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正在成為人類保護神

AI正在成為人類保護神

今天,大多數科技新聞、科幻電影,都把人工智慧(AI)塑造成「邪惡分子」,對人類挑起戰爭、搶人類飯碗、監控人的活動……但事實上,21世紀很多問題都要靠AI來解決。

AI和自動化技術結合起來,會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棘手又危險的問題,如疾病、暴力。人類創造了它,不是為了與自己作對,成為競爭對手爭奪生存資源。實際上,它是人類自身能力的延伸,它會保護人類,使我們生活更加高枕無憂。

防治傳染病

對於全世界幾十億人來說,蚊子從不招人待見。它在身邊嗡嗡地飛,不僅意味著冷不丁咬一口,刺癢難受,還會傳播某種疾病,嚴重者甚至致人死亡。比如埃及伊蚊特別令人頭痛,它從非洲已經蔓延到全球幾乎所有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種蚊子攜帶包括登革熱、黃熱病、寨卡病和基孔肯亞熱(導致嚴重的關節疼痛)等多種病毒。據估計,登革熱感染已遍及128個國家,多達3.9億人。

多明尼加與馬來西亞(登革熱病高發地區)的科學家,綜合電腦工程與醫學技術,設計了一套AI程序,稱之為Aime,它能預測病毒疫情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Aime可以把本地醫院每一例新登革熱病發生的時間、地點因素結合起來,然後結合其他274個變數因素進行分析。這些因素包括風向、濕度、溫度、人口密度、住房類型等,它們能決定蚊子會怎樣傳播。

試驗證明,Aime預測效果很好。它可以提前三個月預測疫情發生,準確率在88%左右。它還可以幫助人們確定疫情的可能發生地,定位精確在400米範圍內。這使政府衛生官員能提早干預,集中滅殺蚊子,為當地人提供保護。

除了登革熱病高發的這兩個國家,Aime也可以用來預測寨卡和基孔肯亞病的爆發。其他國家地區的大型科技公司受此啟發,也展開了更加宏偉的研究。比如,微軟開發的AI能用無人機定位蚊子熱點,並收集一些昆蟲;然後用機器學習的技術,分析蚊子及它所吃過動物的DNA,以此來找到病原體。這種技術也是一種演算法,能從大量數據中找到規律,形成模式,並且每算一次,系統就會越完善。

應對槍支暴力

除了追蹤疾病,AI還能追蹤槍支犯罪。現代社會,槍支暴力事件導致很多不安全因素,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槍支暴力發生率居高不下。2016年,美國共有15000人死於槍支暴力。為進一步緩解槍支威脅,許多城市冀希望於高科技手段。

自動化的ShotSpotter系統應用而生,它利用一組組感測器監聽槍聲,並能在槍響之後45秒內向警方發警報。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聲音傳播的速度。在每平方千米內布置約6~8個監聽感測器,記錄下槍聲到達各個感測器的時間,然後利用時間差定位,迅速計算出槍聲發生地,並能精確到25米範圍內。

ShotSpotter系統還能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它能確定槍聲以及槍響的次數,並向警方提出建議:這是一個單獨的開槍事件,還是多個行兇者之間的槍戰,以及他們是否還使用了自動武器。

這系統目前在美國、南非和南美一些國家共90個城市裡投入了運行。尤其是美國幾所大學裡部署了小規模的ShotSpotter系統,當然美國白宮也不例外。未來,它還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除了關於槍支暴力的警務預測,它還可以把天氣、交通數據、財產犯罪數據結合起來,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部署警力,提高巡邏效率。

拒饑荒於門外

AI不僅能應對邪惡,還能保護人類的農作物。目前全世界大約有8億人依賴木薯根作為最主要的主食來源。但它實際上算是一種蔬菜,類似於山藥,富含澱粉,可以像土豆那樣吃,也可以磨成粉,再做麵包、蛋糕等。它生命力頑強,耐旱耐瘠,能在其他作物不生長的地方生長。這種特性,使之成為世界上產量排名第六的「糧食作物」。

然而,作為一種灌木植物,木薯也容易遭到病蟲害襲擊,並且一旦感染病蟲害,就會傳染、破壞整片田地的種植成果。

為防範木薯病蟲害,非洲烏干達研究人員開發出了Mcrops智能系統。它相當於「雲AI系統」,存儲了大量數據,包含4種主要的木薯病蟲害特徵。這些病蟲害,有的很難識別,有的一經發現,也為時已晚,並且每一種病的應對方法也不一樣。木薯一旦染上這些蟲害,將被徹底毀壞。

有了Mcrops智能系統就好辦了。當地農民可以用手機拍攝木薯的照片或視頻,然後連接Mcrops系統,就能提早確定它是否感染了病蟲害。這相當於給每位農民提供一個「口袋專家」,隨時指導農民。如果發現自己的木薯染病,輕則噴洒藥物,重則全部推倒,重新計劃種植別的東西,以保證每年收成。

Mcrops系統診斷木薯疾病的準確率,目前已達到88%。這種方式使政府顧問、農業專家不必親臨現場,實地診斷,也為農民節約了大量成本和時間,避免病蟲害進一步擴大蔓延。

除了農民,Mcrops系統對政府的宏觀管理也大有裨益。農民用以診斷自己木薯疾病的圖片、視頻,可以被系統用來計算病蟲害的傳播路徑,從而使政府及時掌握疫情動態,避免可能導致的饑荒。未來Mcrops系統的功能還會擴展,監測香蕉等其他作物的病蟲害情況。

保健康抗癌症

癌症是現代醫學難以攻克的頑疾,如今,全世界每年有1400多萬人被診斷出患有某種癌症,並有880多萬人因癌症死亡。晚期癌症幾無治癒機會,但是若提早發現,就能大大改善病情,增加存活機會。而篩查就是早期發現癌症的關鍵途徑,但通常情況下,篩查癌症要掃描身體,還要配合其他醫學測試,往往費時費力。

針對這種窘境,谷歌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與英國公立醫療系統合作,設計AI系統,幫助診斷癌症。利用對病人頭部、頸部的腫瘤掃描結果,通過高度集成運算,識別出腫瘤中的健康組織及其分布區域。

AI系統可以更高效、準確地分析掃描結果,識別信息。它可以自己學習,逐漸識別掃描人體內某些潛在的問題,防患於未然,還能向醫生提供進一步的行動方案。並且,它可以對病患的情況進行篩選分類,向醫生提供優先順序別名單,使醫生能第一時間到達最迫切需求醫生的病患那裡。經早期試驗,AI的工作令人鼓舞。

除了谷歌,IBM開發的Watson系統也有類似功能,它識別腫瘤的準確率高達96%,還能評估病患的病歷。目前,Watson系統正在全世界55家醫院試用,幫助醫生診斷各種癌症。

平衡能源供需

現在對人類構成的最大威脅,可能要數全球變暖、氣候變遷導致的生存環境問題了。人們日益重視這些問題,全世界都在努力降低碳排放,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那麼,在這其中AI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一個簡單的表現,就是智能電錶。智能電錶是一種能自動記錄電力使用情況的數字電錶,如今越來越普及,並且能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數據記錄,比如消費者何時、以何種方式使用電力。歐盟計劃在2020年底前,將5億個智能電錶安裝在歐盟地區的家庭里;中國也已經確定了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作為智能終端,智能電錶也大量投入使用。

對這些智能電錶的管理,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它們所記錄的大量數據,就需要AI系統。英國科學家和企業已經開始了這項工作的研發,試圖以此減少化石燃料的污染,平衡電力供需矛盾。它以機器學習演算法為基礎,可以實時監控電力的需求和生產。從這方面來說,人類管理員很難做到,因為所需要的響應時間極短,要在幾秒鐘內做出反應。

當電力實時監控實現時,空閑時段里,AI系統就可以減少電力生產,甚至把電力儲存起來,然後繁忙時段釋放出去。另外,當家用電動汽車等新能源交通工具或其他電池單元越來越多時,AI可以直接在閑時把電力儲存至它們(已連入網路)的電池裡。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應中,還可以平衡晴天、陰天之間的供需矛盾。

未來假若智能家居與這個AI系統連接,還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減少電力需求。比如冰箱使用不頻繁,而電網需求量又高時(如晚上),AI就可以遠程關閉冰箱壓縮機,降低用電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生物大數據:出賣與背叛
上帝粒子的八件秘事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