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熱搜不在的幾天想到的:互聯網讓我一身戾氣
NO.52
微博熱搜消失的幾天,發現自己竟然一時難以適應,以前用來刷熱搜的時間一下子空了出來,總感覺不是那麼對勁。
上周,我在朋友圈說「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而不隨大流真的太重要,也太難了」,後來,我哥在我那條朋友圈下面評論「少刷點微博就好了」。實在是太真相了。我萬分贊同我哥的建議,瀏覽微博確實佔據了我太多的空閑時間。雖然作為一名傳媒學子,關注時事熱點是一項必要的事,而微博作為目前的社交平台,憑藉其信息量巨大,更新速度快,互動性強的優點成為我不得不去注重的APP。當然,更重要的是,滿足了我們的八卦需求。很顯然,明星的私事成為了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過去的2017年,明星出軌、吸毒、人設崩塌、戀愛分手成為微博熱搜最易爆的點。
熱搜沒了,我卻感覺清凈了不少。熱搜常客就那幾個,他們屁大點事都能上熱搜,買熱搜、刷熱搜這樣的操作最終導致熱搜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我,也實在不想看他們那幾個包年用戶了。這些流量明星買水軍、買熱門、買營銷號寫通稿,他們微博的內容大多都是報告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帶雙井號的廣告和超話題,點開他們被水軍承包的評論,幾乎找不到任何實際性的內容,來來去去就那幾句誇讚的話,好一派繁榮的假象。可老老實實演戲的戲骨卻不容易被大眾記起。
再到粉絲身上,這個公眾號上有我之前寫的一篇「關於追星的一點點個人心得」,我的觀點是只要不影響他人,追星是自己的事,沒什麼好詬病的。但現在,我不這樣認為了。為什麼?我覺得大部分的粉絲都不理智,他們在追星的時候完全喪失了個人信念。
他們一口一個「抱走XXX」、「表白XXX」,但凡他們的偶像與其他人傳戀情,馬上衝出來「我們XXX和XXX只是朋友關係喲」,感覺比他們的偶像還清楚。這樣的粉絲從偶像身上學不到任何東西,相反,把自己的精力全花在偶像的私生活上,並擁有極強的代入感,意淫出女友的角色。再嚴重的就是罵人的,任何與偶像相關的不好的言論,他們都會拿來罵一通。在以前,我覺得這樣的人應該只是少數,但是在被某粉絲罵過之後,我發現我還是太單純了。
但,難道我們不應該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放在周圍的人身上么?明星的私生活與我們有半毛錢關係?粉絲應該是追他們的作品,應該把重點放在他們的業務能力上。
惡毒母親摔死撿回來的柯基事件、女老師阻撓高鐵事件、女律師拜金事件……廣大網友們在一件件社會熱點上,發揚自己的「善心」,並取得了勝利。但網友真的是理智地做出了自己的評判,而不是隨大流宣洩自己的情緒么?
前一件是關乎道德,摔狗的人受到了公眾的譴責,而後兩件事的主人公也都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我們來想一下,女律師事業上有了起色,手上充裕了,出於虛榮心炫富,我們調侃調侃就得了,她就應該被人不打碼曝光在網上么?而那位阻撓高鐵發車的女老師確實讓人火大,她被高鐵部門處罰是應該的,但網友的謾罵卻讓她停了職,這難道不也是網路暴力?
而面對言論一邊倒的情況,我們敢說完全不受大眾影響,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做出自己的判斷么?我想我是做不到的。薛之謙和PGone的事,充分表明了牆倒眾人推的結論。PGone出事之後,網友大呼封殺。可他被封殺沒幾天,整個嘻哈圈幾乎都被封殺了。他們可以封殺一個你討厭的人,同樣就可以沒理由封殺你的偶像。這時候,我想到了曾經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因為這個口號,文藝圈誤以為春天來了。而現在,不符合偉光正的內容也就都被扼殺了。
就拿我自己而言,網上的東西紛繁複雜,而我又沒有完全的獨立判斷能力。我也曾調侃過PGone被封殺,我也對八卦津津樂道。而看多了惡臭女孩、惡臭男孩實錄,也養了一身戾氣,嘲笑這個,嘲笑那個。上一篇文章我還在細數朋友圈的SB行為,我覺得我之前也挺傻的。
所以說,在沒有讀足夠的書,擁有足夠的見識和較為成熟的價值觀之前,還是少想一些亂七八糟的,少刷點微博。
-END-
圖:來自網路
文:野生的豬


TAG:逸聞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