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如何提升食品安全,這裡有一份詳細報告

區塊鏈如何提升食品安全,這裡有一份詳細報告

「挖礦」、「幣圈」、「比特幣」、「區塊鏈」等字眼,成為18年當紅炸子雞,一般來講,區塊鏈技術最受關注的應用主要在金融服務領域,其實它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各個行業,繼「人工智慧+」之後,興起的「區塊鏈+」,讓人對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各行業帶來的改變充滿期待。

食物供應鏈領域有著極其複雜的流程,因為食品安全問題轟然倒塌的巨頭企業比比皆是,食物供應鏈領域彙集了農民、倉儲、運輸公司、分銷商和零售店面等多方參與,在這麼多的環節中,信息記錄方式可能會涵蓋從Excel表格到電子郵件到紙張記錄,通過使用區塊鏈,懸走在鋼絲上食品公司可以更迅速地追溯到食品問題的源頭。這不但可以幫助降低消費者風險,提供安全保障,還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召回來降低財務損失。

今天,我們選取了一篇CB Insights上關於食品安全與區塊鏈的研究簡報分享給大家,不要只想著「挖礦」是去新疆還是內蒙啦,快來看看區塊鏈在食品安全領域能掀起怎樣的革命吧。Enjoy it。


2017年8月,世界上最大的10家零售及食品供應商與IBM達成合作,將區塊鏈整合到其供應鏈中,從此,食品供應商追溯原料成分將可以更快速。

這十家公司包括沃爾瑪、雀巢、聯合利華、麥考密克、泰森、克羅格、麥克萊恩、德里斯科爾、多爾和金州食品,它們的年度全球銷售額總和超過五萬億美元。

此次合作,IBM的區塊鏈平台將幫助食品公司提高供應鏈的可視性和可追溯性,讓食品更加安全。


食物供應鏈其實非常複雜,彙集了農民、倉儲、運輸公司、分銷商和零售店面。在這麼多的環節中,信息記錄方式可能會涵蓋從Excel表格到電子郵件到紙張記錄。

多重記錄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也不準確。當你在當地的超市買菜時,蔬菜上標明的品牌恐怕並不知道這把蔬菜是來自哪塊農田。因此,在出現質量問題時,品牌根本無法應對。

而食品安全無小事。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食源性污染每年導致4800萬美國人生病,12.8萬人住院,3000人死亡。生產過程不潔造成問題的近一半(由於諾如病毒),其中家禽問題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主要是由於李斯特菌和沙門氏菌)。

當食品來源記錄不完整時,一旦有污染事件發生,企業可能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才能確定感染源,從而召回相應的產品。

例如,2006年,近200人因吃大腸桿菌污染的菠菜而病倒,並造成3人死亡。僅僅是因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不能確定哪一袋菠菜含有這種感染,最終只能建議美國人避免吃任何新鮮的菠菜,菠菜行業因此損失7400萬美元。

區塊鏈是一種公共的、分散式的賬本,與中心化記錄方式不同的是,其數據來源單一,數據記錄具有一致性(通過在所有節點同時記錄數據實現),從而可以在各個環節創建更清晰的追蹤渠道。

通過使用區塊鏈,食品公司可以更迅速地追溯到食品問題的源頭。這不但可以幫助降低消費者風險,提供安全保障,還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召回來降低財務損失。

應用區塊鏈的具體方法如下。食品公司可以將連接於物聯網的標籤貼到貨物上,每批貨物都分配一個唯一的標識號碼。通過這些標識碼可以記錄產品的來源、加工信息、存儲溫度保質期及其他信息。

在供應鏈的每個階段,員工都可以使用其標識碼簡單地「登記」產品(寫入區塊),區塊鏈將跨越檢查點安全地追蹤產品。員工還可以輸入標識碼,獲取產品及其歷史記錄的實時數據,這比聯繫各個環節、在多人之間傳送文件有著顯著的改進。

沃爾瑪是美國最大的食品零售商之一,已經是利用區塊鏈來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先行者了。沃爾瑪在2016年秋季開始與IBM試點區塊鏈,中國產的豬肉是主要試點對象,這可是食品界的大消息。

百勝餐飲集團(YumBrands)就在肯德基中國區面臨一系列食品醜聞之後,於2015年終止了其中國業務。

此次試驗取得了巨大成功,沃爾瑪食品安全副總裁FrankYiannas在其2017年投資者會議上指出,通過區塊鏈,他可以在三秒鐘內將產品的源頭信息提取出來,而傳統上這一過程需要將近一周的時間。

在這次成功之後,該公司擴大了試驗範圍,追蹤了墨西哥芒果,還和肉品供應商嘉吉(Cargill)合作追蹤火雞。現在,作為IBM聯盟成員,沃爾瑪可能會繼續擴大其區塊鏈的使用。


儘管IBM這樣的大公司已經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還是有不少專門為食品行業提供區塊鏈技術的初創公司出現,這些初創企業通過向食品供應商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在行業內立足。他們包括:

Provenance是一家為200多家食品企業提供產品追溯軟體的公司。Provenance與超市合作,為購物者提供數據追溯,還和海鮮公司達成合作用來登記員工薪酬,從而保障公平平等等。

2017年12月12日,公司宣布與聯合利華、Sainsbury和其他公司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來提升其和供應鏈相關的財務效率和輿論穩定性。

在2017年8月,Arc-Net與普華永道荷蘭針對食品欺詐(有意替代、添加、篡改或誤傳食品、原料或包裝)問題達成合作。普華永道稱全球經濟每年因食品欺詐損失超過400億美元。

還有一些其他初創公司則專註支持小農戶的產品追溯問題。包括以下的公司:

巴西的Bart.Digital將區塊鏈應用於小型農戶的財務文件記賬上,而科羅拉多州的Bext360則專門針對咖啡貿易。

中國也有這樣的企業,食物優於2017年完成了A輪千萬級人民幣融資,它創新了「供應鏈追溯+信息存證」的模式,基於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的特點,將食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每個步驟按照固定的時間節點進行數據追蹤,用戶可以實時查詢。

其區塊鏈(xcener blockchain)在記錄過程中大量使用了智能合約,例如生產方面,通過硬體設備收集到的農田中缺水,就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自動開啟噴灌開關;貿易方面,確認貨物發貨,資金即時到賬;流程監控方面,如在流通環節產生意外,交易及時終止。

各環節智能合約的應用為農場及品牌商節約管理成本。Xcener blockchain現在已與17個國家,892餘家品質農場和品牌商合作,服務產品種類覆蓋農、林、牧、漁,達到872種,同時擁有500多萬的商品UID。

另外,食物優還利用區塊鏈記錄了產品的生產及銷售數據,作為農場的數字資產,在農場需要進行銀行貸款或者進出口貿易時,可以利用xcener blockchain記錄的數字資產來完成信用貸款及貿易流轉。

據悉,目前食物優已經與十幾家銀行建立了合作的關係,包括滙豐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四川天府銀行等國內銀行以及部分海外的銀行。

下圖是部分針對食品和農業領域的區塊鏈初創公司及他們的投資者:

然而,要想將區塊鏈這種革命性的技術運用到食品領域,這些創業公司還面臨兩層挑戰。

首先,他們必須說服全球大型食品公司適應新技術,改變其固有的供應鏈流程。

其次,他們面臨來自擁有強技術資本資源的大公司(如IBM)的競爭壓力,這些大企業已經開始提供自己的區塊鏈工具,其龐大的客戶資源讓初創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

但是與此同時,由於區塊鏈是一項相對較新的技術,隨著行業發展及初創公司的水漲船高,行業認知度提升,這種應用可能會被更多的公司採納,從而擁有可觀的市場規模。

如果區塊鏈技術可以完全被接受採納,食品企業和物流公司將可以通過簡化供應鏈的文件記錄流程來節省時間和金錢,同時也提高這些記錄的質量。他們也可以通過強調透明度、加強全球食品供應商和食品賣家之間的聯繫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

編譯:張孟迪;星河研究院分析師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解讀華米招股書:盈利能力增強,但前景堪憂
引入四巨頭340億投資後,王健林還打著哪些小算盤?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