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精英教育對中國家庭的啟示-《我們的孩子》讀感

美國精英教育對中國家庭的啟示-《我們的孩子》讀感

本文為筆者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節選,筆者摘取了關於對中國家庭啟示部分,和各位分享。

作者介紹:羅伯特 · 帕特南,美國當代最傑出的政治學家,曾擔任美國政治學協會主席。哈佛大學馬爾金公共政策講席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年榮獲政治學界最高獎約翰·斯凱特獎,且為2013年總統頒布的國家人文勳章得主。曾出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多年來,他擔任過多屆美國總統、英國首相、法國總統以及多個國家政府首腦的資深顧問。

這本書是寫美國階層教育的差異,對我們認識當今美國教育和社會階層流動有著很好幫助。其實,這本書對當下處於教育焦慮中的中國中產家庭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對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避免貧困再生產等方面也有啟發意義。

對中國中產家庭來說,孩子到底要不要去美國讀中學,在國內如何選擇孩子就讀學校,以及孩子該如何培養等問題上有著焦慮和困惑。

通過此書的介紹,我們知道,美國的優質中學和中國一樣,學習壓力很大,孩子在裡面一樣有著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國的中產家庭要送美國讀中學,必須是去優質中學,而且,關鍵的關鍵是這所中學的學生家庭背景,這個非常重要。從上面的介紹即可知道,在美國的教育里,「同學是誰」越來越重要。因為同學背後的家庭,在同學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效果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學校的整體學習風氣。

同樣道理,也適用於中國的中產家庭選擇國內學校。筆者以前聽朋友介紹,在孩子學習學校選擇上,生源很重要。就以筆者很多同事孩子去的小學-金陵小學為例,有朋友分析,裡面老師和教學在南京市未必是最好,但是裡面很多都是南大老師家孩子,南大老師對孩子教育都很看重,因此該學校是孩子上學的比較好的選擇。現在看來,確實如此。學校生源質量決定了學校學習風氣的優劣,從而直接決定了學校發展的質量。

從教育學角度講,也是這個道理,孩子的成長,學校只是一部分,更多是家庭教育在起著潛移默化作用和影響。所以,這本書給中國中產家庭教育的第二個啟示,就是要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從哪些角度注重呢?除了中國家長都知道的金錢投入,給孩子報各種班之外,還有就是時間投入陪伴,更多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注重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對孩子注重啟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自尊自強的性格。孩子的服從只能體現在對一些文明底線的認識上,其它領域,更多要引導孩子去認識和思考,包括在孩子未來的大學專業和就業方向的選擇上,家長更應給孩子多介紹和提供他感興趣方向的信息,讓孩子在比較了解中去選擇。

書中美國精英家庭教育有兩點,很值得中國家長借鑒。第一點,美國精英家庭經常會讓孩子在14歲開始工作,用書中案例中一個精英家庭孩子的話講,他內心裡不願意去打工,但是這段經歷讓他明白了工作的精神,對他成長很有意義。中國家長很少認識到這一點,並這麼去做的。中國家長更多是讓孩子好好學習,其它事情不要管。其實,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全面成長,他在這個領域的成長往往會觸動和推動其它領域的成長。在這一點是,觸類旁通是有道理的。第二點,就是一個精英家庭的孩子不願意繼承家庭產業,想選擇消防員這個職業,他父親就是給了他當地消防隊長的電話,並且要求他孩子自己親自打通這個電話,去了解消防員這個職業,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贈別。還有一個精英家庭的孩子,想選擇醫生這個職業,他的父母隨機安排他去醫院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和發現到底是否適合這個職業。這一點,對中國家長也很有啟發意義。很多中國家長在給孩子選職業包括大學所讀專業時,不是從孩子是否適合角度,而是從社會收入和地位角度來給孩子選擇,這樣看起來沒問題,但在實際過程中還會出現問題,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是否適合。而且上述故事中美國精英家長注重引導孩子自己去接觸和認識社會、反思自我,這種方式也值得中國家長借鑒學習。

所以,家長與其焦慮於要不要買學區房和孩子報哪些班,不如更多關注自身作為家長的學習,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視與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說你想 的精彩文章:

TAG:李說你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