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制」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禪讓制」背後的故事
「禪讓制」背後的故事
太史慈子義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著「堯舜禪讓」的故事,這也是儒家一直津津樂道的上古傳說。「禪讓制」成為孔子以降托古改制的最佳借口,至今還堂而皇之地在歷史教科書中享受著美譽。但在《竹書紀年》中卻記載著另外一種說法,「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也是被大禹流放到,死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今湖南南部),稱為「零陵」。
當然這些都是作為傳說出現的,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的帝王禪讓起源於西漢末年的王莽,作為王氏外戚的王莽巧取豪奪了劉氏江山,之後就不斷上演權臣以禪讓的名義奪取君權。今天要討論的就是這些禪讓背後的故事。
先說王莽,他是西漢末年最大外戚王氏的首領,年僅37歲就擔任了大司馬(全國總司令)一職,之後經歷了宦海沉浮,最終在姑媽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幫助下奪取了最高權利,被封為安漢公、攝皇帝,輔佐未成年的小皇帝漢平帝。離君權只差一步了,他又被賜封「九錫」(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jù chàng]),「九錫」是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勛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一個大臣被賜以「九錫」,往往意味著他就要當皇帝了,因為皇帝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賞給大臣了。作為王莽當皇帝的交換,他交親信封為四輔三公四將,為配合讖語,他將看守城門的王興封為衛將軍、奉新公,將長安城裡賣炊餅的王盛封為前將軍、崇新公。完全是國家為兒戲,實事求是的講,最初,有近50萬的群眾上書表揚王莽,但當王莽當上皇帝後,大家發現,他的所做所為並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最終王莽落了個眾叛親離,身首異處的結局。
到了東漢末年,曹操父子掌握了實際權力,在曹操有生之年並沒有稱帝,而是在他的兒子曹丕手裡實現的。作為利益交換,曹丕在當上丞相後就任命陳群實施「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實際上就是曹丕保障士族的利益,然後士族擁戴曹丕當皇帝。也就是說當官要看你祖上是做什麼大官的,如果祖上是平民,對不起,你不能當官。在魏晉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歷史中,「九品中正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也就行成了當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有意思的是,《魏氏春秋》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曹丕稱帝後,帝升壇禮畢,顧謂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看來曹丕還是太年輕啊,皇帝的新裝不知道是啥意思嗎,瞎說什麼大實話。
到了三國末年,司馬懿父子通過「高平陵事變」奪取了曹魏的最高權力,司馬昭通過推行「五等爵位法」(公、侯、伯、子、男),封騎督以上六百餘人。以此為交換條件,獲得了朝臣的擁護,只不過「五等爵位法」推行的次年司馬昭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位後的當年就成功的通過「禪讓」建立了晉朝,所以歷史上也將曹魏咸熙二年(265年)直接稱為晉泰始元年,要知道司馬炎稱帝的時間已經是十二月十七日,距離下一年時間只剩下13天時間,但歷史上記載都是以晉泰始元年作為公元265的年號。
東晉末年,軍閥劉裕憑藉武功逐步掌握了政權,在廢了兩個皇帝後順利地實現了禪讓,建立宋朝。是為南北朝的開始。劉裕在稱帝後也將親信徐羨之、謝晦、檀道濟、劉義欣等人安排在重要崗位上,但他也開啟了一個惡的傳統,即將原先禪讓的皇帝秘密殺死,自此以後的中國歷史上,凡是禪讓的皇帝沒有一個好結局的。究其原因,劉裕是平民武將出身,他害怕司馬氏復辟,索性斬草除根。不像王莽、曹丕、司馬炎都是世族大家出身,擁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完全不懼怕復辟,也落個好名聲。
至於後面的宋齊梁陳,魏周隋唐,無一不是權臣推翻小皇帝,自己當上新皇帝。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皇帝這麼多的原因,因為權臣不受制約,容易形成對抗皇族的勢力。到了元明清三代,皇帝都很懂得制衡之術,不會讓一個大臣擁有無限的權力,再加上監察體制的不斷健全,想要成為權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2018年2月7日
附錄: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一次順序(公元前202年—589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8年),公元8年,西漢皇太子劉嬰禪讓給攝皇帝王莽,降封定安公。
東漢(25年—220年)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降封山陽公。
曹魏(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降封陳留王。
晉朝(266年—420年)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宋武帝劉裕,降封零陵王。
南朝宋(420年—479年)479年,宋順帝劉准禪讓給齊高帝蕭道成,降封汝陰王。
南齊(479年—502年)502年,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梁武帝蕭衍,降封巴陵王。
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武帝陳霸先,降封江陰王。
陳朝(557年—589年)589年,陳朝滅亡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二次順序(386年—923年)
元魏(386年—557年)557年,魏恭帝拓跋廓禪讓給周孝閔帝宇文覺,降封宋公。
北周(386年—557年)581年,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文帝楊堅,降封介國公。
隋朝(386年—557年)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給唐高祖李淵,降封酅國公。
唐朝(618年—690年)907年,唐哀帝李柷禪讓給梁太祖朱溫,降封濟陰王。
後梁(907年—923年)923年,後梁滅亡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三次順序(947年—1279年)
後漢(947年—951年)951年,後漢皇太后李三娘下誥將後漢皇位禪讓給周太祖郭威
後周(951年—960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降封鄭王。
宋朝(960年—1279年)1279年,宋朝滅亡


TAG:太史慈子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