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外公一個90後孫女,為傳承家族皮雕手藝,攻克108道皮雕工序

一個外公一個90後孫女,為傳承家族皮雕手藝,攻克108道皮雕工序

她是月亮,長得挺漂亮的。

在我印象里,像她這樣年輕時尚的姑娘,多是更喜歡熱鬧的生活。可她偏偏鍾情皮雕,說起皮雕的故事,她能夠一直往回說到好幾輩。

她出生在滿漢交融的皮匠世家,家上原是在宮廷造辦處當差,初時是雕花木匠,後來做的也是在木胎、皮箱上雕花的活兒。太外公和張學良是同齡人,他手藝很好,早年還在張作霖的手下做過皮匠。那時候結婚的新人,都會配一對大皮箱,太外公做的皮箱在整個瀋陽都是數得過來的。

她的外公是方振生,他最初學的是工業機械。但打小兒喜愛繪畫、雕刻技藝的他,常愛跟著父親在作坊里鼓搗一番。外公從小的睡床是太外公的工作台,太外公不做完活,外公是不能睡覺的,所以外公每天光看看,也就逐漸學會了。所以上世紀六十年代未皮件熱再度興起時,熟悉方家的人知道老爺子的手藝紛紛上門求購,老爺子忙不過來時便叫上當年還是小夥子的外公做幫手。

方老其實一直想要辭職做皮箱的,但礙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一直到1985年,才得以付諸行動。因為很喜歡創意,就自己研究,用火柴桿做了很多精美絕倫的工藝品。沒用一滴膠水,一顆釘子。1997年,他為慶祝香港回歸做的作品《回歸亭》還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了;他用近2萬根火柴搭建的《天安門城樓》模型,還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現在偶爾也能看到國外有人在做,但比他晚了20多年。

除了火柴,方老還曾用中國結做圓雕,超長的九龍壁至今無人超越。雖然對火柴桿和中國結痴迷不已,但是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浮皮雕工藝,一直是他的心頭好。他的皮雕作品風格古典傳統,福祿雙全,連年有餘,你可以從中讀到種種美好祝願。

到了小月亮這輩,因為從小在外公外婆家,她有記憶起就學外公畫畫,可以說是被藝術熏陶了25年。

」我上小學時候外公的鯉魚跳龍門在瀋陽商業城展出,那個時候瀋陽只有兩家商場,展出都要出錢請外公去的。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跳舞受傷,機緣下開始從頭學設計

月亮從小學習舞蹈。後來訓練時受傷,導致膝蓋髕骨錯位。恢復後,雖然平時運動沒問題,但是她已經不能往專業上走了。無奈之下,她選擇去學設計,用了一年的時間考上大外藝術設計專業。

說是因禍得福也好,因為是從舞蹈專業轉向設計專業,大學其間她還是挺「吃香」的。大外的外語專業很強和許多國家的孔子學院建交,她曾帶領校藝術團代表學校去過好多國家巡演做文化交流。韓國,阿聯酋,土耳其,俄羅斯,這些國家都留有她的足跡。這些經歷除了豐富她的閱歷之外,還給她帶來了很多思考。

「你看同樣是皮具,為什麼中國斷了半個世紀,外國的都做成世界級奢侈品了。不得已啊,那個年代中國很窮困的,再加上反對資本主義,誰敢拿皮箱?多少手藝失傳了,如果不是我外公,純手工製作皮箱的還有幾人?

正是因為走過這些國家,見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傳統,我聯想到我外公的手藝。那時候我就有想法把外公的手藝學下來,要不然這手藝沒人繼承多可惜,以後就斷了。」

但是作為女生,父母還是覺得有一個穩穩噹噹的工作,找個對象,嫁的好點就可以了。可她卻坐不住,每天千篇一律的上班生活也和她的個性不符。雖然家人反對,她還是決定辭職回家,拜在外公門下,學習皮雕。

別人以為她在宅,其實都是為了學手藝

學習皮雕可不是簡單的事。

首先要學辨別皮料。俗話說,"皮子熟毛,神仙難瞧」,皮革經過熟皮等工序處理後好壞難辨真假難分。民間所用聞氣味、燃燒小塊皮料鑒別的方法,在造假高手面前統統失效。學會了之後,再學測尺,皮料是整張至少也要半張買進,腿料如何測算?腹部怎樣減尺?裡面全是門道跟學問。

之後便是了解每塊皮子的密度、軟硬度、拉伸度、只有了解了這些才可以讓每塊皮料物盡其用,哪裡做出的錶帶讓腕部感覺舒服,哪段做皮帶結實耐用,哪塊做箱蓋硬實易塑形......

都學會了之後才有資格邁入皮雕行業門檻,之後等待你的將是108道皮雕工序。

月亮已經記不清用皮繩縫製皮料時,指肚上被戳了多少個血窟窿了。每個行當想做深、做出屬於自己的特點都不是件易事。

說來也奇怪,她是雙魚座,很好動,可是一開始做這些的時候,卻非常坐得住。一做做一天,停不下來。

「我現在和外公還沒有工作室,每天在家,在外人看來我就是在家宅。真正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每天在家和外公都沒有睡懶覺,沒有午休,沒有周末,沒有假期。有時候忙起來飯都吃不上。」

現在她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作品了。她和外公,一老一少的搭配給這個傳統的皮雕手藝帶來了很多令人驚喜的東西。以他們的爆款手環為例:

「手環一直挺受歡迎的,尤其在加入顏色之後。以前外公不加顏色,他認為保持皮子原色,古色古香最好看。可我覺得年輕人還是喜歡個性化,顏色豐富一些。還有這個叫狼走遍天下愛的項圈,背後有回紋,寓意富貴不斷頭。狼文化很受男生喜歡,我自己也戴上了不願意摘,都戴出包漿了。這比一條皮條的choker有內涵多了。」

皮雕裡面需要探索的東西太多了吧,圖案要講究傳統文化和內涵,追求細節把每一步都做到最好。還要思考如何創新,贏得年輕人的認可。

想起方老有句詩,開頭是:老牛已知夕陽晚,結尾:生余剩技為哪般。沒錯的,前路很長絲毫容不得懈怠。

她和外公的經歷很像,選擇皮雕前,都曾經有過很多其它選擇。但是繞了個大圈子,還是回到了這條路上。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那麼皮雕正是他們一生的活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家守藝人 的精彩文章:

今晚月色真美啊
明明長得像韭菜,菖蒲為什麼人見人愛?

TAG:東家守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