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朝之前的石器時代:原始人還住在山洞裡取暖烤火?你想錯了

夏朝之前的石器時代:原始人還住在山洞裡取暖烤火?你想錯了

前些日子考古出土了一塊公元241年的「房產證」。如此驚奇的事件,不到半天便引來眾多吃瓜觀眾強勢圍觀,官方解讀這塊「房產證」是古人死後向土地公公在陰間買地的憑證,而不是古代傳統意義的住宅房產憑證。小編也是非常好奇,這古代的「房產證」是長什麼樣子的。

喏,長這樣

既然都有房產證了,那麼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公元兩千多年前的夏朝之前的石器時代原始人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吧。「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之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原文大意:上古時代,人們住在野外的山洞裡,後來聖人建造房屋,改變了居住環境,人們住進去躲避風雨。早在石器時代,(約公元前800萬年—公元前300萬年)原始人類為避寒暑風雨,防蟲蛇猛獸,就覺定住在山洞裡或樹上,這就是所謂的「穴居」和「巢居」(樹上築巢)。經過不斷進化,古人開始營建房屋。

巢居

據考古發掘證明,我國最早的房屋建築產生於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時的房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陝西西安半坡遺址為代表的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他們先從地表往下挖出一個方形或圓形的穴坑,再在穴坑中埋設立柱,然後沿著坑壁用樹枝捆綁成圍牆,內外塗抹上草泥,最後架設屋頂,屋內地面修的十分平整,中間有個坑用來燒煮食物取暖照明,睡覺的地方高於坑內地面。

北方地區寒冷乾燥,這種建築有利於防寒保暖,與現在的窯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僅冬暖夏涼而且能抵禦野獸的侵襲。還因用材方便,構造簡易的特點,而為中國北方居民長期使用。《墨子·辭過》講:「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室高足以辟濕潤,邊足以圍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

半地穴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復原想像圖

一種是以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為代表的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干欄式建築;一般是用豎立的木樁或竹樁構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懸空的地板。柱、梁之間或用樹皮茅草或竹條板塊或用草泥填實。干欄式建築分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飼養牲畜。這樣可以防止南方氣候的潮濕和避開各種兇惡的野獸蟲蛇。現在的很多地方仍然可以見到,像貴州高原上的仡佬族。正如《博物志》云:「南越巢居,北溯穴居,避寒暑也。」

干欄式建築

河姆渡干欄式建築

貴州高原上的仡佬族古老的干欄式

正是因為房屋的出現使我們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一方面提高了我們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另一方面人類變得更加團結也提高了人類的繁衍生息,對人類的繁榮和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不過我想多虧了這些老祖宗想出來建造屋子的主意,不然在那個時候估計很容易就被災害淘汰掉,否則哪裡有現在在座的你和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運動後胃難受怎麼辦?運動後胃腸脹氣怎麼辦?
快速上手攻略收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