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走向海外 中餐廚師緊缺成問題

「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走向海外 中餐廚師緊缺成問題

由福建省僑辦、福建省海外交流協會舉辦的首期「海外中餐繁榮負責人研討班」4日在廈門落幕。福建省僑辦副主任鄭惠文表示,希望能通過培訓班,讓「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在海外更好傳承。

10個國家20位中餐培訓者接受培訓

中新社報道,培訓班吸引來自美國、德國、奧地利、西班牙、瑞士、瑞典、愛爾蘭、丹麥、日本、泰國、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0多個國家20多位中餐從業者參加,其中不少都是海外知名中餐「大廚」,培訓內容涵蓋運營管理、出品管理、廚政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和菜品培訓等。

海外中餐近年來的發展受到從業者們一致看好。美國福建烹飪協會會長郭克賜稱,閩菜在美國越來越受到歡迎。丹麥華人總會餐飲協會會長李忠良也介紹,現在丹麥已有300多家中餐店,「幾乎每條街都有一家。」

「大廚」們雖然在海外「功成名就」,但依然希望能通過來閩學習,接觸新菜式、新理念。郭克賜說,此次培訓班在廈門舉行,讓他能接觸到不少閩南菜,「很多都頗具特色,很有參考價值」。李忠良也說,中國經濟發展迅速,餐飲業也不斷進步,其實海外中餐業者都希望能經常回來「取經」,學習中餐新潮流、新菜品。

「大廚」們也坦言,海外中餐在繁榮發展的同時,也要克服很多困難。李忠良說,很多華僑華人餐飲業者的第二代不再從事餐飲業,令海外中餐面臨傳承的問題。郭克賜也說,對美國不少中餐業者而言,培養年輕廚師是最急迫的問題。

「希望中餐培訓能夠『走出去』,在海外舉行短期培訓班,幫助我們解決後繼人才不足的問題。」郭克賜說。

沙縣小吃風靡全球

2016年,福建官方就緊鑼密鼓,借「中餐繁榮計劃」,閩菜「走出去」首推沙縣小吃,讓福建這一特色小吃在海外開枝散葉。

沙縣小吃為何成為閩菜「走出去」的探路先鋒?沙縣商務局局長楊愛梅用一組數據說明其「國際范」:沙縣小吃店遍布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美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沙縣已在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申請註冊了「沙縣小吃」商標。

「沙縣小吃在不斷轉型升級過程中樹立了連鎖經營示範品牌,為中華餐飲產業走出去提供了可複製的模式。」楊愛梅同時表示,海外市場與中國市場完全不同,沙縣或將「另起一套人馬」應對。

業內受訪人士指出,沙縣小吃面臨的標準化程度不足、經營業主分散的發展弊端也堪稱海外中餐館窘境的縮影。培育閩菜廚師、籌建海外倉、搭建中央廚房是沙縣小吃成功出海的必經之路。

歐洲福建發展聯盟主席、滿利通國際董事長何家金對此表示,他曾投資上百萬英鎊在英國倫敦二區開建了當地最大華人餐館,本來想推閩菜,但因廚師難尋而放棄。「海外會講英語、會燒『佛跳牆』的廚師太難找,從中國申請進來,人工則比當地貴30%至40%。」

「海外華人餐館大多是家庭作坊式,單店採購可能佔據收入三成,利潤單薄。若實現中央廚房、統一的原料供應配送體系,則可大幅降低成本,也可以保證菜品標準和多樣。」何家金說。

從事進出口貿易20餘年的閩籍僑商、味民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衛民也指出,應從中餐流通體系入手,通過總倉到海外倉到顧客的物流模式,減少貨物實際運輸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利用跨境電商貿易模式,整合海內外貨源。

魯菜的燜牛排更鮮嫩多汁

此外,除了閩菜,魯菜也走出了中國,走向了世界。

2017年,5位中國國家級魯菜大師與3位魯菜廚師隨中國國務院僑辦「中餐繁榮」代表團赴美國休斯敦舉辦「齊魯美食節」,當地中餐業者和美食愛好者現場製作魯菜精品。

休斯敦著名美食評論人艾莉森(Alison Cook)給每一道菜品拍了照片。她表示,有兩道菜讓她印象深刻,一道是燜牛排,「這不像普通美國式牛排,硬邦邦一塊。它加入了蔬菜,吃起來鮮嫩多汁。」

艾莉森表示,她還偏愛一道香菇菜心。「這道菜得州當地人一定會喜歡。」據廚師介紹,菜品中加入了花椒。艾莉森指出,得州當地人喜歡吃辣,尤其是麻辣。「這種讓舌頭麻得跳動的感覺非常有趣。」

海外中餐廚師緊缺成問題

揚州市餐飲協會秘書長邱揚毅多年致力於讓中國菜「走出去」。在他看來,隨著海內外中餐廚師收入差距的縮小,海外廚師日益處於緊缺狀態。比起「輸出」人才,本土培養顯得更為重要。

「一是海外廚師回到中國培訓,二是我們派老師去海外集中培訓。目前看來,海外需求強勁,效果很好。這為中餐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好契機。」邱揚毅說,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前來接受中餐培訓的,並不限於老一輩的華僑華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中餐感興趣,他們也是未來烹調「中國味道」的主要力量。

而讓淮揚菜大廚劉玉年自豪的是,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正「漂洋過海」,鑽研廚藝界的「中國功夫」,讓中餐名揚海外。經劉玉年之手,一塊細軟的豆腐,經276刀均勻切割,瞬間化為「髮絲」,如菊花般綻開,緩緩沉入清澈水中。這一絕活,曾讓海內外賓客嘖嘖稱奇。

在劉玉年近40年的廚師生涯中,先後在中國駐日本、法國、韓國等多個駐外大使館裡為大使、賓客們掌勺。對於海外中餐「變遷」,劉玉年最有感觸的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正成為對海外中餐廚師的新要求。

「中餐在海外的發展,一定要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在歐美國家,各國人口聚集,中餐在保留本色的同時,也需要全能廚師。」劉玉年說,在中國國內,廚師往往「術業有專攻」,只做粵菜,精於淮揚,抑或專做面點。但海外的中餐廚師,需要面面俱到,綜合性人才缺乏成為問題。

洛杉磯華人自己的公眾號:"USLANEW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華人信息站 的精彩文章:

準備好了嗎?美國人逃不掉的報稅季又開始了 這幾件事要特別留意
敢來抓人!加州嚴陣以待 對抗美國聯邦!

TAG:美國華人信息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