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軍打仗需要督戰隊,八路軍為何不需要?

國軍打仗需要督戰隊,八路軍為何不需要?

督戰隊顧名思義是在戰場上監督士兵,以防止士兵在打仗之時,出現害怕的情緒從而進行逃跑,以此擾亂軍心,而這個時候督戰隊的作用就出來了,他們有權對逃跑的士兵予以懲罰。

東北邊防軍督戰隊

俗話說「亂世當用重典」抗日戰爭時期,督戰隊一旦發現逃跑的士兵,經過警告不聽,仍然企圖逃跑的則會當場槍斃,也就是古代封建王朝時期講的先斬後奏。

督戰隊在古代之時就已出現,名字眾人也很熟悉:「監軍」。《史記.司馬穰直列傳》:「穰苴曰:『...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於是景公許之,使庄賈往。」《新唐書.宦者傳.劉貞亮》:「出監宣武軍,自置親兵千人...高崇文討劉辟,復為監軍。」

根據歷史資料,最先把督戰隊應用到戰爭中去的是羅馬帝國,據羅馬軍事學家韋格蒂烏斯所著的《羅馬軍制》中說:皇帝往各部隊派遣總督,這些人大多受過嚴格的訓練,在戰場上能起到一個很好的監督作用。

其實質行為是,羅馬皇帝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是怕各軍團長官有二心,在打仗之時會消極對待,因此羅馬的皇帝便想出了這個一個法子,用來控制各軍團首領,後來逐漸演變成督戰隊。

督戰隊有隨意斬殺逃兵的權利,逃兵是否任人宰割?

北伐戰爭之時,張宗昌僱傭一支白俄羅斯軍隊,因這些人不會說中文,故而張宗昌把這支部隊組成了自己的督戰隊,1926年的賀勝橋戰役,督戰隊的所作所為一度震驚整個中國。

北伐軍攻破吳佩孚第一道陣地後,吳佩孚率領白俄羅斯督戰隊,架設數挺重機槍在賀勝橋上,並對潰散的官兵喊話道:「重回戰鬥崗位,再後退一步者殺無赦。」當時軍心已經潰散,自然不相信吳佩孚會對自家兄弟下手。

最終演變成一場大屠殺,在吳佩孚的命令下,賀勝橋上積屍累累,血把河水都變成了紅色,據資料記載,白俄羅斯督戰隊屠殺潰散官兵2000餘人,擊斃旅、團長數人,最後吳佩孚為警示官兵,團以上領導人頭全部懸掛與電線杆上。

吳佩孚此舉激怒了潰散的士兵,惱怒之下紛紛向督戰隊開火,於是北伐軍坐在江邊看熱鬧,只見敵軍內部相互廝殺,亂做一團,吳佩孚見此情景,怕引火燒身,倉皇驅車逃走。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同樣組建了大量的督戰隊,然而同屬抗日的八路軍卻沒有督戰隊,這是為何?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蔣介石的兵源來源屬於強制性的,而八路軍則屬於自願性質。

通俗一點的講,國軍抓走家裡的壯丁,家裡老婆孩子父母都沒有著落,這樣抓去當壯丁,誰還有心思打仗,天天就想著老婆孩子怎麼樣了,而八路軍則不一樣,自願參加八路與否從不強求。

兩者對比一下,就明白國民黨為何需要督戰隊,八路軍則不需要督戰隊了。另外有意思的是,縱觀全世界各國軍隊,除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督戰隊之外,其他國家軍隊似乎都有督戰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記載 的精彩文章:

71歲老師被抓,全村百姓請願放人,警察貼出告示,紛紛支持槍斃
日本將軍對蔣介石獻一計,解放軍犧牲9000人,至今無法原諒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