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宰相的女兒也愁嫁,為何宋代的高知「大齡剩女」也這麼多?

宰相的女兒也愁嫁,為何宋代的高知「大齡剩女」也這麼多?

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想必宰相的千金亦不愁找不到婆家吧?

可巧,宋代名相章惇的女兒就「壯年不嫁」。何謂「壯年不嫁」?

司馬光在其《婚儀》中曾定過一個標準,說「女不過二十」,「過此則為失時矣」。

更有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女兒終身「未得所歸」。

范仲淹對此現象曾肯定地說「女不得嫁」者「比比有之」。

可見,「女子難嫁」現象在宋代中上層家庭中屢見不鮮,絕非偶然。原因是什麼呢?

1.有才學,有追求

這些中上層女性大都出身書香名門或是官宦大富之家,從小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

另外,宋代歷經「慶曆」、「熙寧·元豐」、「崇寧」三次興學風潮,湧現出大批傑出文學家,文人墨客相互推崇。

在某種程度上也推動了接受家庭教育的中上層女性文化水平的提高和。

因為高貴的出身,她們有機會與文壇名流附和應答,相互交流。

這些不僅使她們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文學修養,更重要的是,她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愛情觀,成為傳統禮教的叛逆者。

朱淑真(約1077—1133),號幽棲居士,生於仕宦家庭,宋代著名女作家。她曾說過「撥悶喜陪尊有酒,供櫥不慮食無錢」,足見其家境十分富裕。

父母及兄嫂均善翰墨,受家庭影響,朱淑真性喜吟詠,精曉音律,工書善畫,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大家閨秀。

她曾寫過一首《生查子》: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月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毫不隱晦地表露出對自由美好愛情的嚮往。

2.榜下擇婿之風

王安石曾有詩句形象地描繪了這一風氣:「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金明池在北宋時是開封的水上娛樂場所,與皇帝賜宴新利一進士的地方——瓊林苑比鄰)所謂「綠衣郎」是新科進士的別稱,因其「著綠袍」而得名。

宋時每逢利一舉考試揭曉那天,官僚地主家庭一大早便紛紛出動「擇婿車」,去到「金明池上路」,爭相選擇新利一進士做女婿。

真宗時宰相王旦、神宗時宰相王安石、哲宗時知樞密院曾布、高宗時宰相秦檜、孝宗時太常少卿李積中等都干過這種事,歐陽修、江褒、葉夢得等即是「榜下擇婿」的「犧牲品」。

但是每屆的新利一進士數量有限,僧多粥少,以至於達官顯貴之間為此展開激烈爭奪。

所以要想擇一佳婿,就必須耐得住等待,因為「以時嫁」與「為士人妻」是很難兩全其美的。

對大多數的官僚權貴小姐而言,其結果只能是「久而未嫁」了。章惇之女和程頤之女就是這樣兩個典型的犧牲

3.人們有錢了

宋代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商人地位進一步提高,商品經濟異常活躍,這種風氣同時也帶來了社會風氣的庸俗化——財富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也是政治的催化劑。

婚姻論財已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並成為社會時弊,只要有錢,即使寡婦再嫁也一樣備受世人青睞。

據《宋史·向敏中列傳》等記載:薛居正子惟吉之婦柴氏,將攜資產再嫁。向敏中、張齊賢兩位宰相都爭著要娶,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只得由皇帝裁決。

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一部分抱著理想主義婚姻觀的士女只能陷於極度矛盾與苦悶中不能自拔,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反覆掂量討價還價。以至造成出嫁失時,或者乾脆「以不嫁自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朝為何要實施高薪養廉政策,其效果如何?
岳飛為什麼叫岳武穆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