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是江東名將,卻成了東吳與蜀漢,被曹魏各個擊破的罪魁禍首

此人是江東名將,卻成了東吳與蜀漢,被曹魏各個擊破的罪魁禍首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經過多年的角逐之後,孫、曹、劉三方脫穎而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這三方勢力,表面上相互制衡,但是孫權和劉備,早在赤壁之戰前,便結成了同盟,打算并力抗曹。雖說曹魏實力強大,且人才濟濟,但是江東和蜀漢,都曾單獨抗衡過曹魏,而且著名的文臣武將也不少,按理說,曹魏應該最先出局才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最先滅亡的一方,竟是蜀漢,十七年後,東吳也被曹魏的繼承者西晉所破。也就是說,孫劉聯盟,竟然被各個擊敗了。然而比此事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導致這一結果的人,竟然是一位江東名將。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導致蜀漢與東吳,被各個擊敗的名將,不是別人,正是陸遜。陸遜,字伯言,早早的便成為了孫權的幕府。後來周瑜、魯肅、呂蒙相繼去世,他成為了江東的重臣,不但曾於夷陵大敗劉備,還曾擊退過曹魏的進攻,是不可多得的大才,七十二名將榜中,漢末三國僅有六人上榜,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不僅僅有才能,還對東吳忠心耿耿,孫權晚年的時候,想要廢長立幼,他為了東吳的內部穩定,上書勸阻,最終更是因為此事憂憤而死。那麼這樣一個有才能且忠義的人,為何會成為東吳和蜀漢伐魏失敗的罪魁罪首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與曹操勾結,坑殺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劉備拿下了漢中,關羽隨後在荊州開始北伐,諸葛亮定下的隆中對,有了實現的基礎。雖然當時劉備並沒有直接從漢中出兵,策應關羽,但關羽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戰績,嚇得曹操想要遷都避其鋒芒。當時司馬懿等人,是如何勸阻曹操的呢?《三國志》記載:「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意思是說,司馬懿和蔣濟認為,關羽取得勝利,並不是孫權希望看到的,所以曹操可以聯合孫權,讓孫權偷襲關羽後方。在此事中,名將陸遜,也僅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他建議呂蒙稱病,並吹捧關羽,降低了關羽對東吳的防範心理,從而奪取了劉備在荊州的地盤,並坑殺了關羽。

此舉的確擴大了江東的地盤,可是劉備陣營不但損失了一員良將,隆中對也化為了泡影,再想伐魏,便只能從漢中出兵。但是從諸葛亮和姜維數次北伐的結果,我們不難看出,單憑漢中一路,很難有所作為,畢竟蜀道艱險,糧草輜重很難及時供應。

二、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使蜀漢國力大減

公元221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雖然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聲稱逝要滅吳,但是以蜀漢當時的國力而已,這相想法並不現實。這種一目了解的問題,一代梟雄劉備,難道看不透嗎?其實他的目的不過是收復荊州失地罷了。但是被孫權派往前線的陸遜,並沒有以退敵為目標,他的想法是將劉備大軍全殲,因此他玩了一出火燒連營,使劉備損兵折將,狼狽逃竄,短時間內失去了戰力。吳蜀聯盟徹底破滅。

三、重點防範蜀漢,無吞魏之志

如果說陸遜坑殺關羽,火燒劉備大軍,是為了東吳的利益,勉強可以被理解的話,那麼我們再來看他的戰略方案。所記載,他的兒子陸抗,曾上書道:「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為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意思是說,陸遜曾說,西陵(即夷陵)是東吳西方的國門,如果此地失守,荊州很可能全部落入蜀漢手中,因此,如果此地有失,東吳要傾盡全力爭奪。也就是說,在陸遜眼中,蜀漢才是東吳最大的敵人。既然他存在這種想法,那麼蜀漢自然也要防範東吳。當時曹魏勢大,東吳與蜀漢齊心協力,都不一定能成功,這樣相互猜忌,自然更沒有希望。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東吳與蜀漢結為聯盟,合力抗曹,不但沒有取得成功,反而先後滅亡,雖然與曹魏實力強大有關,但是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陸遜完全打破了吳蜀聯盟。由此可見,陸遜雖然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將,其大局觀,卻存在一定的缺陷。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蜀漢的大將軍,魏滅蜀時,劉禪讓其帶兵救援,卻神秘消失了
諸葛亮智計超群,用兵如神,若此人不死,他不敢出山,這是為何?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