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意金箍棒的五個名字,分別有什麼特殊含義?

如意金箍棒的五個名字,分別有什麼特殊含義?

文/有毛僧

《西遊記》的成書,經歷了三四百年的時間,出現過很多版本。我們看到的百回本《西遊記》,是根據明代世德堂本改編的,後人考證作者為吳承恩。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中,如意金箍棒還有三個名字,分別叫天河定底神珍鐵、定海神珍鐵、靈陽棒。

在楊景賢版的《西遊記雜劇》中,如意金箍棒又叫生金棍。所有這五個名字,分別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從中大致可以推斷出如意金箍棒的真實來歷。在《西遊記》中,金箍棒有兩個來歷,一個是太上老君打造的,另一個是大禹用過的。

太上老君打造的叫天河定底神珍鐵,原本是用來鎮凌霄殿的。由於神鐵有瑕疵,所以玉帝拒絕使用,老君不得不將神鐵放到天河裡,成了鎮天河的神鐵。這根神鐵,經歷了萬千年的風吹日晒、流水沖刷,早已具備了靈氣。

大禹治水的時候,為了尋求治水的法寶,從不周山中空的地方上到了天河,在天河裡找到了神鐵,並將其帶到了人間。神鐵可以長短大小,所以大禹治水的時候,用它做了測量江河水位的定子。治水結束後,大禹將其放在了東海之中,被東海龍王命名為定海神珍鐵。

元代管其叫生金棍,所謂生金指的是剛開採出來的黃金。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中,金箍棒的兩端是有金箍的,所以說它是生金棍並不為過。這三個名字道出了金箍棒的真實來歷與經歷。那麼靈陽棒呢?

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能長能斷,與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很像。由於元明時代,《西遊記》的故事是從民間流傳起來的,從說書人、雜劇、演義到小說,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所以說,很多適合民間消費的段子,加入了其中。

所謂的靈陽棒,指的是金箍棒能大能小的特點。這個特點與如意金箍棒的意思大致相同。如意金箍棒中的如意,來自靈陽棒,因為在古代,男子的陽具也被稱為如意。而金箍棒來自生金棍,只不過把金的特色變成了金箍而已。

上面的五個名字,不僅道出了如意金箍棒的來源、流變、功能,還指出了西遊故事在民間的流傳與變遷。看似小小的一個名字,背後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西遊記》的偉大並非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民族數百年的智慧結晶。

參考文獻:

1.       吳承恩,《西遊記》,人民文學;

2.       楊景賢,《西遊記雜劇》;

3.       朱一玄、劉毓忱,《西遊記資料彙編》;

4.       曹炳建,《西遊記版本源流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僧奇譚 的精彩文章:

天蓬元帥被貶真相:與一個女神有關但不是嫦娥
除了孫悟空之外,這個女妖精也懂七十二變

TAG:老僧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