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野獸派只不過是馬蒂斯藝術生涯中的一個短暫時期

野獸派只不過是馬蒂斯藝術生涯中的一個短暫時期

這是布丁麻麻推送的第1位西方藝術家

一位愛吸貓狗的大畫家

GIF

GIF

大師油畫作品搶先看

大師的素描作品

是不是有種我也會畫的趕腳啊

今天介紹的這位畫家叫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他是法國有名的大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畢加索曾評價他是——最懂色彩的大師!

野獸派

野獸派(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其特點是:

色彩上: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追求主觀的情感表達。

造型上:放棄用透視、明暗等傳統技法,吸收東方雕塑的表現手法,結合單純、扭曲的線條進行物象輪廓的描繪,筆法直率豪放。

一句話總結:簡單的線條輪廓,大面積的色塊,主色調紅黃綠。

萌萌噠老爺子形象

1889年,20歲的馬蒂斯是一名律師事務所的辦事員,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

1890年,因闌尾炎而住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偶然的機緣成為了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年,22歲的馬蒂斯說服父親,義無反顧的從頭學起了繪畫,師從當時非常有名的學院派畫家布格羅。

1892年23歲轉入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

(馬蒂斯的兩位老師都是當時法國非常有名氣的大畫家,有錢人家小孩的起點比一般人家小孩的起點高太多了!)

繪畫學習之路

在莫羅鼓勵下,他認真研習盧浮宮的藏畫,不間斷地臨摹各時期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寫生,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早期學院派風格,畫一些靜物、風景、人物等。

馬蒂斯早期學院派作品

學過一段時間的基本功後,馬蒂斯後來潛心研究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模仿這幾個畫派的風格進行創作。

《科力尤爾的屋頂》,1905年,印象派風格

重色彩,輕內容

《奢華、寧靜靜與愉悅》,1904年,點彩派風格

密集恐懼症

《生命的歡樂》,1906年,後印象派高更的風格

大量原色平塗,色彩濃烈

這三種風格都注重用色彩表現對象,馬蒂斯每種畫風都信手拈來,這對他後來自我畫風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師的學習之路說明,所有的畫家在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之前都會模仿別人的風格,不停的學學學,不停的畫畫畫。

任何一項技藝的學習,都會有一段這樣的過程。

馬蒂斯的學習方法,在中國叫取法乎上。

自我探索之路,野獸派風格

通過不斷的學習,在1905年的秋季沙龍展上,馬蒂斯展出了下面的兩件作品,從此率領野獸派走上聲名大噪之途。

《開著的窗戶》,1905年

《戴帽子的婦人》,1905年

左邊《開著的窗戶》,畫面中窗戶佔了大部分,窗扉敞開。陽台上有花盆,藤蔓纏繞,遠處是大海、天空和船隻。

筆觸厚塗,大面積平塗的面與小面積的小碎點交織,輕鬆而隨意,色彩絢麗大膽,色塊對比明顯,原色的表現給人以炫目的效果,紅綠對比明顯。

右邊《戴帽子的婦人》是一幅馬蒂斯夫人的肖像,想像一下馬蒂斯的老婆看到最後作品的樣子。

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婦人的臉部、衣服、帽子和背景,都絢麗多彩,大膽的綠色鋪滿畫面,硃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下面的這幾件作品,馬蒂斯的風格逐漸穩定並成熟。

《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 1908年

畫面中所有色彩都是主觀的表現,最驚艷的就是平面中的紅綠補色對比以及人物面部中央的綠色線條。

人物的頭髮與眉毛用純度極高的藍色,黃綠色與粉紅色表現臉部的陰影關係。

大膽而粗狂的線條勾勒出大致輪廓關係,以此呈現出粗狂的人物形象,絲毫沒有女子溫文爾雅的氣質。

據說,馬蒂斯夫人曾身著黑衣擺好姿勢地讓他寫生。

馬蒂斯已經完全拋棄了客觀的如實的再現對象了,色彩趨向於更加簡潔化的處理,其主觀地表現對象在這下面這件作品中達到了極致。

《紅色餐桌》,1908年

畫家以一塊高純度的紅色平面,限定了整個房間內的空間。

他把藍色的紋樣分布在桌布和牆面上,從而在這紅色平面上清楚地將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區分開來。

窗外小面積的綠色與房間內大面積的紅色形成對比,桌面上的黃色、橙色水果,窗外的白色等緩和了互補色給人的視覺衝擊。

《舞蹈》,1910年

這件作品中,人物造型簡化處理,線條勾勒,彩色平塗。

藍色的夜空和綠色的草原映襯出安靜而和諧的基調,磚紅色的人體,表現了女人一種原始的古樸、健康的美麗,也與藍天綠地形成了對比中的均衡和諧。

整體色彩雖單純,卻不失表現力。

在色彩原理上,藍綠背景冷色的收縮後退,紅色人體是暖色膨脹前伸,所以儘管整幅畫摒棄了傳統透視法,也仍能給人以強烈的空氣感和旋動感。

有趣的是,馬蒂斯的這幅作品和我國青海馬家窯文化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上的圖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舞蹈紋彩陶盆》,馬家窯文化

自我探索之路,裝飾性風格

「野獸派」時期只不過是馬蒂斯藝術生涯中的一個短暫時期,他的獨特風格主要是在「野獸派」時期之後漸漸形成的。

馬蒂斯及其熱愛東方藝術,吸取了東方藝術中許多表現方法,如平面化的表現方式、裝飾性的特點等。

馬蒂斯從追求動感、表現強烈、無拘無束的特點,逐漸變成追求一種平衡、純潔和寧靜感。

《打著紅傘的女子》, 1919年

《摩爾式屏風》,1921年

《窗邊的玫瑰》,1925年

《後宮佳麗與土耳其椅子》,1928年

《穿藍色衣服的女人》《紫色長袍與銀蓮花》,1937年

《有伊特魯里亞花瓶的室內》, 1940年

自我探索之路,獨特的剪紙藝術

1941年,72歲的馬蒂斯患腸道疾病,經歷兩次手術後再也不能站在畫布前作畫,於是他又開始了一種新的藝術創作——剪紙。

這位老人以孩子般的娛樂方式消磨最後的時光。雖然他生命最後的兩年幾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但他的創造力卻從來沒有停息過。

正在剪紙的馬蒂斯

工作室中西合璧風格

馬蒂斯工作室,1951年,攝影

來看一下他有名的剪紙作品。

《波利尼西亞,天空》, 1946年

《飄逸的頭髮》, 1952年《藍色的裸體》,1952 年

《蝸牛》,1953年

《國王的悲傷》,1952年

《開花的常春藤》 , 1953年

《花束》,1953年

馬蒂斯的剪紙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造型抽象而概括,色彩絢麗而簡潔

馬蒂斯說:那仍然是繪畫,只不過是一種延伸的繪畫。

對他來說,剪紙只不過畫筆換成了剪刀,畫布換成了著過色、繪有形的紙。

再看看下面這些作品,馬蒂斯用拼貼的形式把剪紙與繪畫結在一起合,形成充滿童趣的插畫,詼諧而幽默。

能看出哪裡是貼的紙,哪裡是用筆畫出來的嗎?

不知道什麼是拼貼,可以點這裡,布丁麻麻之前的文章,詳細介紹了什麼是拼貼藝術。

馬蒂斯的世界影響力

馬蒂斯的藝術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力,米菲之父荷蘭著名畫家迪克·布魯納(Dick Bruna)就是馬蒂斯的鐵粉。

他曾經說過:「馬蒂斯在生命最後一年的畫非常好,形式簡單、色彩明亮,這對我的啟發非常大。他是我創作的重要靈感,我從他那裡學了很多創作手段。」

《 The Sheaf》

米菲繪本之米菲逛博物館

IPOD廣告

馬蒂斯作品《Icarus》

2012倫敦奧運會會徽《蝸牛》

1998年世界盃主題曲演唱者卡拉·布呂尼穿著的白鴿裙,由YSL設計模仿的是馬蒂斯的《波利尼西亞,天空》。

以上左邊作品的創意靈感都來自於右邊馬蒂斯的作品。

專註畫畫的畫家最動人。

有名的大畫家總是有些八卦史的,下次給大家八卦一下,馬蒂斯背後不得不說的女人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再見前任》——健身的你才不要回頭
這些情話,讓我們只說給愛的人聽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