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幫助越王復國功成名就急流勇退被後人奉為文財神

幫助越王復國功成名就急流勇退被後人奉為文財神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吳王闔閭戰敗身亡,吳王夫差繼位,吳王決心報仇雪恨一雪前恥,開始日夜秣兵歷馬訓練軍隊,越王勾踐得知後決定先發制人,在吳國為發兵之前討伐吳國,夫差得到消息後,派遣精銳部隊迎戰,勾踐大敗於夫椒,只帶領五千兵馬退守會嵇,被吳軍圍困,勾踐聽從范蠡的建議,派遣了使者和吳國議和,甘願入吳國為臣。最終吳王答應了勾踐的請求,勾踐攜妻子入吳,范蠡主動要求陪同勾踐入吳范蠡說:「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由此可以看出,范蠡對自己的能力有著清楚的認知,並且具有敢於擔當的品質。夫差讓勾踐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就這樣受盡了折磨與羞辱,過了三年,吳王夫差覺得勾踐是真心歸順了他,便放勾踐回到了他的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以後,時刻不忘自己受辱的情形,他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膽的滋味兒,以此來提醒自己在吳國受到的羞辱與磨難。范蠡輔佐勾踐訓練軍隊,發展農業,提高經濟,使全國上下,同仇敵愾,共同努力。公元前486年勾踐欲起兵伐吳,范蠡認為時機還未成熟,竭力勸阻。公元前482年,越國趁吳、晉黃池之會,趁機襲擊吳國大勝而歸,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國,吳王夫差自盡而亡。公元前468年,范蠡助越王復國滅吳實現霸業以後,激流勇退,泛舟五湖。之後范蠡從商,因為辛勤勞作,經營有道,很快就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他為人慷慨大方,錢財乃散盡去支助貧窮的遠房親戚或者困苦的兄弟百姓,之後又通過經商積攢了巨大的財富,又把錢財散盡支助窮人,就這樣三聚三散家財。因為他對經商之道做出的傑出貢獻以及他慷慨助人樂善好施,被人們奉為文財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史話 的精彩文章:

《但丁密碼》最強燒腦︱燃燒吧最強大腦
步步生蓮美輪美奐?中國女人的三寸金蓮竟源於這位寵妃

TAG:三國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