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薪真的可以聘請到人才嗎?

高薪真的可以聘請到人才嗎?

每天20分鐘,52期輕鬆學完《群書治要》

第四十七講 得人之道(上)

(一)以善感人

《新語》上說:「夫善道存乎心,無遠而不至也。惡行著乎己,無近而不去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所言所行都是按著善道來做的,那麼即使很遠地方的人,也都會被你感召而來;如果你惡行昭著,即使是你身邊很親近的人,也會離你而去。

「周公躬行禮義,郊祀后稷,越裳奉貢而至,麟鳳白雉草澤而應」。周公親身實踐禮義,以郊祀之禮隆重地祭祀他的先祖后稷,所以感得遠在南海邊的越裳國的使者都帶著貢品來朝拜,麒麟、鳳凰、白雉這些祥瑞之物都在草澤中應現。相反,「殷紂無道,微子棄骨肉而亡」。商紂王荒淫無道,不聽大臣的勸諫,整天不務正業、荒於朝政,結果他的庶兄微子就棄他而逃亡了。所以,「行善者則百姓悅,行惡者則子孫怨。是以明者可以致遠,否者以失近」。如果行善,百姓就對他愛戴;行惡,子孫就對他怨恨。所以明智的人可以招致遠方的賢才,而以身行惡的人連身邊的人都會失去。

這表明,我們能否感召到人才,關鍵在於我們自身的修為。如果我們自己有德,就會感召很遠地方的人都來投奔、學習。假如我們自己惡行昭著或者是自私自利,那麼身邊的人都會棄己而去。

當今社會,高薪養才蔚然成風。現在招聘人才,都是用高薪聘請。但是高薪真的可以聘請到賢才嗎?據統計,在1980年的時候,全美國收入最多的CEO,每年的年薪是數百萬美元。到了2000年的時候,全美國收入最多的CEO,年薪高達七千六百萬美元。前後比較,可以說是增長了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都不止。但從企業的穩定發展來看,當今的企業反而沒有以前的企業更具優勢。所以這個事例說明,企業發展的好壞與員工福利待遇的高低並沒有決定性的關係。對企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實質上是企業員工的德行修養。假如員工沒有德行,無論怎樣的企業,最後還是會像安然公司一樣破產,一樣負債纍纍。因此說,高薪並不一定能夠聘請到人才。

當今社會,很多經濟基礎雄厚的人一頓飯就會一擲千金,桌子上琳琅滿目,山珍海味一應俱全,這其實是沒有智慧的表現。所以越是有錢的人越需要有智慧,有智慧才知道應該將錢用在哪裡。那麼應該用在哪裡呢?要用在「德日進,過日少」上,就是使自己的德行不斷地提升,過失一天一天地減少。這樣的話,企業才能贏得好的社會聲譽,才會有良性的發展。所以聘請人才關鍵在於考察人才的德行修養,一味地進行金錢誘惑,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上述表明,高薪所聘請到的人才,不一定是有德行的人才。如果這些人是因為錢財而來,那麼終有一天也會因為錢財而走。例如,我們現在的企業,跳槽的現象很嚴重,只要別的企業提出更高的薪酬條件,那麼人才便會義無反顧地跳槽。什麼原因?他是為財而來,終有一天也會因財而去,所以這樣的人是留不住的。那麼,用什麼方法求取賢才,就是領導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三略》中有這樣的闡述:「有清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祿得;有守節之志者,不可以威刑脅」。意思是說,如果這個人很清高,他的志向很純潔,那你就不能夠用高官厚祿來獲得他;如果這個人堅守節操,很有志向,那麼便不能夠靠威刑來脅迫他,因為有節操的人寧願一死,也不接受威刑脅迫。「故明君求臣,必視其所以為人者而致焉」。因此,明智的君主求取臣子,一定要看這個人的志向,之後才會招致他。「致清白之士,修其禮」。對於那些很清高、道德很純潔的士人,領導者就必須修明自己的禮義,要有禮敬之心。「致守節之士,修其道」。若要想招致堅守節操的人,領導者就要修明自己的道義。「而後士可致,而名可保。」這樣的話,賢士才能夠被招來,自己的名聲才可以保全。

《傅子》上同樣記載了一段話:「舉賢之本,莫大乎正身而壹其聽」。若想得到賢才,就要修正自身,按照聖賢人的教誨去做。「身不正,聽不壹,則賢者不至。」如果自己的修身不端正,聽的不是聖賢教誨,反而是世俗的言論,那麼賢德的人就不會來了,即使來了也不會被你所重用,因為志不同、道不合,所以便會錯失賢才。像周厲王任用榮夷公,就是因為二人志同道合,他們都有貪財牟利、殘暴不仁的嗜好,兩人在一起,沆瀣一氣,排除異己,最後導致了國破家亡。所以舉賢的根本,還是在於修正自己的身心,一心聽從聖賢的教誨。

《中論》上也明確指出:「故人君苟修其道義,昭其德音。慎其威儀,審其教令。刑無頗僻,惠澤播流。百官樂職,萬民得所。則賢者仰之如天地,愛之如親戚,樂之如塤篪,歆之如蘭芳。故其歸我也,猶決壅導滯,注之大壑,何不至之有乎?」意思是說,如果君主、領導者修明自己的道義,彰顯自己美好的聲譽,謹慎自己的言行、威儀,慎重地頒布他的教化和政令,刑法沒有偏頗邪僻之處,恩澤廣泛地流布,百官都安於自己的本分,以盡職盡責為樂,萬民各得其所,百姓安居樂業,那麼賢德的人敬仰他就像敬仰天地一樣,愛戴他就像愛戴自己的父母親屬一樣,快樂得就像聽到了塤篪(「塤」是陶制的樂器,「篪」是竹製的樂器,兩種樂器配合,能夠奏出美妙的音樂),愉悅得就像聞到蘭草的芬芳。所以賢德的人歸附,就像是除去了水流的壅塞那樣地通暢。如果這樣做了,哪會有賢德的人不來歸附呢?

因此,要求取賢才,關鍵還是在於領導者。領導者若具備美好的德行,那麼就能夠感召同類的人來相聚。領導者缺乏德行,即使身邊有有德行的人,也會離你而去。

《孔子家語》上曾這樣記載:「為政在於得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為政的首要任務就是獲取賢才,獲取賢才就要靠修養自身,修身要依道而行,而行道要以仁愛為根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仁,是人之為人的根本,要從「親親」發端,也就是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若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那麼愛祖國、愛人民、愛他人都無從談起。「義者,宜也,尊賢為大」。所謂的「義」,就是做適宜的事。要想做事適宜,關鍵就在於尊重賢才、依靠賢才,這樣才能達到垂拱而治,毫無差錯。

這其實與《易經》上所說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一個道理。所以,若我們身邊沒有德才兼備的人,那麼我們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德行上有哪些欠缺,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若自己德行沒有缺失,優秀的人才就會蜂擁而至。

這個道理適用於當今社會的一切問題。我們現在做慈善事業,困難的原因並非世人吝嗇,而是擔心自己的捐助會落入奸詐小人之手,因此大家做慈善事業就有顧慮了。

歸根結底,還是慈善事業的倡導者和從事者個人修養還不達標,沒有起到感召他人的效果。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善良的德行去感召,「以善感人」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有效方法。

(二)以富安人

《墨子》中有這樣一段話:現在王公貴族治理國家,都想使國家富裕、人口眾多、刑政都能夠得民心,但是卻得不到這個效果,就是因為治理國家的人不能夠以尚賢使能的原則來辦政治,他們沒有認識到國家賢良之士越多,國家的風氣就越淳厚。

所以領導者的任務,就是要得到眾多的賢才。而如何才能得到眾多的賢才呢?道理很簡單,如果想讓國家善於駕車、善於射箭的人越來越多,就要讓他們富裕起來,並且尊敬他們,使他們得到良好的聲譽。這樣國家善於射箭的、善於駕車的人,才會越來越多。因此,若想國泰民安,對於國家的賢人便更要使他們富裕起來,使人們尊敬他們,讓他們得到很高的位置,得到好的聲譽,這樣國家的賢德之士才會越來越多。

所以古代的聖王治理政事、治理國家,有這樣一句話:不要讓不義的人富裕,不要讓不義的人尊貴,不要親愛不義之人,也不要接近不義之人。

這就告訴我們,雖然高薪不能夠聘請到人才,但是對於真正的人才,首要任務就是讓他們富裕,並給與他們施展才華的舞台,發揮他們的才能,尊敬他們,給他們好的聲譽。

《韓詩外傳》上就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宋燕在齊國做宰相,結果被驅逐了。回來之後,他便招集門尉陳饒等二十六人,說:「諸位大夫,有哪些人願意和我一起去其他的諸侯國呢?」陳饒等人都伏在地上,沒有人回答。宋燕就說:「唉,太可悲了,為什麼士大夫容易獲得,但卻難以使用呢?」陳饒回答說:「並不是士大夫容易獲得而難以使用,是您不能夠正確地安撫他們。」宋燕說:「你這話怎麼說?」

陳饒說:「您給士人的薪俸,是三斗的黍稷,他們都不能夠養家糊口,但是您家的野鴨、大雁卻有吃不完的糧食。這是您的第一個過失。您家的果園種滿了梨子、栗子,後宮的婦女用這些果子互相投擲,但是士人卻沒有嘗到過一顆。這是您的第二大過失。您家的綾羅綢緞,華麗地裝飾在廳堂之上,隨風而破敗,但是士人卻不能夠用它們做自己衣服的滾邊。這是您的第三個過失。錢財是君主您所輕視的,而生命是士人所重視的。您不能付出您所輕視的東西,卻希望士人能夠付出他們所重視的東西,這就好比您做的是鉛刀(用鉛紙做的刀,刀質非常的軟,不鋒利),卻希望它有幹將(古代的名劍)的用途,這不也是很難嗎?」宋燕一聽,便知道自己做錯了。

所以尊敬賢才,「富之」是基本要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余莉學館 的精彩文章:

這個社會最應該受尊重的人是老師

TAG:劉余莉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