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UCLA華裔教授涉嫌非法出口軍用晶元到中國

前UCLA華裔教授涉嫌非法出口軍用晶元到中國

1.前UCLA華裔教授涉嫌非法出口軍用晶元到中國;2.Intel和IBM均已研發出量子電腦晶元;3.5G門口的「野蠻人」:博通的「資本局」和高通的「江湖」;4.鐵路通訊需求日益多元 LTE-R標準2022年上路

集微網推出集成電路微信公共號:「天天IC」,重大新聞即時發布,天天IC、天天集微網,積微成著!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1.前UCLA華裔教授涉嫌非法出口軍用晶元到中國;

原標題:前UCLA華裔教授涉嫌非法出口軍用晶元到中國 中美科技博弈愈發激烈

集微網消息,一名台灣出生的美國華裔教授因涉嫌非法出口軍用晶元到中國,於1月中旬遭到起訴。2月2日,該案件在洛杉磯市聯邦法院進行動議聽證,法官駁回了被告律師要求保釋的動議。

62歲的被告石怡馳(Yi-Chi Shih,音譯)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氣工程系擔任副教授。他在2018年1月19日被聯邦部門逮捕,隨後他和63歲的越裔男子梅傑安(Kiet Ahn Mai,音譯)被控涉嫌向中國出口受管控的敏感技術和晶元,其中包含與高速電腦晶元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設計服務有關的技術,以及可用于軍事電子戰、電子戰反制措施和雷達的MMIC晶元,使用者包括美國空軍、海軍與國防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

資料圖:一鍵物理自毀後的晶元

美國僑報網引述起訴書稱,石怡馳和梅傑安涉嫌聯手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進入一家生產MMIC的美國公司的管控電腦,並冒充美國國內顧客去定製MMIC。

案件中涉及的晶元已經非法運給了成都一家MMIC製造商嘉石科技有限公司(CGTC),而石怡馳曾擔任這家公司的總裁。 美國商務部在2014年把這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因為它「參與了與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及外交政策利益相衝突的活動」。由於成都嘉石科技在實體名單上,向它提供MMIC晶元必須由美國政府許可。

石怡馳被控違反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非法出口、詐騙、洗錢等9項罪名,最高面臨25年的牢刑。

美國聯邦檢察官Nicola T.Hanna表示,本案涉及策劃取得專有技術,其中部分專有技術據稱被輸往中國,可能會讓中國公司取得顯著優勢,進而損害美國企業利益。 韓納說,這些非常敏感的資訊也可能讓外國對手在軍事應用領域有所發展,損及美國國家安全。

經過兩次閉門預審程序,裁判法官在1月24日裁定石怡馳可以100萬美金保釋。不過,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立刻提出反對動議,要求駁回其保釋。

檢察官指出,石怡馳有美國護照,還有「台灣」護照。此外,石怡馳在2013年至2016年期間在中國一個企業任職,並可以領取退休金。過去的2017年,他有八個多月的時間不在美國,他還持有16張中國不同銀行的信用卡。

石怡馳的辯護律師John Hanusz說,那些晶元並未證實可做軍事用途,而石怡馳也知道自己自2015年就被聯邦部門監視,但這期間他並沒有逃離美國的表現。他自己和妻子以及兩個女兒都是長期居住在美國的永久公民。

Hanusz律師認為,石怡馳在被捕後不但上繳了美國護照,還把「台灣」護照也郵寄上繳,態度完全配合聯邦部門的行動,希望法官維持保釋許可並立即釋放。 美國聯邦地區法官Judge S. James Otero在聽完雙方的敘述後,駁回了保釋許可,讓他繼續拘留在獄中。

兄弟同時被捕

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加州中區發言人Thom Mrozek表示,檢方在2月1日把石怡馳的弟弟石怡祥(Ishiang Shih,音譯)加入被告名單,石怡祥是加拿大居民。法新社報導,教授石怡祥利用在加拿大馬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研究之便,取得用於美國軍用雷達、干擾發射機和擾頻器的積體電路。石怡祥稍早告訴媒體,他買這些積體電路是為了研究目的,並稱「已在為研究補助撰寫申請書」。

石怡祥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在麥吉爾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他在麥吉爾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任教多年,著述頗豐,擁有多項科研專利,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技術,電路和固體電子材料及器件。他多次去中國國內講學。他主持的麥吉爾大學納米電子器件實驗室和國內同行亦有交流合作。

辦案人員在銀行轉賬記錄中發現,石怡祥曾通過自己公司的銀行賬戶轉給石怡池等人80萬加元。他自己的道明銀行賬戶也曾收到此案其他嫌疑人轉來的款項。

他還從哥哥的一個合作者那裡收到過MMIC晶元樣品,並要求對方把它寄到麥吉爾大學的實驗室。他對記者解釋說,當時他正在申請研究經費,來自美國的晶元樣品純為研究之用。

他稍後就這種晶元的軍事用途和禁止出口的相關法律為哥哥寫了詳盡的說明。

FBI從石怡池的電子郵件中發現,兄弟倆在2012年一起去過成都。當時成都嘉石公司自己的晶元工廠正在籌備階段。從電郵內容來看,這個過程石怡祥多有參與。

石怡馳和梅傑安將會在2月8日進行提訊,回答他們是否對起訴的罪名認罪。

成都嘉石科技有限公司

網上信息顯示,成都嘉石科技有限公司於2010年12月02日成立,經營範圍包括通信設備、電子設備及其產品、電子晶元設計、生產、銷售及技術諮詢服務等。

成都嘉石科技有限公司在2011年即啟動了以砷化鎵、氮化鎵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研發項目,並投資195000萬元在雙流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物聯網產業區內建設物聯網高端製造核心製造項目。2013年投產6寸第二代/第三代高端半導體集成電路晶元生產線,實現達產後形成砷化鎵/氮化鎵晶元4500片/年,陶瓷/薄膜/微波電路、微波組件、微波測試模塊、微波部件、分機電源約30000片(只)/年的生產能力。

據傳電子29所是其大股東。

MMIC是什麼?

MMIC是單片微波晶元的縮寫,也稱射頻晶元(RFIC),是在半絕緣半導體襯底上用一系列的半導體工藝方法(離子注入控制水平的提高和晶體管自我排列工藝)製造出無源和有源高頻放大器件,並連接起來構成應用於微波和毫米波頻段的功能電路。

目前,MMIC的工作頻率已可做到40GHz,頻寬也已達到15GHz,因而可廣泛應用於通信和GPS, 等各類設備的射頻、中頻和本振電路中。

根據製作材料和內部電路結構的不同,MMIC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基於硅Silicon晶體管的MMIC,另一類是基於砷化鎵場效應管(GaAs FET)的MMIC。

微波單片集成電路已成為當前發展各種高科技武器的重要支柱,已廣泛用於各種先進的戰術導彈、電子戰、通信系統、陸海空基的各種先進的相控陣雷達(特別是機載和星載雷達),在民用商業的行動電話、無線通信、個人衛星通信網、全球定位系統、直播衛星接收和毫米波自動防撞系統等方面已形成正在飛速發展的巨大市場。MMIC還在精確制導等靈巧武器和軍事通信得到廣泛應用,其優越性在海灣戰爭中得以體現。MMIC可用於戰術導彈、電子戰、通信系統及相控陣雷達

美國國防部在1986到1994年實施了發展軍事微電子總計劃之一的《MIMIC》計劃,該計劃在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的領導下,採用以聯邦政府巨額支助的方針,動員全國高校和工業部門各大公司的力量,分工合作,對MMIC領域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美聯邦政府投入資金共計5.3億元,加上美工業部門投入,實際已超過10億美元。在此計劃的激勵下,MMIC晶元製造和應用技術發展十分迅速。

中美科技競爭愈發激烈

近些年中國半導體領域飛速發展,成績巨大,美國對此抱有深深的憂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科學委員會近期公布的《科學與工程指標》報告就提及,中國正向科技超級大國邁進,已成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支出國,並將很快超越美國變成研發經費最大支出國。

在中國全力以赴布局自己的半導體技術與完整產業鏈,中美高科技領域逐漸逆轉的大背景之下,美國則採用禁運、禁購相關科技企業與反間諜等措施予以阻擊。

在此案不久之前,去年12月6日,美國加州北區聯邦地方法院公布的一份起訴書指出,4名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前工程師被控將機密技術盜賣給中國公司。

去年以來,美國還阻止了幾起中資背景的半導體收購案,例如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對Lattice的收購,這是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發行政命令否決的。彭博社報導,這是美國27年來,第四次由總統下令,基於國家安全風險考慮,停止外國公司收購美國公司。

2.Intel和IBM均已研發出量子電腦晶元;

量子電腦近年來由於各大廠商投入布局,相關專利公布數成長驚人。由於量子電腦的高速運算優勢,能讓大量數據在極短時間運算完成,未來可加快機器學習、工業等各領域的研發速度。然而,在未來也可能為資訊安全維護帶來挑戰,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以及其它數位金融安全的維護也須要重新考量。

工研院產經中心經理林澤民分享,在2018年Intel製作出49量子位元的超導體量子測試晶元,IBM亦製作出了50量子位元的處理晶元,使得2018年成為量子電腦發展的里程碑。

量子技術在2014年專利數開始大幅成長,至2016年,每年年成長高達12~39%幅度,顯示量子技術正被突破瓶頸。技術領導者是1999年成立的新創公司D-Wave Systems,現正與美國NASA、Google合作,以量子電腦進行機器學習之運算研究。電腦硬體大廠Intel和IBM均已製作出量子電腦晶元;電腦軟體大廠Microsoft則推出量子電腦專用程式語言「Q#」,藉由軟硬體協同合作,期望在5年內讓量子電腦進入商業市場。

林澤民進一步指出,50量子位元處理器已能做到目前全球的最快運算速度,但該產業鏈的建構與新材料、製程的穩定度都還需要進一步克服,才能真正實現量子電腦世代。然而,若能有一機構能突破目前所有技術局限,實現100量子位元,數位密碼架構將遭遇極大打擊。

林澤民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的公鑰與私鑰理論上可以用因數分解破解,以目前的傳統運算速度而言,必須耗費約1,092億年才能得解;然而,100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可以在三小時以內將密碼解鎖。儘管量子電腦的技術局限短時間內難以突破,然而美國以及其相關標準協會已經開始發展針對量子電腦運算模式的新密碼架構。

量子電腦除了須採用新的硬體與軟體,在產品上,則需運用超導體與貴金屬鈮等新材料,並且須在零下273度(絕對零度)下的極端環境中運行。另一方面,面對即將來臨的量子電腦世代,將會是一個嶄新的產業鏈。在對於新材料特性的了解與取得,以及新製程的生產精度與穩定度的要求,都是量子電腦產業要面臨的新挑戰,也是台灣產業轉型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題。 新電子

3.5G門口的「野蠻人」:博通的「資本局」和高通的「江湖」

再過一個月,高通(Qualcomm)和博通(Broadcom)——移動通信領域最主要的技術和晶元貢獻者和全球半導體行業最為兇猛的併購操盤手之間的「決戰」時刻,就要到來。

3月6日,高通將在位於美國聖迭戈總部的雅各布大廳舉行2018年度股東大會,會上將就是否接受博通提出的替換現有高通董事會成員和1300億美元的要約收購進行表決。博通不希望失手,而高通不能承受失去獨立性。毫無疑問,表決結果不僅將決定高通公司的命運,更關乎兩個為「利益」和「榮譽」而戰的企業,如何影響移動通信產業的未來。

覬覦高通

這起全球半導體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要約收購,始於2017年11月,博通提出以每股70美元現金加股票方式收購高通,交易總價值1300億美元。高通董事會隨後以「顯著低估了公司股票價值」拒絕了博通。

彼時,半導體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整合。行業巨頭不斷發起併購,擴張各自的業務邊界——英特爾連續斥資167億美元和153億美元,收購了可編程晶元公司Altera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公司Mobileye。而高通也在宣布以380億美元收購車載晶元巨頭恩智浦(NXP),而恩智浦則剛剛完成以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的交易。

但與這些晶元企業的風格不同,博通素以「負債收購比自己更大的競爭對手,交易完成後立即進行重組,果斷賣掉非核心業務和裁員以提升公司利潤率」著稱。

之前,博通在馬來西亞人陳福陽的主導下,完成了一連串的資本運作。在他操盤下,博通的前身安華高(AvagoTechnologies Ltd)2013年斥資66億美元收購矽谷聖何塞的存儲晶元公司LSI;2015年,又斥資370億美元收購老牌晶元公司博通。2017年,收購完成後,陳福陽隨即把博通的IOT業務部門作價5.5億美元出售給了Cypress。

博通的「資本局」某種意義上也闡釋了資本的本質:在緩慢的增長里無法滿足,在放眼長遠的目標里感到不安,只專註提升眼前利潤。

安華高和博通員工在美國員工評價網站Glassdoor上這樣評價陳福陽:「冒險負債收購,過於注重銷售和利潤,而忽略研發投入。」似乎為了驗證這樣的評價,收購博通僅僅10個月後,陳福陽再次宣布斥資59億美元收購網路設備公司博科通訊(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而這筆交易目前還沒有完成,已有媒體透露「併購狂人」計劃將後者的網路業務和數據中心網通業務,分布出售給Arris和EXtreme。

據媒體報道,他在華美半導體協會(Chinese American Semiconductor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的年度晚宴上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並不是半導體人,但是我懂得賺錢和經營。」 但高通董事會因「博通的建議顯著低估了公司股票價值」,拒絕了陳福陽幫自己「賺錢和經營」。於是,博通又提名11位董事候選人替換高通董事會成員。

這徹底激怒了高通董事會。1月16日高通董事會向股東發出郵件表示,「通過安插由博通、銀湖提出的、相關經驗匱乏的董事會人選,它正試圖以一種機會主義的方式低價收購高通。」 高通敦促股東投票反對博通董事會提名,支持現在的管理層繼續領導高通公司。

信中寫道,「博通要求高通股東將中短期內的價值創造活動轉移至一家敵意收購者手中。但實際上高通已經領先。高通董事會強烈反對博通咄咄逼人的策略,並敦促你們拒絕它的要求,在白色代理權卡片上投票支持高通的高質量董事會成員,讓他們再次當選。請丟棄你們收到的、來自博通的藍色代理權卡片。」

高通預期,該公司2019年的收入介乎350至370億美元,每股經調整盈利介乎6.75至7.5美元,遠高於市場原先預期的235.9億美元與3.79美元。在宣布保持獨立的計劃後,高通獲得了至少4次價格目標上調和一次股票評級上調。

Nomura Instinet分析師Romit Shah將高通股票評級從中性上調為買入,並將其價格目標從每股58美元上調為每股75美元。他指出:「高通領導層非常聰明,但是過去幾年,位於聖地亞哥的管理團隊過於謙遜。現在,博通的敵意收購企圖類似於『用槍頂著腦袋』,我們預計高通將更加積極地致力於提高股東價值,以保持公司獨立。」

馳援高通

不僅評級機構確信高通仍能夠創造顯著的價值。1月25日,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的「半壁江山」——中芯國際、聯想集團、OPPO、vivo、小米、中興、聞泰科技等企業的高管紛紛出席2018 高通中國技術與合作峰會,為高通站台。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楊元慶表示:「聯想和高通結緣20多年,聯想整體產品布局都與高通高度契合,從智能手機到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再到AR/VR,IoT,乃至後端伺服器基礎架構都全方位覆蓋。」2018年CES期間,聯想獲得了80項大獎,其中2/3都是來自於除了手機之外的新型智能終端,其中超過50項獎項都是與高通合作的結果。

9年前,只有20人的初創企業小米,得到了高通的鼎力支持,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廠商中的「新翹楚」。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更是表示:「小米的每一款旗艦手機用的都是高通晶元,我們全力支持高通保持創新和長期投入。」

直言不諱的OPPO CEO陳明永則表示,「高通的團隊是有情懷的,那就是以最大的技術驅動創新,而不僅僅是以利益為導向,從這個角度來講,我不是很了解博通這家公司,但坊間聽到傳聞博通更多的是進行資本運作,博通收購高通可能會形成壟斷,對行業和消費者來講,未必是個福音。」

小米、OPPO、vivo等都堪稱是在「高通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典型企業。他們不僅佔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還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排名第一。OPPO也在1月31日正式登陸日本市場。

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高通晶元業務來自中國廠商的營收分別為40、60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8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7%。中國5G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使得高通將中國夥伴視為「最有活力的合作方、也是最穩定的合作方。」如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所說:「9年前,高通開始支持初創的小米和OPPO、vivo等中國手機企業。現在,風水輪流轉,這些公司開始支持我們。」

生態圈的力量就像緊密咬合的齒輪——對於正厲兵秣馬迎戰5G的高通的中國合作夥伴來說,支持高通,不僅因為5G時代即將到來,以智能汽車、車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技術已公認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高通處在技術前沿。更因為,中國移動終端廠商更需要持續的創新以延續自己得之不易的領先地位。如vivo首席執行官沈煒所言, 「整個移動產業離不開高通過去多年的專註,高通不短視、不在乎眼前利益,我們需要他們,否則的話我們的6G、7G在哪?」他說。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2017年全球十大3G/4G智能手機廠商中有七家是中國廠商。相較於發表評論,這些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的手機廠商更看重未來。峰會現場,小米、vivo、OPPO、聯想等四家手機廠商與高通簽訂了射頻前端解決方案跨年度採購訂單。未來三年(2019年-2021年),四家手機廠商將採購價值總額不低於20億美元的射頻前端部件。之前,去年11月,小米、vivo、OPPO與高通簽署協議,未來幾年將從高通採購價值120億美元的零部件。

目前,高通正在全力與眾多中國運營商、基礎設備廠商、OEM廠商等合作夥伴加速推動5G在2019年成為現實。之前,2017年11月17日,高通已與中興通訊和中國移動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5G新空口系統互通。5G新空口系統互通演示在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實驗室進行,由高通提供5G新空口終端原型機,中興通訊提供5G新空口預商用基站支持。這一合作演示的成功被視業界為全球5G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李正茂希望,「5G時代高通和我們中國產業界的合作能夠繼續取得成功。」他透露,中國移動2018年下半年起要在全國12個城市進行5G的應用示範建設,向5G商用邁進。

李正茂當年曾主導與將高通CDMA引入中國市場的談判。而CDMA的談判,也為後來中國加入WTO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當年與高通的合作,現在看來,結果是好的。」他說。

恩智浦的意義

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已經有了看待世界更客觀和公正的眼光。但眼下,正是高通過去三十年發展歷史中「最困難的時刻」。

1月29日,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率領高層管理團隊通過視頻發聲,強烈反對博通的要約收購。認為其「低價值、高風險的惡意提議,對股東來說毫無意義」, 是「從不切實際的高度畫出的大餅」。史蒂夫·莫倫科夫提議股東不要支持博通公司的投票計劃,並提出提高股東價值的具體策略,包括「進一步削減10億美元成本、恩智浦交易的收益,以及解決與蘋果的專利權訴訟。」

不計算蘋果專利費的收入,高通預期2019年每股盈利為5.25美元。而5G作為下一場技術革命的驅動力,將利用高通的技術創造一個真正互聯的世界。不僅如此,高通以38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的交易將推進這一進程。

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表示,面向5G和智能互聯網永遠不能把晶元產業停留在手機晶元上。

某種意義上,高通對恩智浦收購的完成,會進一步深化和加強其與中國產業在物聯網、汽車電子等領域的合作,將高通與中國智能手機產業合作的成功模式,進一步拓展至中國的汽車電子、車聯網、物聯網產業中,實現趕超和領先。2017年10月,高通已與重慶市政府成立智能網聯汽車協同創新中心,在汽車電子和車聯網方面與中國產業界展開深度合作。2017年,高通已經在南京、重慶、青島等地成立物聯網聯合創新中心,在物聯網領域與中國進行技術與創新合作。2018年1月,在美國消費電子展上,比亞迪宣布將在其電動汽車上採用高通驍龍汽車平台,用於信息娛樂和儀錶系統。

「高通收購恩智浦,可以讓高通的晶元產品變得更加豐富,也更加有競爭力。因為高通是安卓陣營最有力支撐,但博通的收購對於高通能力的提升,沒有現實的幫助。」 項立剛說。更重要的是,高通收購恩智浦之後、保持獨立的高通在中國的發展也是透明、可預期的。而一旦高通收購恩智浦未果導致博通收購高通,會對高通在中國與現有合作夥伴的穩定合作帶來重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是負面影響。

從交易體量上來看,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交易額是380億美元,兩家公司合併後的市值會超過1000億美元。而博通對高通的收購要約是1300億美元,是到目前為止科技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兩者合併後的市值會超過2000億美元。兩個併購比起來,顯然高通對恩智浦的併購對產業引起的影響要遠遠小於博通對高通的併購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對國內相關產業的影響也是如此。

「如果發生併購和動蕩,收購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業務失調和成本,一定會影響新產品開發。不僅對於高通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安卓陣營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項立剛說。恩智浦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晶元廠商,也是在歐洲物聯網晶元業務和技術領先的廠商。據國外媒體報道,之前高通已向歐盟委員會作出一系列承諾,包括未來8年內維持恩智浦原來的業務模式不變,繼續對外授權恩智浦的 Mifare 技術和商標。同時高通還承諾,不會收購恩智浦的標準 NFC 專利以及部分非標準NFC通訊專利。這些專利屆時將移交給第三方,第三方將在 3 年內免費向全球授權。至於高通收購的恩智浦的其它的NFC 專利,高通承諾只用於防禦目的。

一系列的事實證明,高通相信自己仍能夠創造顯著的價值。截至目前,高通仍在等待中國相關部門對於收購恩智浦交易的審批,並計劃在2018年完成這筆交易。多數業內專業人士認為,高通與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的命運是深度捆綁在一起的,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高通方面也對中國批准此次收購持樂觀態度。

另外,高通正在籌劃重大股票回購,作為加強其市值,阻止博通惡意收購的另一種方法。而博通如果完成收穫後「肢解」高通,幫助蘋果獲得其基帶晶元業務,將更令與高通深度捆綁在一起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擔心。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指出,以OPPO、vivo和小米為代表的中國手機一線陣營廠家之所以齊聲反對博通收購高通,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崛起,實際上動了蘋果與三星等手機巨頭的「乳酪」。

「今天以OPPO、vivo和小米為代表的中國手機一線陣營廠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已經變成蘋果,尤其是5G,這已成為中國手機廠家趕超蘋果的最佳市場機遇。」孫燕飈表示,「如果博通只看重利潤,並如業內人士分析的那樣,只是短期套利,甚至把高通的基帶業務剝離賣給蘋果,那麼安卓陣營在5G時代將從領先變成落後,甚至面臨災難。」保持獨立

近日,高通通過了一項員工離職補償計劃:一旦高通公司的控制權發生變動,如果現有員工被解僱,高通的收購方需支付更多的離職補償金,以提升博通收購高通的難度。與通過一連串資本運作、將博通打造成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公司的陳福陽不同,高通的創始人團隊是頭頂著「CDMA之父」的名號一路走過來的。高通式商業模式,在過去三十年奠定了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基礎。而在移動通信這樣一個以創新為生的產業,很多企業都是時代造就的,但更多的是因為「人」。

正如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子學所說:「在集成晶元這個行業獲得成功,10%的權重來自資金投入。剩下的都是對這個行業長期的堅持和積累,尤其是長期堅持和專註於這個行業的人。」他說,「這批人實際上是最可貴的。不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那你為什麼要把錢放到這個地方呢?整個電子信息產業,人才第一。」

這也是為什麼高通的價值,不能簡單地用資產負債表和更加商業化的視角來看待。像在很多需要長期投入的事業一樣,晶元和底層基礎技術研發漫長而孤獨,因為想讓用戶的體驗更輕鬆,就要付出幾倍於它的不輕鬆,因為很多時候創新不能重來。

很多人以為,所謂創新精神是企業給用戶洗腦的感情牌。但如果你真實地靠近那些春節不休假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開發團隊,或者面對那些在高通工作了十幾年的「發明者」,你會發現,他們與工作的關係並不僅僅是熱愛,熱愛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基礎條件。

當聽到合作夥伴說,「我們需要高通,不然6G和7G在哪裡?」的時候,高通的員工互相緊握著手,微笑地仰起臉,不讓眼裡的淚水落下來。

當你看到這一刻,可能就會對他們所信仰的東西產生一種別樣的情懷。如果不理解這個,忽略這種文化對於創新的影響,單純用資本收購後的盈利目標作為出發點,那麼即便收購實現,買到的或許是利潤,但跟創新沒有一毛錢關係。作者:沈建緣

4.鐵路通訊需求日益多元 LTE-R標準2022年上路

通訊系統是鐵路的關鍵基礎設施之一,承載了鐵路調度指揮、列車運行控制、故障預警、險情通告、應急救援等任務。 鐵路通訊的應用情境多樣化,例如車內、車廂之間、車對鐵道等,因此鐵路運營業者通常同時將窄頻和寬頻無線通信技術運用於列車無線通信系統,如TETRA、數字移動無線電(DMR)、GSM和Wi-Fi等。

鐵路通訊直接進入4G世代

國際鐵路聯盟(UIC)於1995年評估了TETRA和GSM兩項技術的特性,最後選擇GSM作為鐵路通訊技術基礎,發展GSM-R(GSM-Railway)成為鐵路國際無線通信標準。

GSM-R為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屬於窄頻通訊系統,頻譜利用率較低,主要承載語音業務和少量數據業務,數據速率較低,一般僅為2,400~9,600bps,使得在現有GSM-R平台上開拓各種新業務有其難度。 其次,隨著通訊技術改朝換代,GSM-R相關設備、技術支持等預計至2030年結束;最後,隨著鐵路通訊網路朝向融合、寬頻、創新等方向發展,將所有的通訊需求整合到單一網路運行亦存在需求。

因此,UIC從2008年開始著手鐵路下世代行動通訊系統研究,2009年和2010年先後發布鐵路下世代行動通訊系統業務需求和技術需求白皮書;另外在2010年12月召開的第七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中, UIC明確表示3G技術不適用於鐵路,因此高鐵通訊將跨越3G,直接發展「准4G」技術。

2014年4月,UIC提出鐵路下世代行動通訊發展規畫,並與3GPP合作展開標準化工作。 根據UIC提出的LTE-R(LTE-Railway)發展步驟,於2014年9月開始進行Release 12(R12)工作,R12是LTE-R網路建設的重要環節,主要是對R11標準化作進一步開發和實體研究。

為了能在2020年形成標準,並在2022年開始布建,UIC進一步於2016年3月發布未來鐵路行動通訊系統-用戶需求規範(Future Railway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User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擬定了新一代鐵路通訊用戶需求規範。 同年3GPP工作組SA1著手研究,為UIC確定哪些FRMCS要求在3GPP的工作範圍內,並完成與R14中現有功能的差距分析,列為3GPP R15所需工作。

中/歐/韓均採用1GHz以下頻段

當GSM技術確立為鐵路無線通信技術之後,選定一個共同的頻段能夠通行各個國家成為鐵路無線通信系統運行的關鍵要素。 以往鐵路通訊系統已使用的450/460MHz頻段,已無足夠的帶寬滿足未來無線電應用。 因此1995年ETSI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在UIC委託下,衡量無線電傳播和系統可用性等諸多原因,900MHz頻段被證明是最合適的頻段, 為GSM-R規划了876~880 MHz(上行鏈路)和921~925 MHz(下行鏈路)兩個頻段。

為了提供更多應用、更高質量於高速鐵路(High Speed Rail,HSR)的通訊,LTE-R頻率的選擇為至關重要,包括歐洲鐵路局(ERA)、中國鐵路和UIC都已著手討論HSR使用的頻譜分配。

目前,大多數已商轉的LTE系統大多運行在1GHz以上的頻段,例如1.8GHz、2.1GHz、2.3GHz和2.6GHz等,低頻段700~900MHz在部份國家亦有商轉。 以頻譜特性而言,高頻譜有較大的帶寬,可提供較高傳輸流量有助傳輸速率的提升,低頻譜則可提供較長距離的覆蓋。

LTE-R若運行在高頻譜,則基站建置密度要求較高,因為高頻譜有較高的傳播損耗、較嚴重的訊息接收衰落,因此LTE-R基地台之間的距離必須小於2公里,如此將導致基地台數增加、投資成本激增,基地台間的頻率也必須頻繁地切換。 有鑒於此,低頻頻譜如450~470MHz、800~900MHz和1.4GHz也被廣泛考慮提供給LTE-R使用,其中450~470MHz一直被鐵路業使用、900MHz用於GSM-R,因此這兩個頻率最可能繼續延用於LTE-R (表1)。

以中國為例,450~470MHz早用於中央黨政機關、軍隊、鐵路、公安等部門通訊和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指揮調度系統的通訊頻率。 450MHz由於頻段低,傳播損耗小,繞射能力強,採用相同數量的基地台,可以覆蓋更大範圍。 相同的發射功率和傳播條件下,同樣是運行FDD-LTE技術,450MHz的覆蓋距離約是1.8GHz的3.5倍,覆蓋同樣區域的行動通訊網路,使用450 MHz頻段所需要的基地台數量僅為1.8GHz的8.3%, 非常適合於鐵路通訊建設,因此中國鐵路局評估沿用450~470MHz運轉LTE-R。

歐洲方面,UIC在其所公布的FRMCS中表示,LTE-R要建立在當前GSM-R的基礎上,以重複利用已投資的基礎設施,如此可以節省高額的布建成本;再者,鐵路公司也考慮繼續使用現有的GSM-R系統,屆時平滑升級至LTE-R。 因此,1GHz以下的頻譜在歐洲被視為具有高度成本效益的選擇將優先被採用。 而在韓國方面,因全國性的PS-LTE(Public safety-LTE)網路已閞始布建,並且運轉於700MHz,因此與PS-LTE同步進行的LTE-R也運行於700MHz。

在UIC還沒定下全球LTE-R標準之前,韓國先自行開發,將第四代LTE應用於國家鐵路平台,於2014年就開始進行LTE-R相關技術的發展,韓國政府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並安裝LTE-R基站,投資預算達16億美元, 到2025年覆蓋全國鐵路網總長約5,000公里。

LTE-R標準2022年展開導入

推動進程方面,配合3GPP R15、R16標準確立的時程,歐盟規劃於2018年確立鐵路未來通訊系統詳細的系統定義以及世代交替策略,並在2020年底進行場域測試、2022年底開始進行系統遷移至下世代通訊技術。

由於鐵路通訊的應用情境多樣化,例如高速火車的普及、火車/軌道信號和語音通訊、或是火車/軌道影像通訊,或因應緊急救災通訊需求,使LTE技術成為下世代鐵路無線通信最適選擇。 因此UIC與3GPP合作,將鐵路應用所需的技術、規範納入LTE標準制定與討論,尤其在R15。 依目前規劃預計2020年LTE-R標準確立,2022年可以開始導入。

中/歐頻譜政策各有難題待解

觀察LTE-R發展相對快速的國家如韓國、歐盟、中國等,發展LTE-R有各自不同的命題。 韓國於2014年著手布局全國公共安全PS-LTE網路時,即整合鐵路、海事之應用。 當3GPP尚在規範LTE-R標準時,韓國就規劃於2017年底完成屬於韓國標準的LTE-R,顯見其意在於藉由PS-LTE、LTE-R等項目,建立韓國無線列車控制系統,確保鐵路信號和通信方面世界領先技術能力, 同時也促使韓國LTE-R供應鏈的完備。

歐盟LTE-R的發展最大問題在於頻譜的決定。 歐洲國家土地相連,跨國列車若使用不同頻譜,將造成通訊系統的不一致性;另一方面未來面臨短距離無線通信設備(SRD)、物聯網(IoT)等應用的興起,歐洲各國之間的頻譜需求,將造成未來鐵路通訊頻譜達成全歐一致性的難度提高, ETSI與UIC規劃將於WRC-19會議進一步提出討論。

中國監管部門若將450MHz頻段部分頻譜劃為LTE-R使用,除了鄰頻干擾問題之外,最大的難題是450MHz缺乏LTE產業鏈的支持。 由於450MHz尚不是3GPP所定義的行動通訊頻譜,所以現在幾乎沒有網路設備和終端支持。 電信業者中國聯通一直在推動450MHz頻段運轉FDD-LTE技術成為大陸IMT規劃方案,2017年初中國的管理當局已初步同意,並要求中國聯通進行相關標準化工作, 例如將450MHz新增B1劃分方案列入在ITU-RM.1036建議書中,期能在3GPP完成新增相關帶寬。 新電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說數碼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能幹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的工作可能被取代嗎?

TAG:天天說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