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好的儀式感,是「只道尋常」

最好的儀式感,是「只道尋常」

我來衣索比亞以前,就聽說了咖啡儀式。在這個咖啡豆的原產國,從烘焙生豆開始,一場咖啡儀式往往會持續1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咖啡的醇香,伴著乳香焚燒時的撩人味道,在我腦海里繞了很久。

雖然總在餐廳和酒店裡看到咖啡儀式,但終究是簡化過的,朋友說,要找機會讓我從頭到尾地感受一下。

但後來我真正見到,是全然沒有準備的。

埃塞北方小城阿克蘇姆的街道

我去埃塞北部的小城阿克蘇姆做採訪,被當地人邀請去她家吃飯。吃完傳統的英吉拉以後,女主人把一個長方的小桌子搬放到門邊,生起一個方形的炭爐,搬了個矮矮的圓凳子坐在旁邊,從抽屜里抓起一把咖啡豆扔進鐵盤。可能是因為語言不通,也可能是因為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總之她沒有問我,直接開始烘焙咖啡豆。

青綠色的咖啡豆,在鐵盤裡滋滋作響,逐漸變成深褐色,散發出極有質感的光澤。我看得入迷,她瞧都不瞧一眼,一隻手抱著一歲的兒子餵奶,一隻手隨意地握著鐵盤的把柄。咖啡豆炒熟以後,十幾歲的大女兒接過去,用木杵和研缽粉把它們搗碎。接著,女主人當地特有的Jebena陶土壺煮咖啡粉,黑巧克力色的泡沫浮起來,偶爾滲出幾滴,卻也不溢,好像一切盡在她的掌控之中。

她把咖啡倒進一個金屬器皿,搖晃幾下又倒回去。回灌幾次以後,咖啡煮好了。杯子和勺子都在水裡涮了一下,又過了一遍咖啡,鋪上一層糖以後,咖啡終於被倒進杯子。手工研磨的咖啡粉有一些殘渣,她就用小勺子把碎末撥出去,白色的咖啡盤上沾了些星星點點的褐色。

我想像中的咖啡儀式,用傳統器皿,穿傳統服飾,所有人屏氣凝神,靜心等待。而我眼前,女主人穿著低胸的短袖和開衫,方便給孩子餵奶;大女兒在綠色的裙子上面套了一件紫色的運動外套。藍色的水盆、不鏽鋼的電水壺凌亂地擺在一邊,地上還掉了一隻嬰兒的紅襪子。她和丈夫、和女兒、和朋友有說有笑,看起來似乎是在午餐後閑聊的時間裡,順手煮了杯咖啡。

阿克蘇姆的院落和房子

我想起朋友曾講過,最初他總想找人專門演示咖啡儀式,後來他們家的保姆說,這一點都不難,對於埃塞的女人來說,這是必備的技能,不會煮咖啡的姑娘是嫁不出去的。

清晨午後的一杯咖啡,在我眼裡多多少少還有幾分小資的味道,是生活品質的象徵,但在這個國家,咖啡是食物一般的存在,「咖啡儀式」似乎與「儀式」無關,不過是普通日常的一部分。

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中心咖啡館櫃檯上的咖啡豆

咖啡之於埃塞,有點像茶之於中國。有一次,在埃塞繁華商業區的一家素食餐廳里,台灣老闆請我和朋友喝茶。他從裡屋搬出一套完整的茶具,說是從國內帶來一些高山茶,平時只能自己喝,難得可以與人分享。煮好的茶湯倒進聞香杯,又扣上品茗杯,然後托起杯子倒轉過來,輕輕提起聞香杯,便能感覺到清香撲鼻。我從沒有這麼細緻地喝過茶,於是小心翼翼,生怕敗了主人的雅興。他倒十分隨性,說想怎麼喝就怎麼喝。

這份舉重若輕的態度,讓我又想起幾個月前的一件事。人文學院的陳為蓬老師找我拷視頻,我們約在文北樓的一間小會議室里,我推門進去,正對面的窗戶里打進一束光,他坐在長桌的右側,埋頭裁一些紙。他招呼我進去,我走近了才看清桌上擺著一本崑曲的工尺譜。我在他對面打開電腦,他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我說話,始終沒有停下手裡的活兒。我終於忍不住問他在幹什麼。他淡淡地說,十多年前去台灣出差,別人送他一本《與眾曲譜》,翻看起來不方便,所以打算複印以後重新裁剪、粘貼,做成一本摺子。

《與眾曲譜》

一位大學教授,在系館的公共教室里裝訂一本和自己專業無關的曲譜,那個畫面的定格,我記了很久,時至今日回想起來,都有幾分民國學堂的韻味。可是於他,那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這些年,我們總在說,要有儀式感,大到婚禮,小到吃飯前拍照發條朋友圈,就好像沒有了那些值得紀念的關鍵節點,生活就要分崩離析了一樣。

有時候啊,我覺得時間的浪費、機會的錯失,就是因為我們太在意儀式感。好比妖怪們吃不到唐僧肉,是因為總要沐浴更衣挑選吉時一樣。

肯亞蒙巴薩的黃昏

(圖文似乎無關…)

我看書的時候,想要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有一張舒服的椅子,書得是紙質的,我還得帶著布面筆記本和一支出水流暢的筆,可以做一些摘抄。這些裝備若是少了,我今天的書,看不成了。

我做飯的時候,希望蔥姜蒜生抽老抽都有,希望大大小小平底鍋蒸鍋齊全,缺了些菜譜上指定的東西,就總覺得動手困難。但我家廚房,又偏偏沒那麼講究,所以到頭來,我還是很少在家開火。

然而那些讀書的人,可以利用所有的碎片時間翻開書本,擁擠的地鐵、嘈雜的火車,再差的環境也可以靜下心來。那些每日為家人洗手作羹湯的人,也能因時因地制宜,做出來的菜肴不一定漂亮,卻一定可口。

當我們把一件事情說成有「儀式感」,非要發條朋友圈紀念一下,基本也就意味著,這不是生活的常態。每天煮咖啡的人,每天喝茶的人,每天讀書的人,每天下廚的人,絕不可能精心擺拍靜心修圖,去標榜自己的一天過得多麼有意義。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願我們生活里的溫暖,即使沒有外在形式的標記,也依然隨處可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旅行路上,我們讀些什麼書?

TAG: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