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來人告訴你:什麼樣的中國人,出國來澳洲會被歧視?

過來人告訴你:什麼樣的中國人,出國來澳洲會被歧視?

什麼樣的中國人,出國會被歧視?

前幾天,澳洲微報報道了一個澳大利亞記者去中國上海採訪的新聞。問道一名上海市民對澳大利亞的看法時,他說,他們(指澳大利亞人)可能有點種族歧視的味道。普通市民對澳大利亞的理解真的對嗎?對華人的歧視真的存在嗎?

(圖片來源:網路)

一名中國留學生談了談,她對此事的看法。

1

歪果仁真的歧視中國人嗎?

事實上隨著中國的崛起,澳大利亞對華人的關注程度一直在上升。我在墨爾本大學就讀國際關係專業,其中「全球化下崛起的中國」,「崛起的亞洲」,都是非常熱門的專業課程,無論是本地學生或者是老師都對中國議題非常感興趣

在一節課上,老師曾拋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議題:

21世紀下半葉,澳大利亞究竟該選美國當盟友還是中國當盟友。當地大多數同學都投票選中國,因為在他們理解里,相比起美國,中國是一個對外更友好,更有親和力的國家

當然,我身處的高校環境,很可能給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造成偏見。我能說的只是,受過教育的年輕澳大利亞人,對於中國和中國人的態度是相對友好的。

去年墨爾本大學、莫納什大學曾出現過反華標語,事後學校立馬作出回應,清理了反華標語,並立即發表聲明,表示對校園內發生的歧視事件零容忍,並且委婉地表達了對於中國學生的歉意

不少得知此事的國外同學,還表達了對於此事的憤怒,並且堅定地和中國同學站在一起,反對校園歧視

不只是國際關係專業,在澳洲高校里,商科課程、教育類課程,中國學生的比例能佔到全體學生總數的80%以上。

一位教育專業的教授曾經說:「看看我們的教育類排名,全球前十,再看看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是中國人。我們的專業能保持這樣的成績,中國學生是主力軍,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學校和專業才欣欣向榮。」

除了高校以外,對於中國文化的學習,更是滲透到了幼兒教育。在澳洲,普通話已經成為政府主要推廣的兒童教育項目,超過3萬間學校在今年開始推行中文學習項目

中國有個成語是「入鄉隨俗」,許多留學生或者移民者,在到達另外一個文化圈以後,都不遺餘力地試圖改變自己,讓自己變成澳大利亞人,美國人,英國人

但其實全球化的浪潮下,保持自己文化特質要比徹底接受另一個文化更加重要,文化獨立性是一個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中國人早已不用為自己的文化身份自卑

許多移民曾經談到自己與當地社會格格不入的經歷,感覺自己無論怎樣地學習當地習慣和文化,都沒法完全被社會接受。

或許這個努力本身就是一個方向性錯誤,學習當地語言自然重要,但無論如何,一個人都無法完全拋棄自己熟悉的文化背景。完全摒棄母文化,對自己進行徹底的西化,導致的結果只能是邯鄲學步而這可能是在國外許多移民最後倍感孤獨的根本原因

墨爾本是個很好的例子,移民人口比例非常高,一家餐館裡,你會看見錫克教徒和阿拉伯穆斯林坐在一起笑呵呵地討論誰家的頭巾在夏天更涼快,伊朗人問韓國人魷魚怎麼可以吃,英國人和荷蘭人在討論哪家天府火鍋店更正宗,他們都接受了多元的文化,但更重要的,他們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化傳統

阿拉伯人根據自己的日曆慶祝新年,伊朗人喜歡趕到墨爾本北區買自己喜歡吃的麵包,韓國人沒有放棄自己的社交方式。

但很多中國人則期待著徹底改變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澳大利亞人,但這種努力根本沒法成功,在沒法融入主流社會後,又開始回歸母文化,開始抱怨當地的歧視和排斥。

但是造成歧視或者負面評價的真正原因大多數都因為人們對於公、私界限理解的不明確,或是濫用「歧視」之名,給自己行方便。

2

沒有邊界感,濫用「種族歧視」字眼

中國人是在集體文化中成長起來的,這和西方社會盛行的個人主義文化大有不同。中國的集體文化並不是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而是別人這麼做,我也能這麼做,別人能這麼做,憑什麼我不能這麼做。

個人主義呢?強調的是,我不這樣做,你也不這樣做,為了達成一致,我們最好有一個契約,一旦這個契約達成,我們都共同遵守。

這一點文化上的不同,就造就了許多問題

公交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澳大利亞的公共交通上,吃東西是允許的,但是要求是不能吃氣味太大的東西。許多上班族或者是學生,都會在車上吃三明治或者漢堡什麼的。因為當地人愛吃冷餐,所以不會留下什麼氣味

有一次,我在火車上,看見幾個中國遊客從保溫飯盒裡拿出來了手抓羊肉,還冒著熱氣,其中一名中國遊客有點尷尬,她說咱們還是注意點好,其他幾名中國遊客就說了:「他們能吃漢堡,我們就不能吃羊肉啦?有人管,這就是赤裸裸的歧視,別管它,我們吃。」

GIF

還有一次在去海邊的電車上,幾個中國遊客在車上大談特談中國之好,澳大利亞之不好。還經常帶著「洋鬼子」、「白佬」等侮辱性辭彙.

還說中國女孩嫁給外國人,都不成體統崇洋媚外,結果談著談著,他們開始義憤填膺地批判澳大利亞種族歧視,說當地人不尊重華人啦,中國人沒地位啦。

等到一個人在車上接到國內的視頻通話時,迎來了反轉,開始說澳大利亞美輪美奐,風景秀麗,現在自己正打算去海邊體會體會當地文化。

在公共場合對其他國家發起負面評論,發表歧視性講話,又譴責另一個國家的人最自己不友好,換做任意一個國家的人,自然都不會開心,引起的敵意也就不足為奇了。

課堂上的討論是另一個縮影,許多中國學生都會在課堂上拿中文討論,然後把其他國家的同學隔絕出去。

GIF

但其實在澳大利亞不少留學生,英語都是第二語言,即便是磕磕巴巴的,他們都努力地把事情說清楚。

等到問道這些中國留學生的這種行為時,不少人面對老師的提醒還振振有詞,「你們怎麼老是點中國學生的名啊,這不是種族歧視是什麼啊?」

合租是另一個稜鏡了,一個名叫愛米同學的中國移民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曾和兩個中國同學合租過一套三室一廳的別墅,三個人分租三間卧室,其他區域公用。兩位同學漸漸地就開始違背約定,逃避打掃公用空間,不丟垃圾,亂放雜物。有時候他們會整理自己的房間,但對公共區域視而不見。

與此相反的是,有次去一個日本男生YUJI家,放假回國,航班時間差不多,約好先碰頭,再一起打車去機場,分攤車費。

進了門,只見YUJI一邊跪在地上把客廳地板擦得鋥亮如新,一邊拉開行李箱,順手把幾本書塞進去。他的行李箱亂得一塌糊塗,他不在乎,因為這是他自己的。而他會趕在度假前,把公共區域打掃乾淨,正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只能說一些中國人對公共邊界沒有概念,在這種沒有邊界感的行為自然會引發他人的不滿,但一旦有人批評,中國人又立即拿起「排華」、「辱華」說事,可自己真的做好了嗎?這對於許多華人來說,是個大問題。

全球化的腳步並沒有因為任何事情停下,探索如何當好「國際公民」依舊是是中國人需要面對的一個重大議題。物質文明在進步,希望我們的精神文明能同物質文明一同發展,這樣才能完成真正的「大國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洲微報 的精彩文章:

澳洲讀個私校,一個家庭得準備100萬澳元,大家卻還搶著入讀!
趕緊囤酒!澳政府即將增加酒精消費稅!紅酒,啤酒價格統統暴漲!

TAG:澳洲微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