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師,請放藝術一條生路

大師,請放藝術一條生路

有一種現象,我觀察了很久,總覺得不吐不快。

每逢節慶,有個群體特別忙,他們或曰向祖國獻禮,或所謂走基層送溫暖,或紅果果的趕商業場子拿出場費,然後頻頻在媒體露面,張口閉口講人生談藝術,前呼後擁,風頭無兩。

他們是書畫界人士,一般也叫「大師」,有的不但有大名,還有號,並以生僻字為主。他們使用摺疊名片,頭銜少則三五個,多則十餘個,包括但不限於某協會會員、某機構顧問甚至國禮特供專家。他們履歷豐富,據說去國外舉辦過專場展覽,作品被多個皇室收藏,與眾多政要名人發生過軼事……

獻國禮、走基層無可厚非,關鍵要看是真性情還是沽名釣譽。談藝術、拋頭銜也不是不可,問題在於夠不夠格。

普通的江湖赤佬也就罷了,偏偏有很多「大師」還師出有門,食俸祿,居公職。

前兩年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書畫界活動,採訪了一位小有名氣的書法家,他也是當地文聯的一個領導。活動結束後他專門來電,請我在稿子里介紹他時把「書法家」寫成「書法大家」。我只好回答他,您這麼大名氣,有誰不知道啊!

曾經加了某官方美術家協會的微信群,幾十個「大師」天天刷屏,標題諸如「1號絕密,速看!」、「一群牲口,畜生不如」、「太可怕了,家裡有的趕緊扔掉。」內容涵蓋偽科學、政治謠言、心靈毒雞湯等等,有幾個「大師」還為了一個偽命題爭論得快要罵娘。介於我深感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跟不上節奏,只好慚愧退群。

還有一次,與幾位書畫界的老人家吃飯,有一位是女性,席間大談閱歷,去哪裡參加過什麼會議,獲過什麼獎,得到過誰的什麼評價均一一在列。飯後我百度了一下那幾個大獎,估計去廣西大學的文印店裡,十塊錢能買兩個。

花錢去某個政府辦公場所開次會,或者去哪個稍有規格的會場後排坐一坐這麼正常的事情,都能被某些「大師」描繪成「受邀」、「特別出席」。真讓人擔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好空虛。

一位在文化管理部門工作的朋友說,過去,像從事雜技演員這樣的職業,大多是貧困家庭孩子迫不得已的謀生途徑,現在學雜技的人少了,有些苦孩子就成了各種「傳承人」,派頭大的不得了。移動信息化普及後,瀕臨淘汰的毛筆又成了香餑餑,說不定過些年捧臭腳的都能成為專家。

書畫藝術本是我們的國粹,而當下,追名逐利的價值觀催熟了一大批浮躁的「大師」,以致於拿毛筆寫字都叫書法,會畫國畫的都是藝術家。

我記得以前背過一句詩: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翁說,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任何藝術創作亦復如是,需要磨礪,需要心血。靜不下心來,拿不出作品,只忙於吹牛逼,只顧著賤賣,還是請你放藝術一條生路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言雜記 的精彩文章:

TAG:微言雜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