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上的今天:蘇浙軍區舉行成立大會

歷史上的今天:蘇浙軍區舉行成立大會

1944年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提出了新四軍向東南敵後發展的戰略任務,並指示華中局調新四軍主力一部南下,發展蘇浙皖邊區和浙東沿海地區,為準備反攻和配合盟軍作戰創造條件。

同年11月,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確定第一師抽3個團,組成第一批南下部隊,會同在江南的第十六旅執行南進任務,採取逐步發展逐步鞏固的方針,首先打開浙西局面,再與浙東打通聯繫,控制全浙江,然後相機向南發展,以便在戰略反攻時配合盟軍登陸,造成「破敵、收京、入滬」的局面。第二師、第七師、蘇中軍區部隊,浙南、福建的游擊隊積極行動,牽制敵人,以策應第一師發展東南的行動。

依照黨中央和華中局的部署,新四軍第一師三旅七團、特務一團和特務四團,以及由中央、華中局、蘇中區黨委調集的地方幹部300餘人,由第一師師長粟裕率領,作為首批部隊從蘇中南下長興。

這次部隊南下面臨的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敵人的封鎖嚴。沿途要通過長江、大運河、京滬鐵路和京杭國道等多道敵人的封鎖線。尤其是長江沿線,敵人以重兵把守,不僅沿江據點林立,而且派艦艇封鎖江面,嚴密警戒。二是保密的難度大。南下部隊人數眾多,包括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及機關工作人員等,總數達7000餘人。行動的人數多,進軍的距離長,且不能暴露戰略意圖,這給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各級精心計劃、組織,作了周密準備。

經過近一個月的集中整訓和長途跋涉後,1945年1月6日,粟裕率領的一師主力部隊在長興的仰峰岕與第十六旅會師,勝利完成了進軍浙西的戰略部署任務。

1945年1月13日,新四軍軍部轉發中央軍委電令,成立新四軍蘇浙軍區,任命粟裕為軍區司令員,譚震林為政治委員(未到職),劉先勝為參謀長,統一指揮蘇南與浙東部隊。與此同時,對部隊進行了整編:

第十六旅編為第一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參謀長陳鐵軍,政治部主任劉文學,轄第一、二、三支隊,共8000餘人。第四十八團為第一支隊,支隊長劉別生,政委羅維道;第四十六團為第二支隊,支隊長吳泳湘,政委丁麟章;第四十七團為第三支隊,支隊長黃玉庭,政委王直。

蘇中首批南下部隊編為第三縱隊,司令員陶勇,政委阮英平,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彭德清,政治部主任韓念龍,轄第七、八、九支隊,約8000人。第七團為第七支隊,支隊長賀敏學,政委張日清;特務四團為第八支隊,支隊長程業棠,政委韓念龍(兼);特務一團為第九支隊,支隊長俞炳輝,政委李彬山。

浙東遊擊縱隊編為第二縱隊,司令員何克希,政委譚啟龍,參謀長劉亨雲,政治部主任張文碧,轄原浙東遊擊縱隊所屬部隊,番號不變,共7000餘人。

蘇浙軍區還下轄兩個軍分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鍾國楚,政委陳光,副司令員熊兆仁,轄獨立一、三團及江寧等7個地方武裝總隊;第二軍分區政委陳立平,副司令員楊洪才,參謀長陳茂輝,政治部主任蘭榮玉,轄獨立第二團及太湖、長興等7個地方武裝總隊。

蘇浙軍區司令部、政治部駐長興縣仰峰岕,一縱司令部移駐溫塘村,三縱駐六都岕一帶。此外,地方黨委、行政區劃及幹部也作了調整,還建立了蘇浙公學。

2月5日下午,也就是73年前的今天,蘇浙軍區在長興槐坎鄉溫塘村大操場隆重舉行成立大會。一縱、三縱指戰員和地方黨政領導參加了大會。蘇皖區黨委副書記吳仲超代表江南人民向粟裕司令員獻旗並致祝辭。粟裕司令員發表講話,強調了京滬杭三角地帶的重要性和在戰略大反攻中的地位。3月14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題為《京滬杭三角地帶成立蘇浙軍區》的報道,闡述了成立蘇浙軍區的重大戰略意義。

蘇浙軍區成立後,即對日作戰,開展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開闢了浙西根據地。(本文節選自《中共湖州黨史》第一卷)

本號補充

1945年4月,葉飛率新四軍第一師教導旅作為第二批部隊南下,葉飛任蘇浙軍區副司令員。教導旅改稱第4縱隊,司令員廖政國,政委韋一平,參謀長夏光,政治部主任曾如清,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支隊。5月,成立第3軍分區。8月,中共中央華中局將蘇中軍區第5、第6軍分區劃歸蘇浙軍區建制。

從1945年2月至6月,連續進行三次天目山戰役,擊退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共殲其近萬人。6月,第2縱隊擊退國民黨軍10個團對四明山的進攻,並解放上虞縣城。8月,解放江蘇省高淳、句容、溧水、溧陽、金壇、南匯(今屬上海).浙江省長興、安吉,安徽省廣德等縣城。

1945年10月,蘇浙軍區部隊分批北撤至蘇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箬溪船長 的精彩文章:

東魚坊的華麗轉身

TAG:箬溪船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