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年日軍情報學校的選拔標準,不敢剖腹的直接否決

當年日軍情報學校的選拔標準,不敢剖腹的直接否決

從上個世紀30年代末開始,日本陸軍的慾望就急速擴張。在發動了侵華戰爭後,又蓄謀發動太平洋戰爭。出於更大規模的情報戰的需要,日軍成立了這所陸軍中野學校。

精選程度異常嚴格

1937年底,陸軍省決定在兵務局內成立「情報勤務要員培養所創建籌備事務所」,任命秋草俊、福本龜治、岩畔豪雄等三中佐當籌備委員。

校園內塑像

陸軍大臣發布了命令:陸軍所屬各部隊、各單位,必須要推薦一名或者數名最優秀分子參加此所的學員選拔考試。當時「情報」這個詞,在日本還沒普及,除了參謀本部的人,很多人講不清楚情報人員的培養是怎麼回事,被推薦的人大部分也不知道情報人員是幹啥的。

1938年1月,由秋草俊主持了選拔考試。擔任監考委員的還有福本龜治、岩畔豪雄中佐、小尾陸軍大臣副官以及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的幾名大佐、中佐。這接近十名的主考軍官,將考生一個一個地叫了進來。沒統一的考題,由委員們從各個方面隨便地提出問題,例如會問學員是否敢當場剖腹。問題可謂上到社會、經濟、文化、宗教,下到地理、天文、私生活和判斷力,幾乎無所不包。每一名考生得在四五十分鐘的時間裡,回答監考委員們的問題。

儘管被選拔者都是由各部隊、各單位推薦來的優秀分子。而且,兵務局事前又委託憲兵隊對他們的家屬關係、思想情況還有性格都進行了徹底調查,先做出了「適」或「不適」的鑒定,才把合適的人集中到東京進行考試,但是第一期考生中,在38人中只錄取了20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史詩 的精彩文章:

日軍侵華之初為何敢說三個月滅中國,和日軍三位軍官的一場酒席有關
去故宮玩的一般都難找到冷宮位置,不是因為太偏僻而是另有原因

TAG:大國史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