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升允:活躍在民國時代潮頭的最後一位清廷疆臣

升允:活躍在民國時代潮頭的最後一位清廷疆臣

升允,姓多羅特氏,字吉甫,號素庵,是八旗蒙古鑲黃旗人。他曾被清末民初保皇派評價為「辛亥之亂,第一忠臣」。俄羅斯帝國最大的保皇派海軍上將高爾察克跟升允比,無論是資歷還是人望還有結局,都遠遠不如。

升允是光緒八年(1882年)的舉人,正宗科班出身。他在八國聯軍入侵時任山西布政使,八國聯軍打到紫荊關,升允毅然率領軍隊血戰沙場,「初七日在紫荊關與洋人接仗,關雖失守,殺傷亦尚相當,並擊斃洋統領一員,稍吐惡氣。」血戰中「左右肩畔,槍子飛過如蝗,竟未陣亡「,差一點就成為殉國的烈士。而與此同時袁世凱則在山東和八國私下眉來眼去維持穩定,並且加入東南互保,作壁上觀。戰後袁世凱成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升允才升任山西巡撫。

民國元年的冬天,此時的宣統皇帝早已在隆裕太后的懿旨下宣布遜位,大清是真的亡了。然而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卻在這嚴冬里穿越北疆的荒漠戈壁,行程達一百二十餘天,在迷路時只能靠伏在地上分辨馬糞來辨識道路,一心只為北上庫倫,請求援助,匡扶大清。

宣統元年,升允曾因反對立憲而被革職,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又重新被啟用,任陝西巡撫。他反對清帝退位,曾率軍取陝,以""勤王""為名,妄圖攻下西安,迎奉溥儀建立偏安西域的小王朝。升允曾率舊部,經數十戰,攻克十餘城,正當全陝垂定之際,清帝遜政之詔被頒下,最後在殘軍戍廢壘,瘦馬卧空壕的的凄婉中,升允痛哭流涕,一邊哭一邊痛罵袁項城欺君犯上:「我已無君可事,唯有一死以報聖恩。」

站在民國初年的時代潮頭,升允作為清廷最後一位疆臣,在重兵圍剿下率軍退回甘肅,為了能在西安城內安置兩宮,電請袁世凱請授陝西都督卻果斷被拒,其後是為清朝復辟的四處奔波。

升允生活在一個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里,作為一個行將就木的舊王朝的忠臣,他無力對抗整個歷史潮流,只能用自己的忠貞去譜寫一曲屬於自己也屬於舊王朝的輓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百家姓里最尷尬的一個姓,平常人都想不到
三次救李世民於死亡邊緣的唐初大將尉遲敬德

TAG:尋找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