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風裡,我們在田野上撒歡

春風裡,我們在田野上撒歡

春日,陽光明媚的天氣,城市郊區日益縮減的田野里,總有零星幾個落寞的背影,蹲在地上,弓著腰,用鏟子、剪刀挑著什麼。走近一看,可知是挖薺菜一族。

我對薺菜的認知,始於中學語文課本里有篇文章---《挖薺菜》,作者張潔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有過飢餓難耐的經歷,對大自然恩賜的野菜有著特殊的感情。文中描述畫面感極強:「多少年來,每到春天,我總要挑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帶上孩子們到郊區的野地里去挖薺菜。我明白,孩子們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著,跑著,尖聲地打著唿哨,多半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有趣的遊戲——和煦的陽光,綠色的田野,就像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似的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

遺憾的是我讀初中時,家鄉的田野里找不到薺菜,鄉親們似乎也不知薺菜可食。但和煦的春風吹得小夥伴們渾身痒痒,而綠色的田野正在呼喚,精力充沛的我們奔跑在藍天白雲下,像小狗一樣在田野上撒歡。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每年冬天,家鄉的田埂上草本植物枯盡。小夥伴們趁著大人們忙碌的空隙,偷偷地從鍋灶邊拿走火柴,挑選點燃幾處田埂上的枯草。有時風大,枯草燃燒得很旺,不一會兒就燃盡整條坡埂(家鄉在山區,主要為梯田);有時空氣中濕度大,枯草燃燒不充分,頓時濃煙滾滾;無論哪一種,一旦被大人發現,饒不了頭上挨幾個「栗棗」。小夥伴們「明知山有虎,為啥偏向虎山行」呢,因為他們早就觀察發現:野火燒過的坡埂,來年的茅針和蒿子等野菜長得更旺。

等待「春風又綠江南岸」時,田野里一下子喧鬧起來:青青的麥苗像是喝飽了瓊漿,一天一節地瘋長,抽穗彷彿是一夜之間的事;油菜花也在不經意間變得黃燦燦,吸引著無數蜜蜂來歌唱;紅花草(紫雲英)將收割後的稻田鋪得嚴嚴實實,白底紫紅的花朵似繁星點綴其間,無不滲透著小家碧玉般的美。

此時色彩明艷的田野,就成了小夥伴們撒歡的陣地。首先是放學的途中,三五成群蹲在坡埂上,幾個頭擠在一起,在冬天燃盡的枯草中尋茅針(俗稱茅長子)。茅針是茅草初生葉芽後處於花苞時期的花穗,剝去外面裹著的草皮,只見一條柔軟的白條兒。就是這個小白條兒,即可把它捲起,叫打茅餅,放入口中,輕輕地嚼,綿軟而淡甜,若有如無中帶著一絲清香。不一會兒,口中什麼都沒有了,卻留給你對青草的回憶與思念。也許是那個年代的物質匱乏,一把茅針都成了小夥伴們津津有味的零食。

一陣春雨一層綠,與茅針一起成長的還有野蒿,家鄉的野蒿分為菊蒿、對蒿(又稱泥蒿、藜蒿、呂蒿、水蒿)兩種:菊蒿不可食用,秋天綻放菊黃色的小花,可采之入葯,或裝枕頭用;對蒿則是做蒿子粑的主要食材。不知從何時起,家鄉有一風俗流行至今,即陰曆三月三吃蒿子粑,傳說吃蒿子粑是為了把人的魂留住,身處異鄉卻不可樂不思蜀,記住根在何處,故有「粑魂」之意。

初春的第一茬泥蒿細嫩,淡淡的苦味中夾雜著野草的清香。事實上,我和小夥伴們還沒等到三月三,就開始在田野上掐蒿子了。放學歸來或周末,我們跨上小竹籃,唱著剛學會的兒歌,踏上梯田的某一田埂。沿著漫長的田埂,我們會在不同的野菜中找尋對蒿。只要發現冒出土地寸把長的對蒿,無需剪刀,用手輕輕一掐,即斷。對蒿有汁,掐蒿的大拇指和食指及指甲,都會變成褐綠色,一時難以洗凈,只有等待幾天,自然會消失。那時對蒿真多,半個小時即可采滿小竹籃,夠一家人吃頓蒿子粑。野蒿、臘肉、糯米、秈米相互充分揉和,那清香,那脆糯在唇齒之間交互作用,讓你感受到鄉間野味原來可滿足挑剔的味蕾。

晚稻收割後,為了給土地追肥和為來年準備充足的豬飼料,鄉親們會在田裡撒上草籽(紅花草的種子)。冬去春來,紅花草沐浴著陽光雨露,允吸天地之精華,像一床綠油油的絨毯,覆蓋著整個田野。春風後,紅花草迎來綻放的日子,花兒繁星點點,紫、紅、白天然交織。見到如此渾然天成的地毯,小夥伴們不是仰天而躺,就是撲身而下,在厚實柔軟的花草上滾幾滾,翻幾個跟頭,嘗嘗春天泥土與花草混合的清香。當然玩鬧之餘,不會忘記重任在肩,天快黑了,裝野菜的竹籃還空餘一截呢,急中生智,巧妙地抓拽幾把田野四周的紅花草,放在籃子中間,上面用野菜掩蓋,以此躲過家長的責怪。這類情況只能偶爾為之,因為弄不好不是一頓罵,而是一頓揍。

最有意思的是在油菜花田裡捉蜜蜂,後來才知是惡作劇。小夥伴們好奇蜜蜂是如何將花粉變成蜂蜜的?為了調查清楚,我們不惜花費一兩個小時,目不轉睛地觀察蜜蜂蟄伏在花蕊中。趁蜜蜂不注意,迅疾下手捏住其翅膀,但這種得手的機會極少,因為蜜蜂雖在辛勤勞動,但也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好不容易逮住一隻蜜蜂,我們會殘忍地或將蜜蜂的蟄針拔掉,或者胃裡的花蜜擠出,或將後腿上的花粉刮下。等上學讀書知道蜜蜂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昆蟲,又給人類釀造最甜的蜂蜜後,我們再也不去傷害它了。

春天的田野還有一種金貴的草,叫小雞草,一般長在紅花草或油菜花田裡,是雞寶寶們的最愛。那時每家都會孵一窩小雞,二十一天的等待,小雞破殼而出,嫩黃色的絨球,嘰嘰喳喳,可愛極了。中午或傍晚放學回家,喂小雞、逗小雞是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小夥伴們相約在田野里,瞅准肥胖的小雞草,一根根地抽,一把小雞草只要十幾分鐘。抽回的小雞草,用剪刀剪碎或用拇指、食指指甲捋下草穗,拋在地上,小雞們會欣喜若狂地奔過來,啄個不停。有時為逗小雞跳高,先不急著餵食,可拿出一根小雞草,引誘它們過來,它一想啄,我就拉高一些,小雞們會吃到食物,爭先恐後地仰著脖子跳起來,好萌寵的樣子!

一眨眼,四季輪迴中,我已步入中年。每年的春日,我還會選擇挎上竹籃,在異鄉的田野里找尋曾經在書本中介紹的薺菜。當然薺菜無論涼拌,還是剁碎與豬肉攪拌成餡包餃子,都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遺憾的是,春風裡,我再也見不到田野里撒歡的孩子們了!

精華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尺巷文化 的精彩文章: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那一年,鐵銅發大水

TAG:六尺巷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