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崔力:找回真意

崔力:找回真意

崔力

1997-2001年,就讀於重慶師範學院中文系。2002-2005年,西班牙哈恩大學教育學專業。2006至今,重慶日報攝影記者。

這世界變化確實快,比崔健唱歌的年代還要快,快到讓身處社會前沿的媒體一線記者都會有迷失感。幸好,生活這本大百科全書會適時對我們耳提面命。見賢思齊之心人皆有之,就職於重慶日報的崔力也崇拜業界榜樣,同時又能腳踏實地地跑社區拍小事情小人物,從柴米油鹽中尋得真意。

2017年7月29日,重慶市渝北區冉家壩,暴雨中送餐的外賣騎士。

2017年2月8日,重慶市南岸區洋人街,遊客在觀看徒手攀岩。重慶獨特的地理地貌吸引著越來越多國內外遊客的到來。

中國攝影報:你已經當攝影記者十幾年,為什麼在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中說「把自己丟了」?還有,你說的「不會拍照」指的是自身瓶頸呢,還是看到什麼照片刺激了你?

崔力:算起來從事攝影記者已經12個年頭。以前,我們常說攝影記者需要把新聞拍得一目了然,讓讀者一眼就能看到他想看的東西。所以,我們更多的是在單純記錄,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照片的形式感或者叫炫技上,而少了自身對事件的解讀、對世界的看法。特別是我這種專跑社區街道的小記者拍的身邊瑣事。在全民皆攝影皆記者的時代,這種沒有思想和隱喻,只是好看的照片太多。這就是我說把自己丟了的原因。當你突然覺得需要表達自己,需要改變一種已成習慣的攝影方式,需要去找更多元素來烘托想法的時候,就突然發現自己不會拍照了。

中國攝影報:從困惑中找到答案,你花了多久?是什麼人什麼事點撥了你嗎?

崔力:兩三年吧,這幾年一直在困惑這個問題,直到去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迎頭打在臉上的時候,逼著自己把工作節奏放慢,開始更多和外界接觸,跟其他攝影師學習交流,才慢慢體會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這裡要感謝他們,讓我看到了攝影的多樣性。

2017年7月19日,重慶市兩江新區幸福廣場,暴雨中隨清潔工母親回家的留守兒童小紅。

2017年11月8日,重慶市,洗完澡的兒子等著我給他拿浴巾。

中國攝影報:為人父之後,再面對兒童相關題材,你是怎麼拍攝與採訪的?比如你那組留守兒童進城跟父母過暑假的作品。

崔力:其實並不是為人父之後才開始關注兒童。從最早入行,我就很喜歡拍小孩,因為不管是新聞照還是宣傳照,孩子們在面對鏡頭時永遠是坦然和真誠的。當然,這幾年自己有了孩子,會看到更多的東西,是以前可能不太理解的。還有,逗孩子的本事肯定突飛猛進。所以我在採訪前會先通過他們的父母了解孩子,然後開始和他們在一起生活,聊天,玩耍,讓他們對我熟視無睹。然後,愛怎麼拍就怎麼拍了。

中國攝影報:「都說照片是我的作品,其實它們只是我的回憶」,你這句話讓很多人心有戚戚然。請問怎麼理解攝影記者這一獨特個體對社會現實的擷取、立場與傳播?

崔力:其實我的意思是:攝影最基本的功能是記錄,我們不過是截取了別人或者自己生活的切片而已,就像寫日記。如今看10年前拍的照片,就能記起當時的人和事。至於說「作品」,和兒子比,哪張照片敢叫作品呢,哈哈哈。

2017年7月31日,重慶市解放碑,阿森坐在繁華市區的路邊吃刨冰。

2017年8月16日,雲南省香格里拉市格咱鄉納格拉村,當年的支教老師——重慶人鄭昆在安慰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吾傑拉初。雖已過去10年,但鄭昆仍用自己的方式幫助著這些藏區貧困學生。

中國攝影報:如果可以自由選擇,願意在哪類平台傳播自己的作品?不限數量的話,順序應該怎樣更理想?

崔力:我是在紙媒工作的,不算老也不算年輕,對目前紙媒或者傳統攝影記者的生存現狀有最直接的認識和感受。對一個攝影記者來說,特別是在這個快讀時代,網路的傳播效率,目前來看肯定是優於紙質媒體的,紙質媒體並不指代傳統媒體。我所在的重慶日報現在也有自己的雙微、網站以及旗下幾個app。但是無論是網路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傳播的前提還是得看內容的力量,所以單純討論載體或者平台,我覺得略顯片面了一些。

中國攝影報:平常看微信多嗎?如果是,可否推薦些常看的微信公眾號?它們吸引你的原因是?

崔力:很多,既是我的學習之地,也是我的線索和資訊來源。重慶日報是必須要看的,其次還有拍者(新京報)、快拍快拍網、拾城、圖蟲、米拍、sir電影。都是和影像有關的。一位「帶頭大哥」說我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攝影思考太多,對人生思考太少,所以拍不出好照片。我覺得他說得很准。

2017年4月14日,重慶市渝中區南橋頭,消防戰士在水龍的掩護下深入火場清理余火。

2017年11月5日,重慶市渝北區花園新村,理髮店的里里外外與老老小小。

中國攝影報:如今是線上傳播的時代,唯流量重要,那麼,傳統的出版、落地展覽這些方式,對於攝影來說,比重佔多少?還需要做嗎?

崔力對我們這種用數碼相機拍照的攝影師來說,照片不洗出來就是個二進位文件。只有把它沖印或者微噴出來了,那才是照片。比重不好說,畢竟是數字時代,我們只能委曲求全。但是如果有機會或者有條件,我肯定願意做。

2017年9月13日,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光明村,村民和村幹部在一起召開貧困戶民主評議會。

崔力推薦

2017年6月14日,英國西倫敦一棟公寓發生嚴重火災,現場濃煙夾雜著火焰,消防員全力撲救中。托比·梅爾維利(Toby Melville) 攝影

崔力說:

這是路透社的年度最佳照片之一。我不了解新聞背景,單就畫面來說,這個有點像我們以前同城媒體的橫向比較,有個說法叫——同題落敗。在幾個通訊社的年度照片中都出現了這一新聞,我認為這是最好的一張。因為它特別像一張人臉,火魔的形象躍然紙上,有了一種宗教的神秘感。

本報記者黃麗娜采寫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10期·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佳作 天下美三清
圖片點評 密中求「序」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