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85年為何決定裁軍百萬

1985年為何決定裁軍百萬

1984年11月1日,中央軍委座談會在首都京西賓館會議廳召開。會上,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表達了一個驚人的戰略決心:裁減員額100萬!

建國以來,在冷戰等國際局勢下,中國軍隊的建設一直處於「盤弓彎弓箭不發」的臨戰準備狀態。歷史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雖然戰爭危險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也日益增長。

對此,鄧小平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的基礎上認為:國家的安全保障最終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在百業待舉的當前,國家經濟建設是大局,必須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一切要服從這個大局。「大局好起來了,國力大大增強了,再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更新一些裝備,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陸上的也好,到那個時候就容易了。」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人民解放軍的「臃腫」問題由來已久。裁軍「消腫」,是鄧小平很早的心愿。據不完全統計,鄧小平從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間,對於「消腫」問題,談了多達數十次。在此期間,雖進行過4次精簡整編,但「消腫」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決。至1985年,人民解放軍軍費只有191億元人民幣,僅占同年美軍軍費的2%,不及前蘇聯軍費的零頭,而人民解放軍的員額卻是美軍的兩倍,與蘇軍持平。對裁減100萬,有些領導人擔心會減弱軍隊的戰鬥力。鄧小平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虛胖子能打仗?軍隊要多節省開支,改善武器裝備,更要提高軍政素質,這就必須減少數量。

在1975年至1984年的幾次精簡整編中,同樣的問題多次出現:機關精簡一次,膨脹一次,邊減邊增,互相攀比,人浮於事,陷入「精簡—增編—再精簡—再增編」的怪圈,甚至出現了增編大於減員的反常現象。

面對400萬大軍,從哪裡下手對全軍更有指導作用呢?這就要弄清軍隊主要「腫」在哪裡。儘管當時中國軍隊有400萬,但連隊並不充實,臃腫的是各級機關。各級機關,副職過多,每個軍區有十幾名甚至幾十名領導,還有什麼「團職保密員」、「營級打字員」等等。當時,世界主要幾個國家的官兵比例是:蘇聯 1∶4.65;聯邦德國為1∶10;法國為1∶17,而中國卻是1∶2.45。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不是「腫」在作戰部隊,而是在各級領導機關。因此,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他還坦率地說:「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留給新的軍委主席。」

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鄧小平充滿信心地指出:「再減100萬,一是必要,二是沒有風險。好處多得很!」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6月4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會上鄭重宣布:中國政府決定,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

1985年,成為中國的「裁軍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親歷者講述劉志丹犧牲的最後時刻
林彪「四大金剛」之一邱會作的回憶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