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硯邊絮語:技術型畫家和學養型畫家

硯邊絮語:技術型畫家和學養型畫家

技術型畫家和學養型畫家

為什麼我們評判中國畫的藝術成就時,總是那麼苛刻,總是那麼不近人情(其實又是最近人情)。技術型畫家和學養型畫家不同,前者是用激情生命來滋養藝術,後者是用學養生命來滋養藝術,前者很快便能發出炫目的藝術之光,但也很快就會把自己燃燒掉,成為文化藝術旅程中的匆匆過客;後者則能厚積薄發,老始功成,為一代宗師巨匠。因為繪畫,不僅只是手藝活兒,它更要修養,更要人格,更要學識。齊白石、黃賓虹這兩座高峰便是明證。

詩書畫合一

一般而言,中國畫只要沿著詩書畫合一的路向攀登,只要一個畫家能堅持不懈,反覆研磨,反覆鍛打,反覆萃取,其畫面語言將愈老愈純,愈老愈精,愈老愈深厚,愈老愈自由,愈老愈活潑,愈老愈天真,愈老愈見光華,所謂「熔鑄諸學於一爐而集大成者」即此,所謂「道法圓融者」亦即此。不必說五代的荊浩、關仝,也不必說宋初的李成、李唐、范寬、王希孟,更不必說「元四家」、「明四家」和「清四家」,乃至徐渭、石濤、八大、程邃,就說現代的齊白石、黃賓虹,一位是花鳥大師,一位是山水大師,均能在晚年變法而至「鳳凰涅槃」。

貴在內美

內在美則是一個人的氣質、風度的自然流露,這種美才是真正的美。《禮記·樂記》有云:「和順積中,而英華髮外。」內在美髮於外,才是藝術的真諦。清人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云:「凡事物之能垂久遠者,必不徒尚華美之觀,而要有切實之體。」他批評:「今人作事,動求好看,苟能好看,則人無不愛,而作者亦頗自喜,轉轉相因,其病遂至不可葯。」這就是追求形式美的結果。形式美就像一個人的服飾美,未必有內在的東西。

同理,藝術的價值並不在於領域上的拓寬和新鮮,而在於有了自家樣式或語言風格後如何拓深和拓高。藝術深度即是技巧的難度和飽和度,是長期依「法」鍛鍊出來的功力。藝術高度則是畫面中所有「零部件」包括點、線、面、空間、色彩,特別是線條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黃賓虹、齊白石一筆拉出的線條,所傳達出的人生況味和文化意蘊,是我們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對中國傳統文化愈認識,對繪畫「內美」的追求則愈熾熱。

關於審丑、審美

美術,首先是美,其次才是術。術是為了表現美、傳達美。好的藝術品,應該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提升人類的精神境界,是美的守護神而不是破壞者。從本質上而言,藝術是為了求得人對自然的精神超脫,是人類美好情感的表現,它是愉悅感官、陶冶情操和提升精神的。中國畫在自古以來就不畫砍頭、流血的血腥場面,甚至不會描寫那些所謂宏闊的戰爭場景,在畫家們筆下,都是美好的景緻,是美的召喚。

其實,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美學都告訴我們:快感不是美感,醜態更不是美感,美是對人的提升。一切優秀的文化藝術都是歷代大師辛勤架設的提升人們生命品質的階梯。

快與慢

寫大草,畢竟是用激情來燃燒生命,是用生命來換取藝術,其可貴處,是藝術獲得了個體生命最豐富、最飽滿、最細膩的呈現和表達,它真誠、熱烈、高昂,乃至高貴——這固然是一種美麗,但激情是光,是熱,即使再璀璨,畢竟有燃燒耗盡的一天——而且,這一天往往會比一般的藝術家來得快一些。

把生命的節奏慢下來,這樣,才不至於在狂放的激情下迷失自己,在眾多的誘惑下降低自己。如何才能忠於自己的內心,只有靜下心來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想要避世以尋求內心寧靜的時刻。

有了這「慢」,也就有了這「靜」!慢下來,便靜下來;靜下來,便能聽見自己的聲音,聽到內心的召喚,然後,繼續以「慢」來修行,展現出一種藝術上的從容不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藝境·同行」中澳當代藝術展亮相悅美術館
中國當代藝術名家賞鑒:畫家楊歡慶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