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宣告「紙媒已死」的時代,有些雜誌在策劃「重生」

在宣告「紙媒已死」的時代,有些雜誌在策劃「重生」

VOL.17

【閱時光】

有趣的靈魂,需要有深度的精神食糧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上周逛豆瓣,看到曾經特別喜歡的《看電影·午夜場》雜誌停刊了,豆瓣的用戶為它寫下了情真意切的輓聯,宣布一個時代划上了句號。

「《看電影·午夜場》停刊了。

2006年,我本科畢業後在這裡獲得第一份工作,轉眼快12年了。

這是我掌握此生手藝的地方,這門寫字與編輯的手藝,一直到今天還在用。在互聯網公司做內容,在後浪做電影書,在少兒出版社做青少年讀物,在資料館念研究生寫論文,現在編雜誌書,這門手藝都用得上。」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用著層出不窮的APP試圖見縫插針的看書,卻又在日復一日的努力後發覺,很難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或者複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與此同時,這個時代仍有一些實體雜誌,努力在紙媒被唱衰的今天嘗試做一些突破,和這個主流世界唱反調,他們出版的雜誌都很厚,少則100頁,多則200多頁,一點都不屑於做廁所讀物。有些是嚴肅的藝術評論,有些則是平淡溫暖的日常,有年刊,也有半年刊,官網上經常期期都sold out。

Who are they

and Why?

A magazine

這本比利時以年刊形式發行的雜誌,邀請設計大師們以客串主播的形式來採訪和挑選寫文章的人,雜誌只負責出版和市場推廣。設計師擁有絕對的話語權,每一本都可以當作是設計師的個人設計生涯的單方面回顧,通過TA周圍的人來了解TA的創作心得和路程。創刊號就能邀請到Maison Martin Margiel大神,起點之高讓很多雜誌望其項背。

A magazine創刊號內頁

後續又邀請了山本耀司等耳熟能詳的設計大師,不僅有在事業上紅得發紫的,也有名聲不在商業市場內但是設計功力深厚的,例如GIAMBATTISTA VALLI,Vogue對他的評價是「如果某一天你能坐在高定秀場的現場,就不得不臣服於他腳下」,他追求的是一種極致的美感,能把服裝做到可以放大到100倍去細看,細節難以挑剔,作為時尚圈內最後幾位只做高定的設計師,他對於手工的執著絕對讓人心服口服。

這一期的封面就是一種陰陽莫變的美,讓人想起林間吹笛的少年,引來百鳥朝鳴。

「牽著我的手,我將帶你走過我所遇見美的零碎片段,那些瞬間一次又一次的將我引入新的殿堂,未知的房間和冒險的旅途。」

GIAMBATTISTA VALLI如是說

GIAMBATTISTA VALLI在他巴黎的家裡

他的秀,層層疊疊的紗裙讓模特美似在雲端的仙女。細節繁複又不脫離帶水,即使是背影的單一線條都值得再三強調。

2018 春季高定秀場

第十期的雜誌的主題是「什麼是美?」,Giambattista Valli作為一個義大利出生成名又在巴黎創立品牌的設計師,對這個話題的剖解簡直易如反掌。

窺視設計師靈感來源和成長曆程的最佳途徑莫過於去了解他的朋友。這本雜誌里他邀請了身邊的攝影師藝術家一起來合作這本雜誌。其中就包括Chiara Clemente。Chiara作為義大利獨立電影女導演,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創作,她曾拍攝過大野洋子的紐約的一天,洋子在她的鏡頭前就是一個很cool的老太,穿黑衣,戴大墨鏡,一臉微笑的談自己的家庭,談為什麼來到紐約,談為什麼要創作,完全零保留。而Chiara自己也本身就屬於「老而靡堅」的耐看臉,越看越有味道。

Chiara Clemente。

還有做裝置藝術「大蜘蛛」出名的法籍美國藝術家Louise Bourgeois,也被Giambattista邀請參與這本雜誌的編寫,他自己2005年巴黎的秀就是以Louise Bourgeois的藝術作品為靈感,黑暗又美麗,如陰暗森林裡開的花,明明有毒又美艷無比。

Giambattista Valli 2005年巴黎高定秀場

2017年是Gucci大獲全勝的一年,Alessandro michele作為Gucci的現任掌門人也單獨出了一期雜誌,封面很有天空之城的感覺,虛無縹緲,夢幻又莊嚴。

隨後Gucci還把這本雜誌里用到的圖片專門開了一次展覽。

這本雜誌還有有一個意思的地方就是:官網的存貨隨時在變,每一期的價格也都不固定,200多頁的雜誌,和書本一樣厚,是值得長翻做案頭idea book的雜誌。

Oak: The Nordic Journal

一本北歐lifestyle的雙年刊,讀者傳統印象中的空靈乾淨的北歐風也在雜誌里得到延續,介紹北歐有趣的人,生活和生活的方式。

這本雜誌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欄目叫「escape」(逃離)。

地廣人稀的北歐,風吹過的時候都能聽到迴音,很適合一個人「逃離」人群靜靜思考人生,這個欄目裡面就介紹了很多這樣的地方,大多人煙稀少,往往在特定的季節開放,多是藝術家,導演之類的人去常住。

介紹酒店juvet landscape hotel的文章叫「into the wild」(走進荒野),酒店位於挪威,離世界文化遺產小鎮?lesund100公里左右,遊客要先通過一個長長的隧道才能進入完全被大山所包圍的酒店,客人可以在此360度的放空自己。

「Lost in the Snow"介紹了位於瑞典北部海拔700多米高的山中雪原上的酒店,完全就是冰雪世界裡異軍突起的城堡,酒店內部全木製結構,大堂莊嚴的壁爐,配上厚厚的皮草,加特有的溫泉,能給人冬日裡最好的款待,即使萬水千山,都值得跋涉而去。

雜誌目前出到第七冊,每本單價23歐元。

one day life with a dog

日本的雜誌就和日本的電影一樣,看上去溫柔如水,實際上讓人時刻內心澎湃如潮汐。雜誌名字的直譯就是「與狗同居「的日子。

最動人的創刊詞莫過於:「很開心我的狗能常伴我左右,我握著它的牽引繩,就好像握著我的愛。」

雜誌做成了一人份的「寫真集」,一隻狗和一個家庭,平平淡淡的生活。每一期都是不一樣的故事,唯一相同的就是幸福的家庭氣定神閑的感覺始終如一的貫穿著整本雜誌。

最新的這一期是一位女主人和兩隻狗,大概因為拍照的時候主人都有陪伴在旁邊,狗的眼神自始自終都是很放心的,兩隻狗在一起也有打鬧的時候,都是一种放松的狀態。

mono.kultur

一本原產於柏林的雜誌,雙年刊,已經有10年的「高齡」了,作為獨立雜誌,算是商業化和藝術感都非常成功的案例,倫敦各大博物館的藝術品書店和畫廊都能輕鬆找到它。

雜誌創辦者 Kai von Rabenau 堅持每一期都由圍繞著一個藝術家的訪談組成,包括他/她的成長背景,他/她各自喜歡的藝術家,受到的影響和藝術品味的轉變等。

雜誌採訪過的藝術家包括Tilda Swinton, 艾未未, Miranda July and Ryan McGinley等,每一期的形式都有所突破,例如採訪英國藝術家Edmund de Waal的那一期就是由a到z的標註組成,每一個字母有單獨的一篇文章深入訪談。而有一期採訪挪威的藝術家,選用了帶有特殊香氣的紙印刷。

書籍的排版和裝幀都很有意思,書籍裝幀設計的極致就是把雜誌的每一頁都做成藝術品,可以單獨剪下來做成平面裝飾畫。這是電子雜誌取代不了的。

雜誌一年出四刊,按年份不同,價格不一。越老的版本價格相對便宜,越新的版本越貴。

The Travel Almanac

這本雜誌有兩個總部,分別位於柏林和紐約,雜誌的主旨是採訪文化界的標杆性人物,例如Charlotte Gainsbourg,Harmony Korine,David Lynch,一起來談論旅行的藝術,這本書翻譯成中文也就是文藝大神的旅遊指南。

創刊號就是採訪的大衛林奇,分別和Rinko Kawauchi,James Murphy等人對話,討論旅行的意義,談旅行如何改造一個人。

雜誌也跟很多品牌一起合作跨界的活動,例如官網有2017年和Burberry一起推出的視頻,針對9月Burberry的回顧展討論英國文化和歷史對品牌的塑造和影響。

雜誌目前出到13本,每年兩本,價格在10-15英鎊之間。

彩蛋

連日陰冷的天氣根本不想讓人外出,冬日特別適合宅在家裡,找個溫暖的角落,一瓶美酒,一本好書,細細品味。「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在來年有限的時光內,我們多讀一些志同道合的書/雜誌,爭取常常做回自己。

這期的彩蛋就是:AnOther Library

你們所想要讀的國外書籍/雜誌,我們盡量讓你們在國內可以看到。

規則:

文末或者後台留言,

告訴我們你想要看到的雜誌,

我們來訂閱該雜誌,

你到我們的微信平台免費借閱

當然,喜歡的話也可以直接向我們購買

快來留言吧!

圖片來源:各雜誌官網。版權歸對方所有。

出品:AnOther Possibility

原創文章,轉載請先聯絡我們。

SeeU !

謝謝,你溫暖的關注

轉發朋友圈,就是最好的支持!

iphone 讚賞碼

iphone 讚賞碼

一起探索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做更有趣的人

每天給你輸送生活靈感

不定期販賣美好事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OtherPossibility 的精彩文章:

TAG:AnOtherPossibi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