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勤務兵」!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勤務兵」!

作者:韓 斌 顧博濤

來源:西陸強軍號

寫在前面

在青藏高原,有這樣一個集體,他們「走、打、吃、住、行」,默默地堅守在部隊保障一線。

他們雖然沒有特種兵那樣神勇威猛,沒有像裝甲兵一樣衝鋒在前的機會,但他們視榮譽為生命,見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在訓練中發揚民主,在工作中集思廣益,在生活中平等交流,在平凡的勤務崗位上默默奉獻。

連日來,筆者深入76集團軍某旅勤務連訓練一線,親眼目睹了「勤務兵」堅持把實戰標準作為課目過關「硬杠杠」的一組組鏡頭。

「再做2個」

2月1日,下午17時20分,器械訓練場,氣溫-16℃。勤務連正在開展引體向上訓練。

「13—14—15......」話音未落,四級軍士長張濤將輪胎扔下,他瞅了一眼手上的老繭,「再來倆!」,一旁的上等兵任雙鑫都驚呆了:「都是老班長了,咋還這麼拼?」問及緣由,還得從一份「病號單」說起。

「肌肉拉傷5人,裸關節扭傷2人,軟組織挫傷7人......」指著剛上高原時的一份訓練傷統計表,該連指導員韓斌很是頭痛:「部隊駐守在青海高寒地區,最冷時溫度接近零下25度,容易出現訓練傷。」高原嚴寒帶來非戰鬥減員,老兵也「腿軟」——一系列難題接踵而至,怎麼辦?

「組織耐力訓練,先全力衝刺讓心率達到140至160次/分鐘,隨後慢走,待心率恢復至120次/分鐘以下後再次衝刺......」裝甲步兵出身的教練員楊升為官兵定製了「運動處方」:他將體能儲備區分為速度、力量、柔韌、靈敏、協調5項內容,細化為32個基礎科目,一天重點強化一項內容,定期考核按照「過關」方式逐步提升訓練難度,讓官兵在「升級」中練好每一塊肌肉。

「降低1兆帕」

2月2日上午9時,筆者在野戰車場看到,該連正在組織故障排除小比武。

「預備,開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柴油機啟動困難故障排除等課目迅速展開。

比武現場,中士景璐正在對油水分離器進行更換,排除最後故障,就在即將「啃」下「硬骨頭」時,駕駛員何健飛搶先報告:「第二組車輛故障排除完畢!」

「噴油壓力調整過高,針閥不能開啟;噴油壓力調整過低,柴油不能霧化,你的噴油壓力高於標準值。」看著一臉嚴肅的連長賈永剛,駕駛員何健飛臉漲的通紅,低著頭,一語不發。

「這種情況下,低壓油路正常,但各缸噴油嘴不噴油或噴油不霧化,故障排除不徹底。趕緊,降低噴油壓力1兆帕!」

「比武不是『假把式』,更不是群英會,比就要比出高低、比出進步。」該連對比武項目進行集中改造,創新新老對抗、晉級賽等形式,強化對抗性的同時又兼顧趣味性。

「早起30分鐘」

在炊事崗位上流傳著一句話:炊事班沒有周末和假日。

每天清晨的6點整,當其他戰友還在熟睡時,炊事班長李興鵬就帶領其他炊事員開始準備一天的早餐了。

「剛到這裡時,戰友們都戲稱我做的饅頭硬的像石頭。」楊為晨說,「在高原,火候、材料、做法都有明顯的差別,每頓飯要提前半小時準備。」

「快刀急火」,是袁千琢磨出的高原保障一計。「加熱時間長了,我們只有練就過硬的『刀功』,用最短的時間把菜切薄、切細,下鍋即起鍋,才能贏得保障時間。」為此,每次外出保障,他和炊事員都帶上一塊磨刀石。

問題不僅於此。「單位整編後,戰友們來自五湖四海,做大鍋菜眾口難調,怎麼辦?」思來想去,他有了主意。

司務長張則剛根據炊事員籍貫訂了份「食譜」:安徽籍戰士李家安做了紅燒獅子頭、四川籍戰士王建川做了毛血旺 ……大夥每人做道家鄉菜,家園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一餐一飯卻融入了戰友們發燙的心窩。

翻開該連的點名冊,駕駛、炊事、招待、理髮、文印、攝像、財務……百餘名官兵,幾個崗位,可謂崗崗叫得響。談起自己來到連隊的經歷,四級軍士長曹文贇動情地說:「從入伍到現在,我換了7個崗位,每個都是廣闊舞台,機會只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我必須時刻準備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中的號角 的精彩文章:

90後女兵撐起的連隊,是個什麼樣子?

TAG:心中的號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