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哥哥是副國級,她卻三次競選法國總統,只因為宣稱自己是中國人被排斥

哥哥是副國級,她卻三次競選法國總統,只因為宣稱自己是中國人被排斥

在電影《梅蘭芳》中,十三燕臨死時說:「你若日後有了成就,可要大大方方地提拔提拔我們伶人的地位,爺爺爭了一輩子,沒爭著。」

或許,那個時代里的伶人,和曾經的處於世界舞台的華人一樣,他們努力著、辛苦著,卻被無端的輕蔑和欺侮。

至今,華人依然是世界上弱勢群體,歐美國家對華人當做二等公民,公然辱華的事情時常出現。

再看看海外的那些華人里,備受推崇的人,無一不是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代表著華人身份,提升華人的政治地位。

今天我說的是一個女性,名字叫做成之凡。華人藝術家、社會活動家。

她的父親在上個世紀的前半載,被稱為「皖人的驕傲」、「報業大王」。

她的哥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全國人大常委副主席,副國級的領導人。

而她,在法國三次參加總統競選,著漢服、行漢禮、宣揚中華文化,雖然屢被排斥,卻代表著華人參與政治的決心,也代表這在海外華人不甘欺侮的鬥志。

不凡的家族

說到成之凡,不能不說成舍我,安徽第一報人的身份在19世紀的前半載,是轟動中國的人物。

他的父親是清末的一個小吏,備受欺侮,在他內心種下了堅硬的種子。

11歲才入學,結果用兩年半的時間跳級直升初中,後因無力繳納學雜費而輟學。14歲為生計開始給報社投稿,還在那一年加入了國民黨。

軍閥之間連年混戰,報紙成了軍閥官僚爭權奪利的工具。成舍我看到這種情況,辦自己的報紙,一個為人民說話的報紙。

他的報紙屢次被封,又屢次崛起,因為敢說,敢寫,敢認,無數的安徽報業人士都在成舍我的報紙工作,並形成一定的聲名。

先後在北京、南京、香港、上海和台灣等地均創辦了多份報紙,在北京、桂林和台北創辦了多所新聞學校,比如著名的世新大學。

這樣的父親,培養出的孩子自然不同凡響,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成舍我的七個兒女在海內外都是佔據著一定地位的人。

在國內,很多人都認識成思危,被譽為中國「創業板之父」和「中國風險投資之父」的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曾是副國級的領導人。

成思危,是她的弟弟,她是家中的長女。

據說,成思危在12歲生日的時候,向父親討要禮物,成舍我揮灑筆墨,寫下了「自強不息」的四個字送給兒子。

之後,他又將這四個字重寫後,送給了女兒成之凡。

成舍我的兒女中,以成之凡和成思危的成就最大,一個在國內,一個在海外。

獨闖巴黎收到傷害的中國女孩

成之凡的母親是成舍我的第一任夫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家境富裕,又暢談文字。

生活在這溫馨的家庭里, 她自幼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教育, 閱讀了許多中國古代典籍,常常陶醉於中國古代哲學與文學的「 迷宮」 中。

她較早的接觸了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可以說中華文化的清幽淡雅和西方的熱烈奔放在她的骨子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成之凡年僅11歲就考入了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畢業後曾執教於上海音樂學院。

1951年5月,一位十分賞識成之凡音樂才華的法國著名鋼琴家來華,意欲將成之凡收為門徒。

經多方撮合,1951年11月,成之凡順利遷往巴黎。

初到巴黎,她覺得這個西方的城市,充滿浪漫氣息的法國首都,是那麼的熟悉。

她發現這裡像極了上海,這讓她在情感中接受了這座城市。

但是,時間一長,她就發現,不是巴黎像上海,而是上海像極了巴黎,或者說,上海就是一個刻意模仿巴黎的城市。

她第一次感到在異國他鄉民族自尊受到了歷害,

並因此引發了她的思考:為什麼中西文化不是平等地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難道這兩種文化只能是互相排斥,而且最終要以西方文化取代或統治中國文化嗎?……

或許被歷史誤解的不僅僅是成之凡,很多人都知道路易十四是一個十分崇尚中國「儒」家的國王,甚至法國的伏爾泰更將中國老莊的「辯證法」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

但是一個國家的文化,並非由一些喜好做出的改變,文化是國家的根基。

在羸弱的國家中,文化是被忽視的。

之後的成之凡,開始決定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

成之凡自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她把這種素養巧妙地應用於藝術創作之中,使每一部作品都烙印上了深刻的華夏民族特色。

她以老子名著《道德經》為藍本自編自演的大型音樂節目「道之樂」,更是在西歐樂壇引起轟動,

她在巴黎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和時裝發布會,她的畫作多件被收藏在巴黎東方博物館和法國國家現代博物館,

她的時裝設計特別是紡織技巧在時裝之都巴黎獨領風騷,久盛不衰。

1973年4月,身兼巴黎歐洲音樂學院教授、法國神聖畫沙龍理事、法國國家現代博物館藝術委員會委員等數職的成之凡獨樹一幟,在巴黎倡導成立了成道協會,自任主席。

隨著時光的推移,成道協會成了在法蘭西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社團、政治流派。

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的話提醒了她。

視野射向總統寶座

1981年10月的一個梅雨天,年過五旬的成之凡在巴黎近郊、法國總統夏宮所在地藍波葉市自家豪宅「挽雲樓」為自己旅居法國30周年舉行盛大酒會。

席間,一位與成之凡交往甚密、名叫卡雅的法國朋友敬重而不失含蓄地告訴成之凡:

「你力圖通過『道之樂』宣揚成道等形式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精神可嘉,但這畢竟也只能是小打小鬧。作為法蘭西極有影響的華人社團領袖、著名社會活動家,7年一度的法國總統競選即將來臨,你何不也去試試?」

經過認真考慮,成之凡做出了競選的決定。

1981年,她跨越藝術界,走出「挽雲樓」,跟密特朗、德斯坦、希拉克等著名政界人物一起競選法國總統。

第一次競選總統,她提出「一元二位制」綱領,認為統治國家的理想方式應由一男一女兩位總統共治,

且申明,即使她能夠競選成功,也不做唯一的總統,而是根據選票多少再任命一位男性總統,以輪流進行半日工作制的方式實行共治。

這個政見一出台,震驚法國,當時法新社、歐洲日報、新聞周報等紛紛報道了這位著中式服裝的女人。

但因沒經驗加上準備不充分,她並沒有徵得法國500個議員或地方民選代表的聯署簽名認可,沒進入候選人之列。

可她也因此一鳴驚人,那之後來「挽雲樓」的人絡繹不絕,就連法國前總統德斯坦還去參觀她的「挽雲樓」,跟她探討道學。

1987年,成之凡再次競選法國總統。

這次,她將原來的「一元二位制」綱領發展成「三位一體制」,倡導實行三人共治,還發表競選演說,稱「選我就是選和平」。

當時的《藍波葉消息》稱,「投成之凡的票,就是贊成和平、智慧,就是尋求改善生活品質。」

這次,她在八位候選人中票數排名第五。

不過最後,總統以密特朗連任告終。

1995年,67歲的成之凡又提出「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政見,第三次競選法國總統。

這次,她與競選對手密特朗、希拉克、巴爾形成四足鼎立之勢,

但最終因沒有強有力的政黨和雄厚的財力支持失敗,媒體以「華夏女傑」「翱翔在法蘭西政壇上空的中國鳳凰」來讚譽她。

競選總統屢次失敗,有人問她為什麼還要繼續,

她說,「我的勇氣、自信和力量都源於中國文化,我競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中國人的威望。」

而1988年,她第一次回到老家湘鄉,同樣的問題,她卻笑著說,「如果有人問我,你憑什麼去競選法國總統?我就說,我憑中國人的資格。」

始終強調自己是個中國人

成之凡時常會提及她的勇氣源自於「家訓」,父親成舍我作為報人的自強、獨立、民主。

不過她也有脆弱和不平靜的時候,她偶爾感覺自己是「被踢出去的一粟」。

她在很多不同場合都強調自己是中國人,加入外國籍只不過是一種謀生和立足的手段。

由於成之凡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1960年,巴黎市政府向她頒發了藝術家銀質獎章,法國「神聖沙龍」特選她為名譽會員。

在法國華人圈裡一提及成之凡,大夥笑,用「怪」來形容她。

當代書畫家王林海1996年遊學歐洲,途經法國時,曾見過她的獨特。

他說,成之凡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穿著宮廷裝,懷裡揣著一雙筷子參加各種宴會,並且常說,「用一雙筷子的智慧就可以讓歐洲人折服。」

好些人不理解她時常穿中國道教服飾,或許這也源於她還是喜歡做中國人吧。

1999年2月16日零點,新年的鐘聲剛剛響起,

三度競選法國總統的著名社會活動家成之凡女士便通過國際互聯網,向中國中央電視台「99春節聯歡晚會」發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賀信。

賀信祝願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更加強大……

一個並無什麼特殊背景的法籍華人,硬是憑著自己的才華、努力和自信,三度競選法國總統。

儘管未能如願,但已使她備受世人矚目。

如今,隨著國家的強大,華人的地位也越來越好,但是在祖國羸弱時,努力為華人奮鬥的那些人,永遠會被人記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客讀史 的精彩文章:

我有幾卷書,可以慰風塵
蔣為他立城,他卻給中共送密信、送裝備、送土地,蔣卻沒辦法。他這是為了報答中共還是純粹報復老蔣?

TAG:看客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