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其頓方陣的長矛那麼長,會不會很重所以根本沒法格鬥?

馬其頓方陣的長矛那麼長,會不會很重所以根本沒法格鬥?

那麼長,平伸和斜舉豈不是很累?能堅持到衝到對方面前嗎?而且這麼長的木頭杆子,豈不是很容易受潮變彎?

另外馬其頓方陣真的不怕弓箭嗎?敵人繞到側面放箭怎麼辦?

如果木材硬度高,豈不是很重?硬度低的話豈不是又不結實?當年亞歷山大帶著幾萬人從敘利亞打到巴基斯坦,這一路上都用什麼木頭做這個長矛呢?

winter_z:長矛在向前推進的時候是不斷晃動的,幅度有幾尺那麼多,根本就不存在對準什麼東西刺的概念。

矢鋒:沙家槍的杆子還要長呢。7米長的木頭杆子當初拍復活的軍團的那幫武警玩了一個星期就搞明白怎麼排陣衝鋒了。

jue:我也沒覺得能對準什麼東西刺,就是覺得舉著跑也挺累的啊。

脫殼穿甲彈:6.5kg左右。

一般說用cornel wood山茱萸木做槍桿,不過也有說法覺得嫌重,用的ash wood

雙手持sarissa長槍,加上盾牌,比單手持doru和aspis要稍重一些,不過可以通過減輕胸甲的裝備,以及更頻繁的體格訓練來應對,不至於決定性地影響戰場上的持續作戰能力。

如果弓箭或者任何古代遠射武器的殺傷效率高到能夠作為一個核心殺傷手段的程度,人類估計都不會發展到pike&shot的階段,更別說後來了。不要擔心不存在的問題。

jue:這種長矛陣為什麼在中國沒發展起來?

winter_z:因為……發展起來了啊。

槍戰南京孔二姐:中國面對的敵人主要是草原上的人,碰上這種敵人被以多打少是常態。常常就是失去機動能力的小部隊被為幾倍乃至幾十倍的游牧騎兵圍住,所以當然各種車陣+遠程部隊更方便。

ycls:還有就是草原游牧和波斯這種大帝國不一樣,缺少鎧甲所以沒有多少甲具騎裝,一般的槍兵最夠了。

槍戰南京孔二姐:失去機動力被圍住就是卡萊之戰的結果。更何況還是被幾倍幾十倍的敵人圍住。所以乾脆上戰車。

莫德里德:中國早期的敵人各種各樣都有,吳越的步兵,義渠的戰車,廣西按後面朝代的記錄用的是標槍大盾。因此中國人用的是遠近步車騎混編的軍隊不是按兵種劃分的各個部隊。

槍戰南京孔二姐:咳咳,我確實說的不準確。另:其實我一直很好奇吳國百人一行的萬人陣是啥樣的。

極其不滿:弓弩要發揮核心殺傷作用要在預設陣地,有利地形條件下才行。

jue:但是馬其頓方陣早晚要走到對方弓弩射程之內啊,離得越近弓弩的殺傷力越大。如果騎兵和其他步兵能夠衝垮對方,那麼這種方陣有什麼用處?

如果騎兵和其他步兵不能衝垮對方,那麼這種方陣豈不是去送死?對方弓弩手和騎兵很容易就繞到方陣兩邊甚至後面去了啊。

極其不滿:如果是平地絕大多數弓箭作用不過200米以內,有甲盾防護的敵人前,射箭除非射中特定部位,否則很難造成敵人失能。這會功夫,敵人走都走到眼前了。你手裡有射擊部隊人家手裡也有,哪裡能輕鬆繞道側後,你運動還面臨車騎部隊的威脅。

aseria:波斯很多弓箭手,事實上就是沒把方陣射垮啊.....遠程部隊的表現比騎兵差遠了,亞歷山大的中央陣線還是比較堅固的。

高加米拉也是兩翼被波斯騎兵突破導致陣線出現缺口,然後波斯人例行犯渾。

嘿啦啦:被一支箭射中還不失能?插在胳膊、腿上,不倒下也不能跟上節奏,更別想作戰了。我讀初中時被魚刺插中大腿(用魚刺柄去捅屋檐下的馬蜂窩,失手掉下),坐著不動不是很疼,動一下眼前一片灰霧渾身繃緊完全動不了,根本沒敢拔。那還是尖細光滑的鋼刺,要是粗大得多的倒刺箭頭,還能打仗真是鐵人了,除非就劃破皮。

ycls:你那個魚刺扎進去多深?古代如果有鎧甲的話往往能全身插箭和刺蝟一樣,應為鎧甲的阻擋很少有深入的箭頭。

雖然亞歷山大方陣兵以亞麻甲為主,防禦力也足夠對抗當時的弓箭了,畢竟那時候也沒有英格蘭長弓或者清弓這種怪物。何況精銳部隊比如持盾衛隊都是全套青銅胸甲、頭盔、脛甲、護臂,和在箭雨里不當回事,「你們的箭能遮蔽太陽,那太好了,我們可以在陰涼里作戰」的斯巴達人裝備差不多了。

極其不滿:射中沒防護的部位當然效果不錯,所以才需要盔甲和盾牌。

aseria:一般不會跑吧,端著向前走。另外方陣之間有持盾衛隊和阿格里安,各種輕步兵,還有騎兵。

jue:那麼接戰主力靠誰?阿格里安?還是騎兵和輕步兵?陣形以誰為核心運動?騎兵和長矛陣之間如何銜接?長矛陣什麼時候投入戰鬥?

肉山大魔王:不是說亞歷山大時期長矛沒有那麼長,後期才越來越長的嗎。

弗容也大:馬其頓方陣的矛沒長到7米,變態長度是希臘化時代的事情。方陣步兵雙手操矛,配用的盾比傳統4尺希臘大盾縮小了很多,是綁在手臂或者掛在脖子上的。馬其頓崛起的時代青銅胸甲和柯林斯重盔已被從實戰中淘汰了,僅作為儀仗用,亞麻綴鱗片甲又便宜又輕,對弓箭防護能力並不差。西方和近東中世紀前,是沒有小型單人操作弩的。

總而言之馬其頓方陣實質就是裝備輕量化,更為靈活,戰術更多變的希臘重步兵方陣,不僅能跑步衝鋒,還能快速分散陣型,山地作戰。但缺點就是不能像傳統希臘重步兵一樣幾乎不怕波斯的弓箭,需要有輔助投射輕裝部隊在前方掩護,需要強有力騎兵主動攻擊。

方陣在馬其頓整體作戰隊形中起的是砧板的作用,重騎兵是鎚子,阿里安步兵是維持陣線的合葉,馬其頓的慣用戰術就是重騎兵居右,出擊擊潰敵方左翼,輕步兵在騎兵後保護騎兵不被合圍,重騎兵把敵軍向步步進逼的方陣驅趕,最後合力碾碎敵軍。

aseria:感覺希臘化時代和亞歷山大東征還不一樣,希臘化時代大家都差不多,亞歷山大東征有的時候波斯騎兵還佔優勢,波斯騎兵在騎戰中獲勝甚至直接踹側翼的表現並不少。

不過波斯人組織度不行,大流士也是戰前廟算還不錯,真要打了就犯渾,否則高加米拉這種馬其頓兩翼都接近極限,被人從陣中穿過去丟了大營的戰役還真贏不了......

弗容也大:波斯騎兵質量上並沒有優勢,但是數量優勢很大,還有亞美尼亞、斯基台這些優質資源可用。

希臘化國家中,安提柯王朝的方陣就是馬其頓軍隊體系缺少強力突擊力量下的異化,強化長矛,結果失去了原本輕量化的機動和應變能力。

波斯軍隊這種聯軍本來組織程度就難以稱高,但關鍵還是波斯沒有找到防禦馬其頓夥伴騎兵這種高機動又高突擊能力騎兵的方法,另外缺乏戰場通信指揮和信息獲取的古代戰場,運氣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看北朝授權發布,主編原廓,原著 jue。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 的精彩文章:

這門被德軍視為「垃圾」的火炮,為何成為了中國軍隊的抗日神器?
古羅馬軍團的精要是什麼?為什麼其他國家很難山寨?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