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上將楊勇擊殺日本少將,逼日軍單挑有何內情?
「呂梁三戰三捷」是楊勇指揮才能的生動寫照,具有「宋江三打祝家莊」那樣的傳奇色彩。
沒有「勇」字,不稱為楊勇,不言「謀」字,也不是真正的楊勇。有勇有謀的楊勇在抗日戰爭中巧用神兵,成就了抗日戰爭中的三大傳奇。
「呂梁三戰三捷」是楊勇指揮才能的生動寫照,具有「宋江三打祝家莊」那樣的傳奇色彩。1938年初,楊勇率六八六團隨一一五師主力進至汾陽、孝義一帶發動群眾,開闢呂梁山抗日根據地。9月,日寇為發起大舉進攻,派一八旅團長山口少將,率部進駐呂梁地區的離石,並在汾陽城內集中大批彈藥、糧秣等物資,隨時準備起運。這就為楊勇率六八六團打阻擊創造了良好的機遇。一天,楊勇帶各營幹部到汾離公路觀察地形,發現最佳阻擊部位薛公嶺的對面一個山包上正好設有敵碉堡。這個敵碉堡,提前拔掉會打草驚蛇,戰鬥打響後再拔,傷亡太大。怎麼辦呢?楊勇發揚軍事民主,集中大家智慧後,作出了打碉堡和打阻擊同步進行的決定。他把打碉堡的任務交給迫擊炮連連長吳嘉德。
抗戰時期擔任三四三旅旅長兼魯西軍區司令員楊勇
沒過幾天,楊勇接到情報,敵人車隊要出動,便提前設伏。9月14日拂曉,楊勇率領第六八六團進抵汾離公路中段吳城鎮東南薛公嶺地區。當日軍進入伏擊圈後,楊勇首先命令迫擊炮轟擊日軍設在山嶺掩護過往車輛的碉堡,3發炮彈全部命中,碉堡飛上了天。隨後戰士們發起衝鋒,激戰一小時,擊毀滿載軍用物資的汽車20餘輛,200多敵人除了3人投降外,全部被殲。第二天,日軍大部隊出動,撲了空,只拉走了5車屍體。
前線日軍得不到彈藥、給養,只好殺馬充饑。過了幾天,日軍又冒險開始運輸。100多名敵兵分乘幾輛汽車,僅送一車糧食進行試探,楊勇識破了敵人的詭計,決定先給敵人一點甜頭,將這一車糧食送了「人情」。
第二天,敵人果然膽子大起來,又出動200多名敵兵押送18車物資前來,走到油房坪一帶時遭到六八六團和補充團的伏擊,全部被殲。
抗戰時期,楊勇(左)與胡耀邦在延安
吃了兩次虧的日軍,成了驚弓之鳥,時時處在戒備之中,在公路重點地段遣重兵設置了據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楊勇改變了戰術,決定冒一下險,將設伏點放在薛公嶺東南汾陽縣王家池附近公路兩側,在敵人鼻子底下潛伏起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準備再打一個伏擊戰。20日9時許,日軍步騎兵800餘人進入伏擊區,楊勇指揮部隊突然開火,旋即發起衝擊,以一部兵力攔頭、擊尾,以主要兵力從中間分割,會同六八五團激戰一小時,將日軍大部殲滅。日軍指揮官山口少將也未能逃脫,陳屍公路的命運。
日軍萬萬沒想到在眼皮底下的王家池卻遇見了八路軍神兵。三次伏擊戰,共殲日軍120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汾陽城門緊閉,接連幾天,敵人焚燒屍體,召開「慰悼」大會。而楊勇則在呂梁山區召開了祝捷大會。在鑼鼓聲中,日軍駐汾陽聯隊司令官送來了一份「慰悼」會上由全體軍官通過的挑戰書,大意是:「前與貴軍交戰,遺憾萬千……惟敝軍不願山地作戰,願約貴軍到兌九峪平原一帶決一雌雄……」楊勇看後笑著對周圍的人說:打仗嘛,就是要以己之長,擊敵之短,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打法,休想用激將法誘騙我們。
1936年春,楊得志(前排左二)、蕭華(左三),胡炳雲(後排左一)、楊勇(左二)、熊伯濤(左四)、陳賡(左五)在陝北
我們打的是機動靈活的山地游擊戰,打得贏就打, 打不贏就走,不同你拼消耗,真是一封愚蠢的挑戰書。大家聽了都哈哈笑了起來。
「呂梁三捷」作為我軍抗戰時期的成功戰例,被廣泛流傳。


※慈禧心中最愛的男人是誰?不是咸豐帝,而是他
※慈禧第一大緋聞男友是誰?同治皇帝或是他的私生子
TAG:文房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