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導遊知識大放送——歷史小知識

導遊知識大放送——歷史小知識

1、皇帝大婚分幾個步驟舉行?

皇帝大婚從步驟和形式上與民間相類,分以下幾個步驟:

納彩禮 皇太后與近支王公選定某女為皇后以後,皇室要向皇后娘家送訂婚彩禮,這一個步驟叫「納彩」。在這個階段必須同時封后。先由翰林院備好冊文,禮部依冊文造好金冊、金寶,並備辦馬匹、甲胄、布帛等禮物。屆時鴻臚寺在太和殿正中設節案,備好禮品,有關人等站班肅立。吉刻一到,迎親的正副使臣行三跪九叩禮,在丹陛上跪聽宣旨:「皇帝欽奉皇太后懿旨,納某氏某女為後,命卿等持節行禮納彩。」宣畢,大學士進太和殿取節,交正副使。正副使持節率迎親儀仗出太和中門徑往皇后宅第。皇后家設節案迎奉迎親儀仗。擺好納彩禮品後,在大廳中門外跪聽宣旨,皇后父親率合族子弟朝皇宮方向行三跪九叩禮。納彩禮成,正副使取節回宮復命。納彩禮後,皇宮設宴命公主、大臣命婦宴請皇后之母,外廷命大臣設宴招待皇后之父。

大征禮 皇室備大婚禮物,派使臣送到皇后家,叫大征禮。大征禮中包括馬20匹、黃金200兩、白銀萬兩、緞千尺以及大量金銀器皿。

冊立奉迎禮 前一日皇帝遣官到天壇、地壇、太廟,告祀天、地、祖宗。當日宮內布置一新,紅氈鋪御路,貼門神、對聯,掛紅燈、綵綢。鑾儀衛陳設法駕鹵簿、中和韶樂、丹陛大樂,太和殿內設節案、冊案、寶案。太和門外階下工部設龍亭。鑾儀衛設皇后鳳輿,鳳輿內擺放金如意一柄。從太和門到午門陳皇后儀駕、皇后冠服。官員、命婦、太監朝服、彩服以待。欽天監報:吉時到,奉迎禮開始。皇帝出宮先到慈寧宮向皇太后行禮,而後赴太和殿升座。中和韶樂奏「葉平之章」,鐘鼓齊鳴,三鳴鞭,丹陛大樂奏「普平之章」,迎親正副使上丹陛北跪聽宣旨。宣旨畢,大學士入殿捧節授正使。正使持節捧冊寶由中門出,置冊寶於龍亭內。三鳴鞭,皇帝起座還宮。正副使持節率迎親儀仗出太和門,經大清門徑赴皇后宅第。皇后家,在家設節案、冊案、寶案以迎。皇后父率全家跪接迎親隊伍。內務府官員接皇后冠服給內監,內監轉交女官呈皇后。皇后立時穿戴,聽宣旨畢行禮後,待吉時入宮。

不論皇后府邸位於京城何處,迎親隊伍必須經大清門進宮。奉迎隊伍至外金水橋,正副使及官員人等下馬,至午門,門樓上金鼓齊鳴,儀駕止行。皇后鳳輿隨九鳳曲柄蓋穿午門正門,至太和門。皇后在何處降輿各有不同,順治、康熙皇后在太和殿階下,同治皇后在乾清宮階下,光緒皇后在乾清宮階下。此時禮部官員捧冊寶置交泰殿左右案上,皇后隨命婦進交泰殿,稍息,皇后乘八抬孔雀頂轎進坤寧宮等候。

合巹禮 帝後合巹禮在坤寧宮東暖閣舉行。坤寧宮東暖閣是臨時洞房,室內北邊為喜床,和一對寶座,南邊窗前為一通炕,室內布置喜興紅火。坤寧宮內西牆懸供祖宗神牌,稱之為「祖宗照佑子孫多」,有香火不絕、多子多福的意思。正對的洞房大門上貼大紅喜字,不準貼門神,有不能用門神拒絕祖宗護佑的含義。

皇后進坤寧宮後,有命婦為她梳洗打扮更衣。合巹禮開始的時候,皇帝穿禮服乘人抬孔雀頂轎到坤寧宮,進東暖閣左邊寶座升座,皇后居右,相對舉行合巹宴,宴席間,皇帝、皇后飲交杯酒。洞房外結髮侍衛唱「交祝歌」,房內有命婦、福晉四人伺候合巹宴。宴畢,命婦退出。日後,皇帝、皇后到皇太后處行禮;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朝慶賀禮;皇帝在太和殿賜宴招待皇后父親及親族;皇太后在慈寧宮宴請皇后母親及親族;最重要的是皇帝要頒布詔書宣示天下,皇帝的大婚禮才告結束。

帝後在坤寧宮舉行大婚禮後,會在這裡住到對月(1個月)或6天,其後,皇后便分宮住進東西六宮中某宮內。分宮以後如遇大的節慶,皇后仍在坤寧宮東暖閣休息,所以坤寧宮外懸掛的說明上有「皇后休息處」的字樣。至於妃嬪入宮則用「九瞿金鳳頂大儀車」迎接,進宮走的是紫禁城後門神武門、順貞門,而後直接抬到某寢宮入洞房,后妃嫡庶之分甚嚴。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性格率直剛烈,一向與慈禧不諧。同治死,因一句「我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暗諷慈禧只是個偏房,激怒了慈禧。阿魯特氏終因不堪慈禧的壓力,憤而吞金自殺,遂成千古罕見的皇后殉帝的慘劇。

2、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

中國古代歷史中君主的稱謂在不同的時期各有不同。在古代文獻中,原始氏族部落的首領有「三皇五帝」的叫法。「皇」的本義是君主,「帝」則指天神。一般說法,「三皇」指的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五帝」指的是帝少昊、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資治通鑒?三皇紀?五帝紀》)。偉大的中華文明就發端於神秘朦朧的「三皇五帝」時期。

「三皇五帝」之後的夏、商、周三朝君主在位時皆稱「王」。甲骨文中最初王字作「 大一」形,到了商代第25位王祖甲時,因以冠冕示王位之尊崇,甲骨文中王字上又加了一橫,寫作「天一」。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周王朝,周王又稱「周天子」。周朝實行分封制。裂土封國71位諸侯.這些諸侯各以所封爵位稱公,稱侯,稱伯等。所封諸侯中周王同族姬姓53國,姜姓12國,其他姻親、功臣數國。春秋末期,周室衰微,列國並峙,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進入戰國時期,諸侯坐大,乃至戰國七雄時,各國君主皆稱王。

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在推行各項改革的同時,秦始皇認為「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自此王的稱呼也改變了, 《資治通鑒?秦紀》中記述這一變革時認為:①秦始皇自以為功德高於三皇五帝,所以從此君主稱之為皇帝。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對百官的命令,今後稱之為「制」,對百姓萬民的命令,今後稱之為「詔」,皇帝自稱為「朕」。「朕」本義原為「我」、「我的」,並無貴賤之分,自此為皇帝專用。③為維護皇權的延續,秦始皇稱「始皇帝」,以後繼承者按順序稱「二世」、「三世」,幻想至於萬世。「乃今皇帝!一家天下」,永為天下主宰。此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都被稱為皇帝。

萬歲

皇帝被專稱為「萬歲」始於西漢。西漢初年,禮制未備,無君臣禮。劉邦在馬上得天下,每每上朝都露出草莽本色。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功臣名將也是歌呼叫罵、拔劍擊柱,毫無規矩。大臣叔孫通為此制定了一套禮儀制度,以維護天子的尊嚴。從此「自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肅靜」 ,「山呼萬歲」。劉邦這才體會到做天子的滋味,感慨道:「吾今日知皇帝之為貴也。」從此「萬歲」也專指皇帝。

陛下

我國古代人們的觀念中,皇帝的身份被神聖化,認為君主是天帝的代表,所以也稱之為「天子」。另外, 「上」、「聖上」、「皇上」、「陛下」、「今上」等,也是對皇帝的尊稱。其中,「陛下」一說的「陛」,指的是宮殿的台階,陛下指的是階下的近臣、侍衛。這一稱呼與皇帝的關係,東漢蔡邕有一個解釋$「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陛下者而言之,因卑達尊之意也,上書也如之。」也就是說,臣子有事不能直呼君主,必須讓階下的近侍轉達。這種「因卑達尊」的籲請,後來演化成了對君主的一種尊稱。

皇帝自稱除了「朕」以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有「孤」、「寡人」、「餘一人」等說法。

3、皇室宗親都有哪些稱謂?

太上皇 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秦始皇曾追尊秦莊襄王為太上皇。太上皇是他當皇帝以後對已去世的父親的尊稱。漢代以後,太上皇則專用於皇帝的生父,凡傳位給太子以後都會被尊為太上皇。清高宗弘曆傳位給清仁宗琰後,又做了四年太上皇。

太后 古時君王、諸侯的母親稱太后。秦漢以後,專稱皇帝的母親為皇太后。清代有聖母、母后的說法。

太皇太后 對皇帝祖母的稱謂。

太妃 對皇帝父親的妃嬪的稱呼,又稱之為皇太妃。

皇后 對皇帝正宮的稱謂。這一稱呼始於秦始皇稱帝以後,此後歷朝沿用。

妃 對皇帝的妾稱妃;對太子、諸王正妻也稱妃。這一稱呼始於周朝,後逐漸有皇貴妃、貴妃、妃的等級區別。

太子 皇帝的法定繼承人稱太子,又叫皇太子。周朝時嫡長子稱太子,秦漢以後專指皇帝的繼承人。

阿哥 清代皇帝的兒子們統稱阿哥,以年齡順序稱大阿哥、二阿哥等。成年後封爵分府的阿哥,除皇族親長外,內外臣工只能稱其爵位,不得再以阿哥相稱。

公主 皇帝的女兒稱公主。春秋前稱王姬,戰國後稱公主。歷朝公主都有相應的爵祿,擁有官屬、輿服、儀仗等待遇。

長公主 皇帝姐妹的稱謂,始於漢朝,多為兄弟繼位後封給姐妹的身份。

大長公主 皇帝姑姑的稱謂,始於漢朝。

駙馬 原為官名,漢武帝時設駙馬都尉專掌皇帝車馬。因位處御前,故多以宗室、外戚子孫擔任。三國時,曹魏的何晏以及晉國的杜預、王濟等,都在娶了公主後授官駙馬都尉,簡稱駙馬,以後成了皇帝女婿的專稱。

額駙 清朝時皇帝的女婿稱額駙。額駙以公主封號有固倫額駙及和碩額駙的區別。固倫額駙的爵位相當於固山貝子,和碩額駙的爵位與鎮國公同。

固倫公主 清朝時,封皇后的女兒為固倫公主,長公主也封此爵位。固倫公主爵位與親王相同。「固倫」為滿語「國家」的意思。

和碩公主清朝皇帝妃嬪所生女兒封和碩公主,其爵位與郡王相同。「和碩」是滿語「地區」的意思。

福晉 清朝時,親王、郡王及親王世子的嫡妻均稱福晉,側室稱側福晉。親王可有側福晉4人,世子、郡王可有側福晉2人。「福晉」是滿語「妻子」的意思。

郡主 唐朝時,封太子之女為郡主。宋朝,以宗室之女為郡主。明清時,均以親王之女為郡主。

縣主 唐朝時,親王女封縣主。明清時,郡王女封縣主。

郡君 宋朝以前是命婦的封號。明朝以宗室女為郡君。清朝時貝勒之女、親王側室之女封郡君。

縣君 宋朝以前,是命婦的封號。明清時,以貝子女封縣君。

鄉君 清朝時,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之女封鄉君。

文章轉自網路,侵權請告知,第一時間刪除

小圈直播間,各地大咖實戰經驗講解

分分鐘鍾讓你成為帶團高手

精彩不容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遊領隊圈 的精彩文章:

罰2萬,吊銷導遊證!導遊被處罰後,旅遊人炸開了鍋……

TAG:導遊領隊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