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東莞5個新生兒中,就有3個是「二孩」

2017年東莞5個新生兒中,就有3個是「二孩」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人口出生率也同樣出現了下降,從2016年的12.95‰降低到去年的12.43‰。一時間,生育率的降低引發了全民憂慮。

但東莞卻不一樣。記者從東莞市衛生計生局了解到,2017年東莞戶籍人口「二孩」出生數量為29566人,佔了新生兒比例的64%。據統計,東莞「二孩」的出生率在珠三角排名前列。

市衛生計生局表示,「二孩」政策激活了市民的生育意願,導致了東莞「二孩」數量明顯增加。

5個新生兒中有3個是「二孩」

根據東莞市衛生計生局統計,2017年度,全市戶籍人口出生46247人,出生率22.25‰。其中「二孩」出生29566人,「二孩」出生佔新生兒比例約為64%。也就是說,在東莞,降生的5個新生兒中,就有3個是「二孩」。而在2016年,戶籍人口「二孩」僅為11372人。

而在數量的增長上,2017年也是「二孩」的爆發年。在這一年,東莞戶籍人口「二孩」出生比2016年增加18194人,增長160%。

從年份上來看,戶籍人口「二孩」出生數量在2017、2016、2015年分別為29566人、11372人、6625人,戶籍人口出生率分別為22.25‰、13.92‰、11.34‰。在「二孩」出生佔新生兒比例上,2017、2016、2015年分別為64%、41.2%、30.2%。

市衛生計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東莞的戶籍人口出生率持續上升,2016年對比2015年有較大的增長,2017年對比2015年出生率增加了接近11個千分點。「全市的育齡婦女大約44萬人,每年新增的育齡婦女也在不斷增加。」該負責人分析,這一方面說明此前東莞計生工作執行好,新政釋放了部分群體的生育意願,另一方面,隨著外來務工人員在東莞安家落戶,他們也開始進入生育年齡。

來自市內各大醫院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從東莞市人民醫院的情況來看,2017年,醫院的活產分娩量為15535人,比2016年的12043人增加了3492人。而根據統計,這些人中屬於「二孩」的在2017年共有10069人,2016年為7289人,增加了2780人。在市婦幼保健院,2017年分娩量是13354人,二孩數是8011人,市第三人民醫院則分別為5767人、3362人,均比2016年有大量增加。

「一般情況下,分娩都會集中在婦幼保健院這類專科醫院,在市人民醫院這種綜合性醫院來說過萬的分娩量在省內乃至全國都是算多的,非常罕見。」東莞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學科帶頭人黃素然說,從2012年起,東莞市人民醫院的年活產分娩量已經過萬,分娩量一直在全市高居首位,並且逐年攀升,其中又以戶籍人口比例特別高。

最高峰產科病床使用率達160%

「可以說從2017年春節開始,全年都是高峰期,婦產科醫生全年無休。」黃素然告訴記者,去年的春節一個月在人民醫院出生的寶寶達到了1300多人,而在2016年最高峰時也只有這個量。而在以往,春節就意味著「婦科醫生的大休假、產科醫生的小休假」,科室的醫護人員可以從繁忙的工作中稍微喘口氣。

黃素然介紹,在2017年,市人民醫院產科病床的使用率達到130%,最高峰時為160%,出現在產前病區。這代表著,有60%的人加床。在高峰時期,醫院的走廊里都是加床,以滿足產婦的需求。

而在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分娩的最高峰出現在2016年10月份,為1303人,2017年則較為集中在下半年,分娩量最高的月份是8月份,為1218人。也就是說,醫院平均每天約有40名孩子出生。

「全面『二孩』以來,我們產科門診量增加了40%,住院部的分娩量也增加了超過20%,最高峰時一天超過20名嬰兒出生。」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主任莫麗芳介紹,該院產科醫護團隊約80人,除去門診的20人,剩下的60人醫護團隊要負責醫院的產科運作。目前,一位產科醫生每天至少需要負責18張以上的住院病床,也就是18位產婦,均處於床位滿負荷狀態。

高齡高危產婦數量有所增加

東莞市衛計局負責人表示,在「二孩」產婦的年齡分布中,大多數集中在30-35歲,還有一些是高齡產婦。「呈現這樣的結構是因為之前不少產婦不符合條件生「二孩」,政策放開後,這些媽媽就趕緊生孩子。」該負責人說。

隨著高齡產婦明顯增多,各家醫院收治的危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也明顯增加。據東莞市危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網路管理中心副主任、救治指導專家組成員劉志祥介紹,以市婦幼保健院為例,政策實施後,高危妊娠孕產婦及危重症孕產婦大約增加50%,主要問題是疤痕子宮、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高危新生兒大約增加30%,主要問題是早產。

為了最大限度救治危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2016年10月1日,東莞正式運行覆蓋全市的危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網路。從全年情況來看,2017年危重症孕產婦急救網路共接到急救電話231次,派出專家會診6次,急救網路電話指導診治40次,轉院治療433人,現場搶救成功率100%。

而從門診情況來看,黃素然說,不少「准媽媽」都面臨著個人意願和家庭壓力的矛盾。不少人來到門診的首要問題就是,「醫生,我還能懷嗎」。但對於廣東人來說,如果第一胎生了個女兒,傳統家庭還希望「十全十美」添個男孩。因此,對於不少高齡產婦來說,身體狀況不佳,在家庭壓力之下只能向醫生求助。

此外,「二孩」媽媽們在對待生孩子這件事上更為小心翼翼,相應的「安全消費」也更多。記者了解到,雖然不在社保報銷之列,但在2017年,不少產婦都主動租用了遠程胎心監護儀。通過租用儀器,產婦可及時發現胎兒異常,儘早到醫院就診排查,及時阻止胎兒不良事件的發生。

黃素然說,遠程監護儀尤其適用於高危孕婦,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合併糖尿病、母體免疫性疾病、雙胎妊娠、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羊水偏少、胎動減少、臍血流異常、高齡(尤其是40歲以上)、死胎史等孕婦,更利於實時監測胎兒,評價胎兒的健康狀況。她認為,這種科學、細緻的方式,更有利於胎兒和產婦的健康。

醫院紛紛增加產科病床

根據衛生部門的預計,2018年的戶籍人口出生率將與2017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說,將保持高峰常態。對此,市衛生計生局介紹,將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包括科學預測出生人口變動趨勢,確保生育水平不出現大幅波動等。今年,東莞還將啟動新一輪的免費唐氏綜合症產前檢查和新生兒聽力篩查項目,並完善危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會診、轉診網路。

而醫院方面,為了應對「二孩」生育高峰所帶來的床位緊缺,醫院採取了各種應對措施。

莫麗芳說,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已對產科重新進行分級調整,例如縮短平均住院日、增加新病區增設床位等。「過去順產是住院3—4天,現在是住院2天即出院;剖宮產過去是住院7天,現在是住院4天即可出院。產科醫生也是加班加人手,按照規定是5點半下班,但加班到晚上7—9點下班已是常態。」

「上半年,由於婦產科醫務人員自身的二孩生育問題,確實存在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東莞市婦幼保健院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通過號召有償加班支援、產科夜診、協調科室間、科室內床位調整等方式,擴增產科床位等等來應對生育高峰。在2017年下半年,醫院婦產科醫務人員大部分已經回到工作崗位上,日常的工作狀態完全能滿足目前孕產婦的需求。

增加床位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黃素然介紹,市人民醫院萬江院區在2011年搬遷時產科有4層,其後調整為3層,產前區只有42張病床,使用率可說全市最高。而在「二孩」的壓力之下,她也建議醫院還原產科規模,增加產前區的床位,「增加一層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床位緊張的情況。」為此,醫院也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表示會全力進行院內業務用房的調整。

此外,市人民醫院在人手調配上也盡量靈活。據了解,醫院的婦科在中午、晚上都會支援產科,而作為國家住院醫師規培基地,新招收的醫生在規培的過程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手不足的問題。

現象

床位使用率高

在「二孩」高峰期,不少醫院的床位使用率都很高,但在產婦扎堆的情況下醫院依然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對此,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學科帶頭人黃素然解釋,這是因為「二孩」的產婦周轉起來更快。

「上半夜沒什麼人,下半夜一下子來了20多個,幾乎都是順產的,5個醫生拚命幹活。」黃素然說,在2017年經常可見這種情況,到了月底一統計,發現生孩子的數量又出現了新高。

高齡高危產婦「扎堆」

順產的「二孩」媽媽周轉起來快,但與之對應的是,高齡產婦、高危產婦的數量增加了。經過統計,黃素然發現,在2017年,擇期剖宮產手術的瘢痕子宮產婦數佔了九成以上。

黃素然分析,這一方面是因為高危產婦對大醫院的信任感,都來「扎堆」,另一方面也有社保政策的影響,按現有「按人頭計費」的方法,部分醫院出於成本考慮就會建議轉診至市內大醫院。

心理預期調低

對於不少產婦和家屬來說,「二孩」扎堆的情況讓他們在住院時感受到更大的壓力。黃素然說,有一點很有意思,此前不少產婦面對加床時問的是「什麼時候有病房」,而在2017年,住在走廊上的產婦們普遍感覺「有床就不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時間網 的精彩文章:

東莞日報2017年終圖片盤點——鄭琳東精彩圖片展示

TAG:東莞時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