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獻給所有紅龍愛好者的一篇文章

獻給所有紅龍愛好者的一篇文章

很多魚友在選擇紅龍小苗時候,都喜歡看到到哪條發色就鐘意上哪條,這沒毛病,外在之美人人求之。可是你會看上這條紅龍,到底有沒有雜交?壓養?做色?你到底會看嗎?

一:先說說雜交,早年出現號半的紅龍,小魚小時候極為相似,不過隨著大家認知提高,也知道從頭版,鱗片去區分。後來與金龍交配,開始出現特徵還是挺明顯,畢竟剛改良過,就容易看出來就是金龍獨有的背鰭黑。

上圖這兩條魚就非常明顯了背鰭明顯三分一發黑,無論曾經串過青龍,黃尾,金龍都會呈現這種情況。

再說一下頭版,特別號半相對來說比較圓潤,圓潤與鈍頭,炮彈兩碼事情。

此為炮彈頭

此為小鈍頭,角度問題雖然不是很明顯,不過也可以區分。

這是標準號半,也就是雜交,頭型和上兩圖的頭版還是有絕對區別,不過還是得大家多看才有經驗一眼看出端倪。

再說說鱗片,一般從馬蹄印,後三鰭亮度程度及亮的形式四個方面觀察。

1:馬蹄印

馬蹄印的由來大家最熟悉的青龍,號半身上呈現。指的是在鱗片上發青或者藍的半圈印,形似馬蹄,號半也就是紅龍與青龍雜交後也就有了馬蹄印,隨著不斷的改良+遺傳,現在某些紅龍鱗片上也會出現這類馬蹄印,當然改良還是慢慢成功的,所以不能說有馬蹄印就不發色,不過出現好的機率相對會少些。

如果紅龍過程發色強烈,馬蹄印確實會隨著龍魚成長慢慢消失或者被自身發色所掩蓋,可是如果35左右還是有很明顯的印記,那隻能說,這紅龍與號半,青龍雜交比較嚴重的品種。順便說一句,紅龍的青斑與馬蹄印是兩碼事,雖然相似所在的部位,形狀都有所不同。還有大家也會發現有些金龍也出現了馬蹄印原因也很簡單,肯定也雜,這是不用質疑,為何金龍需要雜交,或者因為青龍號半等都會爬滿背,加上三種魚體形各異,也許得出不錯的魚,所以試驗改良吧。

2:亮度與發色形式

像這條目測23CM左右的小紅,七鰭紅,嘴紅,鱗片亮度夠,馬蹄印也不明顯,可是嚴格來說,這條魚差不能算純血的印尼紅龍。而在這尺寸的純印紅龍多數呈現的應該是豆沙青以噴粉形式呈現出來。

一時找不到尺寸素材暫時以這條魚的底色來作比較。這魚由於角度及燈光問題,背鰭或許大家看到有點黑,其實不存在。這魚就是比較傳統的豆沙青噴粉。如果魚再小些會更明顯。附上一句,和綠皮兩碼事。不過隨著一些大魚場技術提升,白,黃,藍三種噴粉形式出現,也不少好魚。

正好找到一張小尺寸的,補張圖,豆沙青噴粉。

3:後三鰭建議大家可以選擇比較通透,比較易看到鰭骨的小苗子

上兩圖就是屬於後三鰭比較通透的表現, 除了血統以外,當然還可以通過後三鰭的尾花,鰭骨,虎斑去決斷一條魚的優劣。

這小魚,在燈光打側面情況下,完全不通透,尾鰭猶如豬肝色,厚重。以上上述幾個觀點,只是片面之談,畢竟一條好的紅龍需要比較工程系統的去觀察整體的表現,並不代表文章其中一樣不好,魚就不好。這是錯誤的認識,不可否認,某點上表現不佳可是也不失好魚出現,可是以上都出現的魚,後期表現不佳的會佔多數。

二:再說說壓養(不方便附圖,請諒解!)

何為壓養,通過低水位,水流,低溫度,少喂這幾方面去控制與限制小魚的生長,簡單來說,你用六個月可以正常飼養到35厘米,壓養只到28或者更小的魚體。可是小魚的成熟期是已經形成,意思就是一歲身體,有兩歲,三歲的表現。在生理上已經允許借用外力去讓其表現更好,發色更理想。

低水位:讓光線更飽和。

低水流及控制食量:減慢長長速度。

低溫度:自我保護作用。

如果還有更多手法來說,弱酸水體,色素什麼亂七八糟之類都在很多魚場手上做為輔助壓魚條件並用。比較差的壓眼輕易就會造成掉眼,兜嘴等現角,手段高明的可做到無掉兜,就體形略小,也就是老頭魚。此類魚無非就是體現小魚有個好的表現,魚友民囊收也會很開心,以為撿到寶。事實上這種極端極為不對的手段會讓魚後期成長,由於壓養過度,後期確實成長會非常慢,我經歷一個魚友一條老頭金龍,回來28,兩個月後估計30.同期小龍都比較比它長大了許多。經過低溫加燈誘色的龍,到高溫環境,必須百分百退得一塌糊塗,真不明白選這種魚的朋友在想什麼?花一萬塊買條壓紅的小魚,還不如從魚友手中收條表現不錯的成魚。

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30內發色大紅,滿片的。

2:30內呈現狀態極為遲鈍,不精靈不活潑的。

3:眼睛略蒙白的,這不是水質或者傷到蒙,而是長時間燈照霧蒙化。

4:賣得便宜又表現出色的小魚。

大概就想到這幾點吧,總結來說,紅龍發色需要時間,需要正規的飼養技術,需要好的血統才能表現出你所期待的精彩。附一句,最近新出不少精彩小魚,雖然賣一兩萬,價格上呈現反而讓你覺得是好魚的,事實上,不正常。慎重。

三:做色

光照:做色可能通過經過製造燈光為輔助,830,840,865,6700,10000,15000都是每階段可採取的誘色方式,不同血統=不同光照應用;不同階段=不同色溫應用。這是我認可的一種誘色方式。可是刻意,低水位,白缸,高色溫去上色此種手法不能認同是誘色,反而對小魚是種折磨,對鱗片,狀態都是極大的傷害。

非手法揚色:

色素:現在很多揚色手法,通過壓魚同時增加揚色飼料,蝦紅素。對過紅龍體內含有的黃,綠,青,紫,紅,黑(經驗有限只懂這幾種)通過排拆,輔助用藥,這種問題現在確實出現得非常多。

還拿把尺子量20+血紅得大姨媽一般,當大家都是瞎的吧?

當看到這麼個23-25內的小魚,七鰭,腮,嘴,鱗都這種程度的發色,我在想,商家,你這手法真TM粗暴!

其實真正選到一條好魚,就如文章中段說的,以噴粉密度變結成亮度集中表現的小魚才是最佳。附上一句:常期非手法的揚色對魚的肝臟極大的損壞性,其實換做人的器官大家就容易明白,常期處於解毒抗藥,那肝得受到多大的損壞,很多魚友回家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就掛了,明明飼養沒問題,其實就是肝受到傷害太大,水質波動一下,就沒辦法了,不掛是你運氣好,或者這魚體質還行。

結論:現在很多魚友以小魚表現與品質為正比,認為小魚越小發色長大就必然非池中物,我在想確實,長大你就會丟了,當然是非池中物。回看老血統或者早年的小紅龍,二十多厘米,嘴鱗無表現的比比皆是,可是後期一樣發色很棒。分析一條小苗真是需要系統化+改良趨勢去判斷優與劣,在這暫時就不說如何看一條紅龍怎麼好,怎麼去選,畢竟這篇文章不是要分享技術上的問題。

文章僅限個人經驗觀點述說,年紀大了,希望有錯別字或者有什麼忘記說的朋友,可以提供補充。謝謝大家,喜歡聊魚的朋友也可以加我,老身這期就先告退了!

謝謝大家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為啥剁了那麼多口紅,卻畫不出明星一樣的妝?
鹿晗古裝首秀:擇天記得到了哪些評價,粉絲們期待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