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攝政王載灃臨終前放不下一事,忍住病痛說出來,身邊子女無不落淚

攝政王載灃臨終前放不下一事,忍住病痛說出來,身邊子女無不落淚

攝政王載灃臨終前放不下一事,忍住病痛說出來,身邊子女無不落淚

1908年11月,當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先後去世後,溥儀即位。此時清廷的實際統治者是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關於載灃,溥儀的叔叔載濤有著發言權,「遇事優柔寡斷,人都說他忠厚,實則忠厚既無用之別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規律,內廷當差謹慎小心,這是他的長處。他做一個承平時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來主持國政,應付事變,則決難勝任。」

雖然不適合擔任攝政王,但是載灃從小在王府長大,他接受了很好的教育,為人也相對比較低調。更重要的是,載灃是個權力慾望很小的人,得知自己成為攝政王后,他一再推辭,「叩辭至再」。載灃是被迫走上歷史舞台的,他的一生背負了太多的罵名,但他活的相對比較豁達。

攝政王載灃臨終前放不下一事,忍住病痛說出來,身邊子女無不落淚

1911年清帝退位後,與肅親王善耆和恭親王溥偉兩人瘋狂地進行復辟活動相比,載灃則從不參與。載灃只有一個要求,希望新政府能維持對皇室的優待條件即可。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皇帝後,曾多次要他全家搬去,日軍也屢次前往勸說,結果都被載灃一一拒絕。1938年,天津突然發洪水,這次大水差點把載灃的醇親王印也沖走。

攝政王載灃臨終前放不下一事,忍住病痛說出來,身邊子女無不落淚

次年,載灃一家搬回了北京。頗感意外的是,載灃回到北京後,並沒有遷到醇親王府,而且搬入王府西側的花園內居住。國民黨佔領北京城後,宣稱將所有舊王府沒收,不過如果用王府開辦教育事業,就不會被沒收。就這樣,載灃和兒子溥任兩人在醇親王府創辦了「北京競業學校」,溥任擔任校長,載灃出任學校董事長。

攝政王載灃臨終前放不下一事,忍住病痛說出來,身邊子女無不落淚

1949年10月,載灃賣掉醇親王府,攜全家搬到了東城區魏家衚衕一處住宅。在魏家衚衕居住不久後,載灃又搬到緊挨溥任七叔載濤所居住的西揚威衚衕。此時的載灃再也沒有當年的權威了,成為一個整日要為一家子生活負責的一家之主。

晚年的載灃,重病纏身,尤其是尿毒症讓他痛苦不已。1951年2月,載灃殷七弟載灃邀請,去他家吃「菊花火鍋」,誰知回來就突然感冒高燒,引發了尿毒症,於當年2月3日病逝,終年89歲。讓人感慨的是,彌留之際的載灃還為家人的生活所擔心,「你們誰告訴我,我買的公債有沒有中啊?」不過以89歲高齡去世,這位大清最後一位攝政王也算是善終了。

參考資料:《攝政王載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李老師 的精彩文章:

德國戰敗,誰從德國獲得賠款最多?這個國家「把能拆的都拆走了」
鴉片對晚清中國人毒害有多大?男子骨瘦如柴,女子吸食後媚態畢露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