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京報評倡導「向猝死醫生學習」:這樣的倡議欠妥

新京報評倡導「向猝死醫生學習」:這樣的倡議欠妥

原標題:倡導「向猝死醫生學習」,這樣的倡議欠妥

■ 觀察家

倡導「向值班猝死醫生學習」,是為了致敬與倡導敬業,但更好的選擇或許應該體現在關愛生者上面。

據報道,2017年12月16日凌晨,安徽六安市裕安區外科醫生方培虎,在值班室內猝死,年僅31歲。當時寂寥無聲,幾乎沒有引起任何關注。沒想到一個多月後,他的名字出現在很多報道中,因為當地區衛計委做出了《關於在全區醫療衛生系統開展向方培虎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這本是一個善意倡議,不想卻引發軒然大波。很多醫生表示,不學,要好好活著!

這不是一兩名醫生的聲音,這是很多醫生內心疼痛的憤然表述。因為每一個醫生猝死的背後,都有一道過度勞累的傷疤。

就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我們聽到了多起醫生猝死的案例。2018年元旦前,山西一名呼吸科醫生,在連續工作18小時後,突然昏倒後猝死,卒年43歲。此後不久,1月23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一名43歲的急診醫生也是在持續工作18小時後猝死。

43歲,持續工作,值班以後,這些幾乎雷同的關鍵詞,透露出來的信息也是雷同的:國內的很多醫生,正處在集體疲憊的狀態中。

不錯,醫生是一個高尚的職業,沒有奉獻精神當不了好醫生。但醫生卻又是一個個平凡的個體,在奉獻之後,也需要愛護與保護。因為,任何的付出都需要一個平衡的支點。在別人休息的時候,醫生們用自己的體力和健康作成本,為社會提供健康保障,這是職責所系。但保護他們的健康,也是社會共同的責任。

因為強調醫生的責任,忽視了他們的應有權利;因為賦予醫護人員「白衣天使」的屬性,忘卻了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健康訴求……這一方面與醫生數量短缺,不超負荷就難以保證醫療體系高效運轉有關;另一方面,少數人主觀上宣揚「以此為榮」的做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就多次發生的醫生高強度值班後猝死現象來說,醫生忠於職守理應宣揚,但常年困頓於高強度的工作場所,對醫生們身心也是傷害。偶爾的高強度誰都能理解,頻密乃至常年的高強度,肯定有其值得反思的地方。

現實中,看不到這些應該反思之處,已成為一道令醫生頗感苦痛的傷口。不考慮如何撫平這個傷口,卻高調地把傷口當榮勛,難免讓很多人不好想。

醫生猝死背後,其實還有兩個問題:其一,醫院真的不是保險箱,即便是醫生,即便在自己的醫院突然發病,當前的醫療手段也常常無法與兇惡的疾病抗衡。其二,許多醫生其實很弱小,弱小到有時連自己的疾病都會漏診。有時判斷不清患者的疾病,也確實是難以避免的無奈。

相比於體力上的勞累,這兩個問題常常成為壓迫在醫生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何破解這方面的問題,也迫在眉睫。

醫生猝死動輒引發共鳴的背後,隱含著這個行業太多的無奈。向猝死的醫生致敬,是當地衛計委擔當責任的一種表現,倡導愛崗敬業也沒什麼不妥。只不過,這次這樣的倡導有些沒顧慮到涉事群體的遭際。

更好的選擇或許是,將這種致敬更多地體現在對生者的關愛上面,切忌罔顧警示、空洞地談「學習」,以免讓人生出「這是號召後來者重複前人悲劇」的誤解,覺得傷口又被撒了一把鹽。

□鄭山海(醫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網 的精彩文章:

「酷媽」又在調皮了 酷冷至尊Q300L機箱體驗
萬代MG強襲自由高達模型噴漆上色初體驗

TAG: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