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古一帝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千古一帝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他原本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詞人墨客,他原本是一名混跡塵世的風流才子;他蘊藉著得天的造化和宿世陶冶,享用著人世佳釀和美食的滋潤;他在瑞腦沉香、恬淡悠閑的宮闈中尋覓著別樣的情態意趣,在藝術的王國中孜孜地從事於一切關於美的創造。可是,從來天公不作美,他註定不能就這樣平淡在自己的藝術人生中,只是做一個文人,哪怕是名耀後世的文人。九五帝皇位似乎是他這輩子擺脫不開的枷鎖和鐐銬。但似乎也正是多了這樣的一重身份,讓他的人生從此變得毀譽難定、褒貶各半。

他就是宋徽宗趙佶。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他可以說是藝術天分最高的。只不過他命運多舛,時運不濟,短暫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他極盡享樂最後卻化為一盞燈油,客死異邦。

正如清代詩人郭麟評價徽宗時說的那樣,「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確實,徽宗在政治上,昏聵不堪,輕信奸臣,為了一己之私,窮奢極欲,大肆搜刮江南奇花異石,耗費民力,而且好大喜功的性格使得北宋內憂外患接踵而至。以致最後遭遇靖康之難,國祚中斷,浮華奢靡的生活連同他的書畫王國一起煙消雲散。但事實上,徽宗在位時期,北宋王朝已經走過了它輝煌燦爛的歷程,正處於黨爭異常激烈的嚴峻時期,國勢已然日薄西山。加上徽宗骨子裡是個藝術家,本無心政治,缺乏必要的政治才能,因此,在其領導下難免會走向亡國之路。

不過,與徽宗贏弱不堪的政治才能來說,微宗的藝術才能卻不容小覷,其詩、書、畫、藝俱佳,筆硯、丹青、圖史、射御皆精,擅長楷、草書及山水、人物、花烏、墨竹,詞尚婉約。對此,宋人鄧椿作《畫繼》,描繪徽宗皇帝「天縱將聖,藝極於神……」,尤其是其書畫成就飲譽藝術史,備受追捧。

宋徽宗繪畫作品欣賞

《芙蓉錦雞圖》

《白鷹得霜圖》

《白鷹圖》

《臘梅雙禽圖頁》

《梅花綉眼圖》

《柳鴉蘆雁圖》

《白鷹圖》

在繪畫方面,宋徽宗是一個導師級別的人物,他設立畫院,開畫學,並正式將其納入科舉考試,培養出了一大批傑出的畫家,產生了許多經典作品,《清明上河圖》即誕生於此時。他的這些作為提高了畫家的地位,大大促進了中國繪畫的發展,並使「院體畫」興盛一時,影響深遠。他統治期間還下令編製《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著名美術史書籍,為我國美術史的研究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池塘秋晚圖》

《蠟梅山禽圖》絹本 83.3厘米×53.3厘米

《溪山秋色圖軸》

《江邨清夏》

《徽宗皇后像》

《花鳥圖》

徽宗趙佶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瑞鶴圖》

《鴝鵒圖軸》 南京博物館藏

《桃鳩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聽琴圖》

《唐十八學士圖》

《五色鸚鵡圖》

《祥龍石圖》

《寫生珍禽圖》

《御鷹圖》 立軸 設色絹本

《鴝鵒圖軸》

《文會圖》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雪江歸棹圖卷》

《竹禽圖》

在書法方面他首創了「瘦金體」,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空前絕後,後世無人超越。南宋岳珂評其書雲「金縷之妙,細比毫髮,殆與神工鬼能,教奇逞並於秋毫間」。而且,宋徽宗趙佶「瘦金體」書寫十分精妙和獨到,一舉奠定了其在書法史上的宗師地位。同時在中國的書畫史上宋徽宗還是「詩書畫印」一體化技術形成的奠基人,深刻影響了後世趙孟頫、唐伯虎等著名畫家的「詩書畫印」一體化創作的發展和繁榮。

宋徽宗部分書法作品欣賞

《牡丹詩帖》

《穠芳依翠萼詩帖》

《夏日》

《草書千字文》

《楷書千字文》

《唐十八學士名單》

《欲借風霜二詩帖》

《閏中秋月》

或許正如當時宰相章悖所言,「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但更準確一點,元代脫脫撰《宋史》的《徽宗記》時,也不由得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這。一句評價是比較中肯的。徽宗,他是個才子,但卻不是個好皇帝。他是一位「天縱將聖,藝極於神」的書畫大師,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鑽研書畫上。在中國文人畫風形成過程中。他以其帝王藝術家特有的能量,在制度建設和審美思想的導向上,以及詩、書、畫、印一體化的創作實踐上,都做出了極其巨大的貢獻。

我們不得不說,他生不逢時,若不是這樣的末世,假若徽宗生在一個太平時代。如同唐玄宗、乾隆一般,縱他有再多的藝術愛好,世人也會傳唱他是風流儒雅的千古一帝;我們不得不說,他生不逢地。假若不是一朝生在帝王之家,而是作為一個畫院里的小小畫師,或是一個無關大局的小官,哪怕是一個平頭百姓,他也會作為馬遠、夏圭(南宋著名院體山水畫家)那樣的名家聖手流芳百世。然而,他的命運不是他選擇的結果,人生有很多事情是自己無法選擇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人資訊 的精彩文章:

它是中國5000年歷史中最重要的戰略武器,歷朝歷代被官府壟斷,發現私藏就是謀反大罪!

TAG:新華人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