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古代五大外來名人,他們不是老鄉勝似老鄉,你知道幾個?
都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下面這些人里有將軍,有文豪,有「驢友」,他們漂泊有的是因肩擔大義,有的是因內心喜好,有的是被貶流放。他們都不是廣西人,但他們的足跡踏遍八桂大地,或征敵平亂,或為民請命、或縱情山水,他們有的英名百世,有的著作等身。他們的一生都離不開廣西印記。
NO1、柳宗元
柳宗元
(773-819),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貞元(787-805)進士。歷任校書郎、藍田尉,監察御史里行等職。後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境內)司馬。元和十年(815),任柳州刺史。任期內關心人民疾苦,有釋放債權、挖井、開荒、植樹、造船、整修城牆街道、革除陋習、興辦文教等政績,終於任所,故又稱柳柳州。以文學擅名,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河東先生集傳世》。
NO2、狄青
狄青
(1008-1057)北宋將領。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行伍出身,有謀略,善騎射。寶元(1038-1040)初,任延州(今陝西延安)指使,累官涇原路、真定路都部署,經略招討副使,彰化軍節度知延州。1052年升任樞密副使。因儂智高起兵反宋而上表請行,任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十月,率三軍南征。次年三月至賓州(今南寧市賓陽),雨夜奇襲崑崙關,破儂軍于歸仁鋪(今邕寧三塘),不戰而下邕州(今南寧)。儂智高敗走雲南。狄青平生主要經歷二十五戰,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襲崑崙關最著名。
NO3、范成大
范成大
(1126-1193)南宋官員、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進士。乾道九年(1173)任廣西經略安撫使,知靜江府,有修水利、建園林、減鹽稅、賑災荒等惠政,並留下詩作近70首。淳熙二年(1175)調職四川,途中寫有《桂海虞衡志》13篇,簡要介紹廣西風土物產及生活習俗。另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攬轡錄》、《吳船錄》等。
NO4、徐霞客
徐霞客
(1585-1641)明未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人。從萬曆三十五年(1607)起外出遊歷考察,足跡遍及半個中國。崇禎十年(1637)閏四月由湖南進入廣西。一年之內,先後遊歷桂林、柳州、鬱林、南寧、慶遠諸府所屬30餘縣地,行程3000多里。留意考察各地名勝古迹、險壑陡崖、幽岩暗洞和風土民情,並作詳實記錄與分折考證。崇禎十二年三月,取道南丹前往貴州、雲南繼續考察。崇禎十三年因病返鄉。著有《徐霞客遊記》20萬字。其中《粵西遊記》20萬字,專門記述在廣西的遊歷見聞和分析評論,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石灰溶蝕地貌的考察記錄。
NO5、洪秀全
洪秀全
(1814—1864) 太平天國領袖。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今花都)人。出身農家,讀過村塾,屢試不第。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翌年到廣西貴縣 (今貴港) 賜谷村宣傳拜上帝教真義。後回花縣,著《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文。1847年8月赴廣西桂平紫荊山會馮雲山,組織力量,開展政治鬥爭。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營盤嶺聚集2萬多會眾舉行反清武裝起義,建立太平天國;3日在武宣「登極」,稱「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諸王。翌年攻桂林,克全州,佔領兩湖,再從武昌沿江東下,攻佔南京。1853年定都南京,改稱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結果北伐失利而西征勝利。入主天王府後,深居簡 出,生活奢靡,大權交由楊秀清掌握。1856年,太平軍先後擊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楊秀清居功自傲,逼封萬歲。遂密詔韋昌輝、秦日綱,誅殺楊秀清及其家人、部屬2萬多。1857年石達開帶20萬精兵出走後,只得重用陳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轉局勢。1859年命洪仁玕總理朝政。清廷勾結帝國主義加緊鎮壓太平天 國,安慶、蘇州、杭州等相繼陷入敵手,天京被圍。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


※廣西歷史上有一類人堪稱「土皇帝」,他們就是土司,能耐到底有多大
※流浪漢死後葬進富人祖墳地,富人漸漸變窮,流浪漢後人漸漸變富
TAG:六少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