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昨日發布了!繼2014到2016連續三年以「農業現代化」為中央一號文件關鍵詞,2018年文件再度提及「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一號文件發布:農業發展必走「現代化」道路

一號文件提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一定要結合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結合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來推進農業的建設。培育一批懂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用現代發展手段進行生產、有比較穩定和較高的收入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成為一種體面的職業。國家鼓勵和支持懂技術、懂市場、有文化的新型農民進入農業領域,推進農業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採用現代農業技術、管理手段,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給這份文件提取幾個關鍵詞——「現代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可見新時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現代化」這條道路,勢必也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在一號文件指引下,2018年農業板塊又將大熱,預測農業科學儀器尤其是高端儀器領域也將迎來一波增長熱潮。

從「靠天吃飯」到「靠腦吃飯」

田間地頭又添了哪些現代農業儀器?

傳統小農經濟講究的是「靠天吃飯」,對於自然規律的掌握多來自前人和自身累積的生產經驗,相對來說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事實上,從選種、播種、施肥到收割、運輸等等一系列生產和加工流程,不僅僅是繁重的體力活,還是得動腦筋的技術活。而現代農業技術和儀器設備的引入,讓更多農民從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動一動把手甚至按一下按鈕就能輕鬆完成好幾個人才能完成的生產工作。同時,也讓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農產品質量也有了保障。

誠然,在城裡人很少看見的田間地頭,那些最先進的儀器和技術正在不斷擴大著應用範圍。回望2017年,「海水稻」、「超級雜交水稻」、「巨型稻」等先進水稻種植技術取得了成功,解決了全世界人的吃飯問題。能在天上「飛著撒農藥」的農用植保無人機成為了現在農貿市場上的「新寵」,滿足著不同種植戶的需求。營養液代替土壤,LED光源代替陽光,「植物工廠」這種新型種植方式提升了農產品的安全質量水平。可感測室內溫濕度的「智能溫室大棚」為生產者提供可靠的種植環境,連國家都特別出台補助政策來鼓勵。「基因編排」大放異彩,通過人工改變動植物基因來提升安全性,讓人們遠離「低鎘稻」。人工智慧落地田間,農業機器人一手包攬所有業務,造就「無人農場」……一系列有些不可思議的先進技術使得這個延續了八九千年的傳統產業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也為從事農業科學儀器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

 要效率、要質量、要潔凈

國內儀器企業可主攻「三大方向」

回顧過去,必要展望未來。2017年現代農業技術和儀器成果卓著,那麼2018年我國儀器企業又可以朝著哪些方向研發「新利器」呢?一號文件以及相關政策已經提供了答案。過去「粗放式」的生產模式效率低且質量差,還造成了難以挽回的環境污染和破壞。那麼現代農業生產自然要圍繞效率、質量和環保三大板塊,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還要兼顧環境。

首先從效率上說,這恐怕是自農業誕生至今,歷代生產者一直都在努力達到的目標。古代從原始農業到精耕細作,在生產工具上有著逐步的提升,而現代農業發展同樣要改進生產工具。作為沒下過田的門外漢,筆者找到一份去年農業部批複的3.7億元儀器設備購置預算作為參考。該預算中包括了一大批用于田間生產的農用儀器和設備,譬如插秧機、播種機、種子清選機等,用於運輸和收割的輪式拖拉機、全喂入聯合收割機,用於澆灌和整地的噴桿式噴霧機、聯合整地機、田間噴灌/滴灌設備等等,還包括田間灌溉監控系統、自走式田間作業軌跡監控系統、田間土壤肥力監控系統等田間觀測設備。除此之外,針對不同的農作物,還可以使用具有針對性的農業儀器設備。偏機械生產類的製造商,不妨從不同農業生產環節以及不同農作物種類入手,研發和生產出能夠解放雙手、提升效率的儀器設備。

前文提到農業部採購的田間監控系統,這些系統不僅可以提升效率,還可以保障農產品的生產質量。現在在田野間還能看見一些簡單搭建的小屋子,那是農民為了方便就近照看田地所設。到了農忙時節,就直接住在屋子裡。現在有了田間監控系統,農民可以足不出戶,坐在家裡遠程監控田野里的一草一木。不少建在田裡的一站式氣象系統,還可以幫助農民實時獲取天氣信息。除了這些實時監測設備,一系列檢測儀器也能派上大用場。土壤測定儀器可以掌握土壤肥力以及其他情況;植物病蟲害檢測儀能夠幫助農民在植物染病初期快速準確診斷植物染病源,以便針對用藥;黃曲霉毒素檢測儀、穀物分析儀、種子檢驗檢測儀器等設備可以區分優劣。無論是檢測還是監測,該類儀器設備一直都是農產品增產和提質的重要技術支持,相關儀器生產企業可繼續細化和優化該方向的產品研發。

如今,隨著綠色環保概念的普及,提倡的不僅是要「金山銀山」,還要「綠水青山」。這就意味著農業生產不僅要保質保量,還要注重生態環境。本次一號文件也特別提出,要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製農業,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想必不少企業也摩拳擦掌,希望能在這片新藍海中找到發展的空間。目前「植物工廠」等各類蓬勃開展起來的農業生產模式,契合了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兩不誤的要求。不過也有人意識到,光有一個理念和模式還不足以成功。當技術不成問題的時候,這些「高新尖」技術如何儘快落地,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鏈,才是目前不少企業應當考慮的現實問題。

編輯手札

從一號文件談到最後,可以看見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廣度有多大。雖然農業是一個再古老不過的傳統產業,但是它關係到億萬人的生存和生活。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更不可能繞開農業發展的問題去大搞其他新興產業。這也是筆者看到一號文件這則新聞後,想要談談的初衷。站在儀器儀錶行業的立場,我們看到未來一年的許多「商機」,希望本文能夠為相關企業提供一點發展的思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儀器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基因療法重大突破盤點
融雪工業鹽丟失?這些工業鹽的危害你不可不知!

TAG:儀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