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你再說「隨便」,我可當真了

你再說「隨便」,我可當真了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










一個凡事都張口說「隨便」的人,

一個不愛表態的人,


其實是在主動放棄獲得理想結果的主動權。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

LinkedIn


微信ID:

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向來不憚以「毒舌」標榜自己的金星,


成為近期《吐槽大會》的焦點,


這也是她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回應「毒舌」二字:


很多人說我毒舌,我毒嗎?


我毒,我承認。


在如今這個推崇中庸的社會裡面,


大家都習慣了不痛不癢,


真實和獨立聲音簡直成了一件稀罕的物件。


這種情形在生活中實在是太普遍了:


去理髮店剪個頭髮,


髮型師問要怎麼剪,


通常你沒有清晰想法就會說一句「隨便」,


結果剪出來的結果是「隨便」得不忍直視;


和朋友約個飯,談到去哪裡吃的時候,


為了表示洒脫,你直接說一一「隨便」,


結果當朋友定了一個堵車三小時的地方,


你吐了一口老血。


事實上,在特別不愛主張主權的中國人際關係中,


說「隨便」很容易,


像金星那樣「毒舌」卻顯得很困難。






1

「隨便」,其實很複雜




如果你在餐廳刷信用卡消費需收1%的手續費,


那餐廳應該怎麼告訴客戶呢?


一種說法是,刷信用卡要收1%手續費;


另一種說法是,現金支付可以減免1%。


結果,大部分人會把減免1%看成一種優惠,


而把加收1%的手續費看成一種打劫。


這個案例說明,


一模一樣結果的事實,


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就會讓人get到不一樣的點。


在工作忙碌時,


每個人都會很厭煩啰嗦的傢伙在自己面前滔滔不絕陳述各種方案。


為了儘快終止談話,


極度容易脫口而出的便是「隨便吧」「你看著辦吧」。


讓我們再來看看接收方的內心,


他可能是這樣想的:


這個人的工作標準比較低啊,


我下次可以做得更隨便一點;


這個人對待工作也太不認真了,


以後不跟他合作了;


這個人很好相處啊,


我明天要請他吃飯繼續跟他叨逼叨……


某些心理學家認為,


一個凡事隨便的人有四重意願:


第一是表示尊重對方;


第二是對事厭煩;


第三是有不滿意,但是懶得跟你爭;


第四是不動腦子不想負責。


看吧,你說的「隨便」,


可以反饋的信息量太大了。


它不一定只是表達了你想結束這段對話的傾向,


它還有更多不確定的浮想聯翩。


在這樣的前提下,


看看手錶溫和而堅定地說「我馬上就有一個會議,不能跟你聊了」,


或者「我比較忙暫時不討論這個問題了」的明確拒絕,


會比一句委婉的「隨便」表達得更加清晰。






2


不隨便說「隨便」是高情商的體現




紐約馬里斯特大學調研所,


最近以電話採訪方式調查成年公民,


票選最令美國人反感的辭彙。


「隨便」一詞以47%的得票率位居榜首,


次之的是25%的「你知道」。


參與調研的人認為,「隨便」一詞,


雖然是一個結束爭論的用語,


卻在言語中透露出一種漠然和事不關己,


這樣的態度是熱情認真的美國人特別不能接受的。


所以,你用「隨便」來表示拒絕,


聽者不但聽不出來,


還會認為你沒有態度。


懶得爭辯可以用很多種方式結束來表示不滿,


而且看上去比說一句「隨便」高明得多。


2014年中國自媒體年會上,


「雕爺」孟醒,


面對大眾對「雕爺牛腩」口味的質疑,


用了非常巧妙的說法。


他說,「那不是給屌絲吃的」。


暗含著的意思很明顯:


咱們這個牛腩可是給中產階級吃的,你們可以閉嘴了。


一句話結束了對口味的爭辯,


並且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而國民老公王思聰更是聰明:


2017年某段時間,


網友在微博上談論「王思聰已經100天沒有更新微博」的情況。


王思聰沒有正面回應,


直接在微博上對一個人的微博點了贊。


而那個人的微博上寫的是:


哥們兒,我真的他媽是懶得理你。





你看,通過迂迴方式表示不滿,


既不傷害彼此的情面,


也比雙手一攤、雙肩一聳,


說一句「隨便你」更加有意思。






3


被「隨便」兩個字削減的是你的深度思考




美國作家羅傑·費希爾寫過一本書,


叫做《橫向領導力》。他提出:


真正的領導者,並不需要職位。


一個目標清晰,計劃明確的人,


哪怕沒有權力也能影響身邊的人成事。


而在職場中總是四平八穩、不擔風險、從不表態的人,


又如何去影響別人推動工作呢?


事事「隨便」好相處的人,


似乎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在表達第四種意思:我沒思考,我沒主見。


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企業里最不歡迎的「差不多先生」。


胡適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


小時候差不多先生的媽媽讓他買紅糖,


他卻買了白糖,他說不都差不多嗎?


在學堂,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什麼省?


他說是陝西,先生說是山西,


他說陝西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差不多先生非常好相處,


就像現在的「佛系」思維,減壓又隨和。


但是,站在管理的角度,


差不多態度實質是在去掉「認真、積極、思考」的標籤。


如果連陝西和山西都沒有動力去搞清楚,


那還有什麼動力搞清楚微積分和分子式呢?


還有什麼動力做出超出公司期望值的工作呢?


所以,如果長著腦子的人不僅僅是為了看上去健全,

的確該思考嘗試去要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表達態度似乎是國人最欠缺的一門實操課。






4


「隨便」代表的是被你放棄的主動權




暢銷書作家珍妮弗·L·斯科特,


在《跟巴黎名媛學氣質》中,


講述了「生活在巴黎,我所學到的n個秘訣」。


其中一條秘訣就是:讓你的衣櫥只有10件單品。


她認為,讓衣櫥隨便擠滿衣服,


證明你穿衣並沒有個人風格。


換言之,


珍妮弗講的是一個通過表態獲得主動權的過程。


現在的年輕人,


喜歡以「我不是個隨便的人」來標榜自己,


殊不知,需要行動的時候都「很隨便」。


一個凡事都張口說「隨便」的人,


一個不愛表態的人,


其實是在主動放棄獲得理想結果的主動權。


特別喜歡正能量男神抖森說的一段話:


我,或者我們中的很多人,


對於很在意很看重的東西,


往往會想要表現得不那麼在意。


因為彷彿表現得不那麼在意,


失去時就不那麼難受和狼狽。


可因為害怕就不敢用盡全力去爭取,


便更容易失去。


不要迴避自己的情感,


該來的才更能如約而至。


所以,在任何一個需要你袒露慾望和態度的場合,


大大方方站出來,


說一句「我要這個,對,我想得到它」,


這一點都不丟人。


不隨便是一種認真的態度,


而這個世界只會善待對慾望認真的人。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歡迎轉發個人朋友圈。


微信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孝敬,叫吃光媽媽做的菜
讓孩子見見世面,到底有多重要

TAG: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