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被過度保護的孩子,還有一種是被家暴長大的

除了被過度保護的孩子,還有一種是被家暴長大的

GIF

1

「大人都是不會認錯的,錯的從來都是你。「

朋友說的這句話,大概是很多老一輩父母的寫照。

就像是前段時間,我把記錄王猛這件事及相關社會現象的一篇文章發給我父親,那篇文章的題目是「北大學霸拉黑父母 | 爸媽早已忘了的打罵,孩子一生都記得」

和王猛的被過度保護不一樣,我是一個從小被放養、家暴的孩子。

在現在還有兩個多月就23歲的年紀,我仍然記得四五歲的時候多次被爸爸拿著牙籤或者針扎手指的時候,因為我學他說了一個「滾」字。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中午放學回家沒有飯吃。家裡那時候忙著一個小飯店,媽媽的意思是一切顧客至上,她不願意讓廚師抽出哪怕5分鐘的時間幫我炒一份蒜苔雞蛋。我時常從12點等到2點要去上課,餓得哭出聲來。父母就會嫌我吵鬧,拽著我的衣領或者頭髮,從屋子裡拖拽十幾米到馬路邊連踢帶打。他們說:「你哭什麼哭,嚎什麼嚎,讓客人怎麼看,人家還吃不吃飯。」

這種情況時常發生,在我年幼的時候,時常沒有飯吃,也時常挨打。打的時候我還要哀求他們不要打臉不要打衣服蓋不住的地方,不然我不知道怎麼和同學們解釋。

十歲的時候,我作業里有不會的地方,想問他們。他們忙,晚上睡覺前沒有等到他們回家,於是第二天起床的時候想讓他們教我。我坐在樓梯上,我忘記是爸爸還是媽媽,用二元方程教給我解那道明明可以用簡單方法解決的題。天吶,那時候我連方程是什麼都不知道(至少那時候二元方程還沒在我那個年紀的教學範圍),我說我不會,你能不能想個別的方法,或者仔細給我講講。她講了,我聽不懂。她也許是著急有其他事情,就開始使勁兒打我,然後留我一個人坐在樓梯台階上哭。

你看,十幾年過去了,我連當時打我的是爸爸還是媽媽都不記得了。但是當時那種絕望和難過,我一生都會記得。

這些都只是一些典型的例子,然而那些大大小小被打被罵的例子,可能十幾雙手加十幾雙腳都數不過來。可能是因為清晨要回老家而我在賴床,可能是因為我有個好喜歡的玩具磨著他們想買,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喊對親戚的稱呼讓他們沒有面子,可能是因為我和弟弟吵架他先去告了狀……

再後來我看到他們神情不對勁就先飛速跑回屋子反鎖上門抵住,他們用鑰匙企圖打開,我就在屋裡扳住不讓他們打開,一邊哭一邊瑟瑟發抖。因為這種博弈還弄壞過門鎖和把手。

一切明明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解決和教育的事情,他們通通默契地選擇了暴力。

打完了之後還會跟我說:「你這算什麼?當年你爺爺是把我吊在房樑上用皮鞭抽我的。當時我也恨啊。「

十幾年過去了,歷歷在目。

當時你也恨啊,為什麼要施加在我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講過那麼多道理,為什麼從來不用在自己身上。

然而就算是這樣,當時的我,乃至現在的我,都仍然在想辦法討好他們。

我也想像我身邊的那些同學們一樣,有那麼一雙無論皮子里子都寫滿在乎和愛的父母。

我也想。

超級想的。

2

我考雙百,考第一名,作文被老師當眾誇獎,努力做好在學校的每一份工作,當班幹部,拿各種各樣的獎狀。

我把汗水的獎勵捧給你們看,希望你們可以像電視里經常的劇情一樣,我把抱起來,舉得高高的,再親親臉蛋。

然而我什麼都沒有得到。

還記得有一年,我考得一般,第二。我說我考了第二,母親拿出來兩塊錢說,獎勵給你的。我問她如果我考第一呢?

她說:那就一塊錢唄。

那麼雲淡風輕。

這件事情我記得太清楚,以至於後來,我大學的時候,我媽媽打電話興高采烈地跟我說,我小學五年級的弟弟考了第一名,爸媽給的獎勵按千算。

她的語氣那麼開心,聽得出來是打心底里的驕傲和炫耀。我就想起了當時我的待遇,和現在弟弟得到的有多麼不同。

可能也不是你們不會愛孩子,可能要怪我,怪我在這個「重男輕女」嚴重的農村出身的大家庭里,生錯了性別。

可能也怪我生得太早,你們還太年輕,除了事業,什麼都不在你們的視野範圍里。

童年的時候,我睡下的時候你們沒回來,我醒來的時候你們已經離開,我從來沒吃過早飯,因為你們都忙,家裡的廚房就像是個擺設,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個飯的次數怕是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朋友們有的時候會和我抱怨父母和她們吃飯的時候什麼都要盤問,從學習到老師到朋友到喜歡的男孩,我會羨慕到心裡泛酸。朋友們抱怨父母讓她們放學必須回家,不能玩兒太晚的時候,我會羨慕到胃裡泛苦。

那時候我小學誒,就知道什麼叫做幸福的家庭,什麼叫做缺愛的孩子。

十歲左右的那時候喜歡到朋友們家裡寫作業,我的家裡永遠沒有亮著的燈等我回去。朋友被叫出去餐廳吃飯,我一邊寫作業一邊聽屋外他們在聊天,心裡想著這才是家該有的樣子。

十歲左右的時候,經常在外面呆到十點多,沒有手機沒有聯繫方式,我的父母一點都不擔心我,也不找我。

有的時候我也想測試一下他們到底愛不愛我,是不是像他們說的一樣,我是「垃圾堆里撿來的「,」你這麼丑肯定不是我親生的「。所以試過「離家出走」,鑽進家附近工地的大水泥管子里蹲坐著,從上午蜷縮到日落。

沒有人來找我。

然後夜晚的時候自己拍拍屁股上的塵土走回了家。

不行呀,不管怎麼樣,我好想依賴你們呀,你們不來找我,我去找你們吧。

那時候我不到十歲。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看完的當下甚至哭了出來。

「一氣之下就立刻摔門而走這種任性的行為,大概只有被愛的人才有資格這麼做吧。我外婆家養了一條黑色的土狗,平時就是吃剩飯,不管春夏秋冬晚上鎖在門外。沒人當它是一條寵物狗,也不會溫柔地撫摸它。但是白天解開鏈子的時候,它沒有一次逃離過,我想它一定害怕離開了,也不會有任何人找它。「

可能我就像那條土狗吧。

3

12歲離開家鄉一個人在外地上學的時候,羨慕室友們可以和家長煲長長的電話粥。我也會想家,會想父母,打電話給他們,他們總說忙,通話時間三十秒就結束。

所以後來我就不給他們打電話了,他們喜歡距離感,那麼我也是。

每每看到室友們周日都有家長來看望,帶著各種零食,我坐在床上看著她們,一邊和她們談笑一邊內心獨自黯然。

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再也不喜歡麻煩別人的樣子的呢?大概是十二歲打電話向你們尋求了兩次幫助,你們冷著聲音說:「自己解決」的時候,我就沒再打第三次了。

對別人也一樣了,不想尋求任何幫助了。

我記得還清楚,大一的寒假我18歲,因為我在老家的飯局上說了一句讓父親覺得丟面子的話,回家裡的路上他開著車一臉怒意。然後在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在看春晚的時候,抓著我的頭髮把我從卧室拖到客廳地板上,一陣拳打腳踢。

他那天晚上說的話,我真的是一輩子都忘不掉了。

「就你這個德性,以後嫁人了你老公他家打你,我都不管。你就讓人家打去吧,我不光不管,我還要幫著他家打你。「

就像有什麼東西,一下子塌了一樣。

人們總把家庭比作避風港,我覺得我這艘船,一下子沒有了可以停泊的口岸。

以前就算是你打我也好罵我也好,我也就認了。我還想停在這裡。

那一晚上過後,我就知道,我再也不想停在這裡了。

再也不想。

可能我後來獨自成長得還算出色,總有人在飯局上想向父母取經:「你家喵喵是怎麼這麼優秀的呀?」

他們就會故作謙虛地說:「我家孩子學習從來都不讓人操心。「

每次聽到這句話心裡都不知道該打翻哪種滋味。

是的,你們從來沒有因為學習管過我,不對,打過我。在這個從來沒有過正經大學生的大家族裡,你們也從來沒對我抱過什麼太大的期待值,更何況我還是個女娃娃。但是我從來都認真讀書,也確實會讀書。

我會這麼努力努力努力努力,無論如何也不想掉隊,甚至努力出廣泛性焦慮症來,都是有原因的。

如果說一開始是為了討好你們,讓你們看看我有多厲害,快來親親我。

那麼後面就是在相當早的年紀,我就意識到了,讀書是我唯一翻身的機會。

——是唯一能讓我感覺到自我價值、被別人欣賞的機會。

——唯一離開父母身邊的機會。

我也很羨慕父母朋友家裡的那些恃寵而驕的孩子,不在乎讀書的價值,因為本身在父母那裡,他們就得到了被認可的價值。

我沒有,我要自己找的。

跌跌撞撞一路自己摸索過來的時候,變成了一個無敵獨立、理智到可怕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還得謝謝父母。

但是時常沒有安全感,時常焦慮。作為一艘沒有口岸可泊的船,我的油量有限,我要靠一己之力賺下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港口,在那以前,每條路都不能走彎。

我總想著人生可以試錯的機會很少,選擇總是謹慎,因為我沒有後盾也沒有鎧甲。焦慮感是經常的,沒有安全感是隨時的,對人的不信任感和懷疑是伴隨年齡逐漸增長的。

二十歲出頭的小姑娘帶著中年已婚男人的功利與焦慮感。我自己都為自己感到悲哀。

4

說回開頭,我把那篇文章轉發給我父親之後,他是這麼回應的:

「閨女:爸爸也反思,確實存在粗暴,那時咱們家正在艱難時期,掙扎在貧困線上,難免帶給你負面情緒,所以爸爸也在成熟,但,像你發的這個反應了一個個體,他把負面放大了,忽略誰把他養育成人,誰把他送進北大,誰培養他高額留學。嚴厲,可以說苛刻,節約可以說成小氣,關鍵是你如何看?不要把自私放大。沒有不疼子女的父母,但可能表達愛的方式不恰當。或表達錯誤。閨女,不要老想,人人為我。要想一想,我為人人。我小時候挨的揍還多,我現在想起來:是那時,自己淘氣。另外父母不會溝通,只會棍棒交流。典型的中國式:打是疼,罵是愛。但,我們沒有扭曲,感恩父母,在他們的教育下,知道了感恩社會,感恩周圍的朋友。「

當時有點哭笑不得。

「打是疼,罵是愛「,是多麼萬金油的一句話啊。然而你知道嗎,當我回顧我的挨揍史,我發現90%以上的真實原因都是他們自己生氣了,而不是我這件事情真的大錯特錯。

我餓了哭泣,他們嫌我吵,打我;我沒給他們面子,打我;他們做題方法太超前我不會,他們失去耐心,打我;我惹惱了我弟弟,打我……

這些打我的理由里,哪些真的跟「疼愛」有關呢?

真的疼愛我為什麼又偏偏忍心讓自己的七八歲的女兒餓肚子到哭泣呢?

我今天看到一個問題,【你怎麼看待14歲女兒和男生早戀開房被父親毆打至尾骨骨折一事?】我覺得這種事情,父親打下去的真的是疼愛與失望。但是我父母用的「打是疼罵是愛」,是開脫的借口。

我從來都知道他們辛苦,他們努力,從真正的一窮二白奮鬥到現在還算可以的樣子。他們在事業上真的太努力太努力了。我仍然記得母親創業初期一天只睡三兩個小時的那段時光,也記得父親喝不了酒卻在不得已的飯局上硬撐,酒精中毒打點滴的種種事件。他們是很厲害也很牛逼的人,把一個掙扎在貧困線上的整個大家族,靠兩個人到力量,拉扯到平均線上,他們的發家史,可以寫成一部勵志小說。不僅如此,他們待人真誠又善良,憨厚又老實。

怎麼說呢,除了不會教育孩子,其他一切技能加點都是完美。

作為陪他們從貧困一路走過來的整個家族裡最年長的孩子,我從來都知道他們的難處。所以我在留學的時候,想方設法想要節省學費。我每個學期修很多學分,每天精神都在緊繃地學習和趕無數的due,就是為了拿身體和精力來換提前畢業和最後一個學期少一點的學分費。

我在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關心他們。

然而我當我結束了第一個學期,完成了幾門重課,拿了不錯的成績,又拿了實習offer的時候,跟母親報喜,她說的卻是:

「那挺好啊,以後可以帶帶你弟弟了。「

「以後就你和他最親了,你要帶帶他。「

對不起,當時我真的有點爆炸。

她最關心的,不是我這一個學期有多麼多麼累,不是我這學期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頭髮有沒有好好睡覺吃飯,而是她的寶貝兒子。她一直都那麼關心那麼疼愛的寶貝兒子。

真的挺難過的。

我知道我這樣想不太對。可是,難免有對比。

我外地上學的時候,父母從來沒去看過我。我一個月回一次家,每次都是我一個人,扛著到我腰高的亞麻袋子,輾轉公交車和大巴回家,手上被勒出一道一道紅印。後來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力士。

初三高三的時候,我得求著父母去看我。

我還特別感恩,初三過生日的時候,我媽給我送了一次中學唯一的一次蛋糕。我拉著她的手唱了一整首《媽媽我愛你》。這首歌我練了好久。

然而我弟弟在外地上學的時候,媽媽每周都去看他,但凡他回家或者回學校,必須專車專程接送。

小時候對我非打即罵,而現在弟弟成為了問題少年,成績墊底性格也封閉,跟父母鬥起來的時候,他把自己反鎖起來,媽媽站在門外哭。

「兒子你不要這樣啊,媽媽擔心啊。「我當年那個盛氣凌人的母親,恨不得把我吃了的母親,在我弟弟面前手足無措得像個孩子。

我在隔壁屋,對比自己的童年待遇,感覺十分諷刺。

恨自己不是男生。不是個兒子。

5

臨出國前,在飯局上我已經可以笑著當著他們的面說起來他們對我的拳打腳踢和冷漠,笑著說起來他們每每對我的高聲咆哮。

像講別人的故事,嘲弄的語氣像是在複述一份荒誕的喜劇人生。

他們說:「我都不記得了,你不說,我想不起。」

長大之後對很多事情看開了很多,也包容了很多,也就慢慢理解了很多。

但是我雖然理解父母的壓力與苦惱、年輕與冒失,但是抱歉我卻沒有辦法把任何打罵和冷漠當成是愛的饋贈。

我感恩他們對家庭付出的青春,卻永遠無法在他們在對我的培養上感恩戴德。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會說,要不是他們的嚴厲與冷漠,你成為不了現在的你。

我只能笑笑。

「挫折「其實不是最有利於人成長的,那是跌倒再爬起來的人對自己的寬慰。什麼最讓人成長,是順境,是資源,是堅實後盾般的愛。

我本來可以成為更好的人,本來可以有又陽光又溫暖的性格,可以從來都沒得過抑鬱症和焦慮症。

前段時間,認識的人在群里聊了聊他們見過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白富美,那種溫潤的氣質教養。

我一輩子都難有。

不是說富如何,而是我羨慕她們家庭的教育,羨慕她們父母眼界寬廣所帶來的既開明又溫柔的家庭環境。

還記得小時候挨打的時候,我一邊哭一邊躺著看天空,心裡想著,我一定要離開這個地方,一定要離開得遠遠的。

迄今為止,我這個願望實現得不錯。

6

後來長大後也慢慢認識到了一些有相似遭遇的少年,有的比我經歷的還要更慘些,有的家庭裡面被打罵的不僅是孩子,還有母親。這些孩子裡面,有的人已經和家庭決裂了,再也不回家,就跟王猛一樣;有的人表明了以後對父母只盡贍養的義務,但是所謂的愛真的是不想給出分毫。他們掙扎著變成了還算不錯的人,倔強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渴望擁抱又渾身帶刺。

我相信無論是事主王猛,還是我認識的一些朋友,還是我本身,都在年幼又脆弱的時候,體會到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而父母卻從來意識不到他們認為的無傷大雅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

或者說,他們並不關心,他們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這幾天在讀Primal Leadership,裡面講到優秀的領導者會「共情」,會讓員工感覺自己被理解並且被關心。父母,作為孩子童年時期的風向標與燈塔,又何嘗不該這樣要求自己呢?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糟糕的領導者是"dementors" leaders, who drain peace, hope and happiness out of the air around them. They have no idea how destructive they are. Or they simply don"t care.

(「dementors」,攝魂怪,《哈利波特》里的反派怪物。凡是此物經過的地方,都會被吸去快樂,讓你想起最可怕的事,並且他的兜帽下面的「嘴」會吸去人們的靈魂。)

糟糕的父母也是這樣的。

「They have no idea how destructive they are. Or they simply don"t care.「

深以為然。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或者你即將迎來人生中的一位嬰孩,能不能答應我,好好愛你的孩子。在你的孩子眼神清澈的童年與少年,他看著你就像看神明。儘管人生兇險,但是你可不可以盡一份神明的職責,讓他感覺無論世界如何,他還有一身鎧甲,有一雙後盾,有一個港灣,有一盞溫暖燈光,有一個家。

希望你好好待你的孩子,因為那些所有你以後會忘記的傷害,所有你覺得不足掛齒的小事,其實他一生都會記得。

等到那條沒人疼愛的土狗會自己捕獵食物的時候,它也許真的會在哪一天跑掉。當你對著人去樓空的狗窩有些感傷,想要把這條土狗找回來填補這份陌生的空蕩感的時候,它大概已經撒開歡兒跑在公路、村莊、叢林、山野和森林了。

它有新認識的朋友,有自己搭建的新房子,有自己的狩獵方法,還有一份沒有被探索的精彩的世界。

它對世界狂吠也在世界狂奔,也許後來就已經不想再回頭去看看回家的路了。

答應我,在他把自己比喻成一條狗之前,就讓他認可自己仍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值得被愛的人,好嗎?

作者 | 王大喵

文章來源:知乎

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IMINGLE

陪你一路成長

不失初心 不忘初衷

微信號 : iMingle0901

新浪微博:@叫劉天霸的小奶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Mingle 的精彩文章:

去了日本,我想來談談環保這件大事

TAG:iMin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