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總是三分鐘熱度?因為你沒有想過犧牲

為什麼總是三分鐘熱度?因為你沒有想過犧牲

焦慮時聽的一首鋼琴曲

從前山上住了一隻猴子,有一天它下山來。走到一塊玉米地時,看到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不一會,他看到一個桃樹,發現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還沒走幾步,又看到一個瓜地里西瓜長得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就在抱著西瓜往回走時,它看見一隻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又激動不已,把西瓜扔了去追兔子。結果兔子跑進樹林,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看到這,估計你也認出來了,這不就是我們在一年級學的故事嘛,故事的名字叫「小猴下山」?是的,在我們七八歲的時候,書上想教給我們的道理是:做事不要三分鐘熱度,否則會像小猴子一樣一事無成。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課文

十八年後,再讀到這個故事,才猛然發現,我不就是那隻猴子嗎?只不過是猴子長大了。

我們制定一個計劃又一個計劃,但每個計劃還沒做幾天,就不了了之了。當某一天被寒風吹醒了,慚愧了,又開始發奮、立誓。但沒幾天,又拋棄了計劃,自己歇歇去了。長此以往,我們深陷這種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

要說職場白領失敗集中營,當屬這三個地方:讀書、健身、學英語。多少次,我們信誓旦旦地下單買書,揚言這次我一定要把這些書讀完,而且還要認認真真寫書評。但現在隨意瞟一眼書架,又有多少本從沒翻過。現在知識付費火了,買課也成了重災區。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讓我們無法持之以恆地做好一件事?

這個問題,有各種各樣的分析,比如沒有毅力、做的事情不夠喜歡,李笑來說是沒有賦予足夠大的意義。我覺得這些理由無所謂對錯,因為都是結合自己的失敗,總結出的經驗,對自己有效就可以。

只是在我按照他們的方法試驗了很久,發現還是改不掉我這個弱點。前幾天,我翻看自己的日記時,發現兩年前我想做的事,到今天依然沒有做成,真是讓人氣餒。即使每次失敗後都會分析總結一通,第二次悲劇還是會照舊上演,我永遠演著一個「小猴子」角色。

但這次我實現這個寫作計劃時,由於刻意記錄著整個過程的心態變化,我發現自己昨晚又準備跟困難妥協,拉低標準。我想已經11點了,即使寫得再快也寫不完了,還是算了,而且不想熬夜,有黑眼圈。雖然心中一個小人決心要放棄了,但是另一個有良知的小人出來了,這才幾天,就做不下去,太沒毅力了吧。兩小人爭吵不斷,我心中糾結萬分,焦慮地刷著手機。

人一焦慮,就需要補充些有力量的東西來給自己充電。平時我都是聽音樂,聽一些能調取回憶的老歌,能給我重新恢復能量。但今天聽音樂也不好使了,我不知道怎麼辦。這時峰哥開始每天慣行的腹肌運動。我想既然不想寫作,就逃避去跟他做會兒運動吧。做了20分鐘,中間休息期間,我望著天花板,突然生髮出一種力量。身體的運動能我帶來了一種力量,我又咬著牙,心裡告訴自己:這一關一定得過去。

於是做完運動後,我讓峰哥先睡覺去了。我自己聽著音樂開始敲字。敲著敲著,我想我明白了問題出在哪裡了。

如果想做成一件事時,我們閉著眼睛,腦中都會浮現出做成的場景,自己的成就感,別人的讚賞等等。但是我們腦中卻把黑暗面給自動屏蔽了,就是這件事會讓我們犧牲什麼。

人總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困難。即使想到有困難,也會樂觀地估計,以後做的時候,困難自會解決。可讓人遺憾的是,每次我們都被困難失魂落魄地打回來,還沾上了失敗的氣味。這也是沒有提前正視我們會犧牲什麼。

因為我們忽視了困難,所以我們一遇到大的困難,就退縮了。而人在面對困難時,又會放大恐懼,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能平靜地正視困難,所以就寧願選擇放棄,也不願客服困難。

制定計劃時,像英雄,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困難;

執行計劃時,像狗熊,放大困難的難度,低估自己的能力;

這兩大弱點,正是我們很多無法持續做好一件事的罪魁禍首,無論是買書、辦健身卡,訂專欄,無一不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的行為癱瘓,最終讓很多人栽在失敗里爬不出來,我也是。即使恨得牙痒痒,即使每次執行前都大聲宣誓過,還是做不到。

既然原因分析出來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吳伯凡老師曾經提過一個術語,叫做「系統性放棄」,就是高管做任何一個戰略時,表面上都是我要做什麼、我要朝什麼方向努力,實際上是我不做什麼、不朝哪個方向努力。

無獨有偶,佛學也有這個說法,只是佛學把這個叫做「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個「定」指的就是內心的定見,指的就是我不做什麼,當我有了不做什麼的決心,也就能產生看透世間的智慧。

以我為例的話,我之前總是想得太美了,根本不敢想我做不到的樣子,或者我為此要犧牲的東西。這種活在自己想像中的計劃,註定是失敗的,即使做成了,也無法持之以恆。

我們都知道清朝重臣曾國藩,在30歲之後得以脫胎換骨,靠的方法是日課,也就是每日用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從起床到睡覺,吃喝拉撒睡都要自我監督。在持續了十多年後,他最終成為了中國的半個「完人」。但他為此犧牲了太多,比如幾乎沒有什麼樂趣,節衣縮食、清貧一生,唯一的興趣就是下棋;除此之外,在油燈下看書看得近乎失明,還整宿整宿地失眠,得皮膚病......這是他願意為成為聖人做的犧牲。

而我之前,確實很少仔細想過我願意犧牲什麼。如果現在仔細想一下,我願意為了實現日更寫作的目標,犧牲我晚上享樂的時間;犧牲和男友情感交流的時間;犧牲自己的面子,做個內心戲暴露狂;願意在寫的時候,不斷忍受著自己的無知和文筆之差;願意忍受著自己一次次失敗;願意為了完成任務,熬夜去寫,其實,這篇文章60%的內容,就是昨晚熬夜到凌晨兩點鐘寫的,只不過還是沒趕上。

我認同它的理念,只是還是做不到,覺得過於複雜,所以在結合自己的失敗經驗上,我把它簡化為:

如果你決心做一件事時,先不要想完成後帶來的美夢,先問問自己願意為此犧牲什麼。

邢彩燕

生涯規劃師

「得到」簽約作者

喜歡替人排憂解難

致力於用文字

呈現思考

呈現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邢彩燕 的精彩文章:

我從來不是一個熱愛家鄉的人

TAG:邢彩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