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好書畫:元 唐棣 佳作八幀

中國好書畫:元 唐棣 佳作八幀

唐棣(約1296-1364),字子華,號遁齋,祖籍錢塘(今浙江杭州),元代畫家。因先世在吳興做官,故其自稱為吳興人(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唐棣1352年所作《滕王閣圖》,落款時自題「吳興唐棣子華」。),大多數的典籍附從其說。至其父唐清,時在元初,贈承務郎,任歸安(今浙江湖州)縣令,舉家遷徙歸安。

唐棣幼年聰穎好學,文思敏慧,能詩善畫,有「奇童」之稱,為趙孟頫、馬煦賞識,弱冠時便拜趙孟頫為師,常出入趙府,交往益深。不久馬煦升為刑部尚書,遂攜唐棣至京,延佑初進薦仁宗,以繪畫侍奉宮廷。在嘉熙殿畫屏風,「揮灑立就,天子稱賞」,待詔集賢院,因而有機會遍覽歷代書法名畫。此時趙孟頫也奉召至京,任翰林侍讀學士。唐棣在朝廷中與文臣交往,詩文、書畫得到虞集、偈傒斯、趙孟頫指授,技藝更趨成熟。元文宗天曆二年(1329)應詔在南京龍翔寺繪製畫壁,至順四年(1333)第二次北上大都,奉詔在宮廷作畫。在郴州、處州、江陰、嘉興、休寧、蘭溪州、吳江等地均做過官,工山水,近學趙孟頫,遠師李成、郭熙,亦工詩文,晚年返鄉埋頭讀書作畫,生活較凄苦。所以,從其一生的經歷和所為來看,他屬於中國的傳統文人兼職業畫家。不過他的畫名顯然遠高於其文名。

《霜浦歸漁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棣筆下的《霜浦歸漁圖》:太湖深處,石靜松秀,漁夫顧盼,收工暮歸。其實,這本是一種中國畫傳統的歷史題材,而且畫家亦已經離開我們有數百年之久,其本人也多次表現過相同的題材,可我們今日相見,《霜浦歸漁圖》依然有種撼人心魄的震撼感。這就是歷史名作的魅力之所在:它們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黯淡無光,相反卻越加光彩奪目,給予我們以常見常新之嘆! 圖畫坡石間喬松、枯木及雜樹叢立,暮色已起,林邊小徑上漁人負罾罩等漁具罷漁而歸。叢樹佔據畫幅的主要部分,遠處的叢林樹梢在雲靄中隱現,令人遐想。樹石法自郭熙。並立的喬松,虯曲多節疤的枯樹, 雜樹樹葉或用夾葉法,或用漬點法。人物線描熟練準確,形神俱得。作者雖為文人畫家,仍具相當寫實功力。坡石的勾皴時見鬆動的飛白乾筆,是時代使然。

松陰聚飲圖 上海博物館藏

圖繪數人在樹下聚飲的情景。河畔長松高聳,樹後露出茅屋數間。松蔭下四位長者席地而坐,面對酒缸正在舉杯暢飲。旁有兩人手捧壺盤侍候,一人抱矮案前來。河中露出坡陀松林茅舍。隔河崗阜起伏,還山隱約。圖中描畫對飲者解衣,不矜禮儀,生動地表現出樹民野老酒酣與豪的生活樂趣。唐棣曾投趙孟孚門下,學者詩文繪畫。此圖崗巒坡石筆墨圓潤婉和,頗有趙氏遺法。長松的勾皴蒼勁精巧,細枝形似蟹爪,則脫於郭熙。 畫幅中自題「元統甲戌冬十一月吳興唐棣子華制」。下鈐「唐氏子華」朱文方印。甲戌為元統二年,即公元1334年,時作者年三十九歲。此圖屬早年之筆,故較多保留著師承前人技法的痕迹。

攜琴遠眺圖

畫中遠山靜卧,近處峻石崚立,松木挺拔,一高士攜琴緩步松蔭之下,淡然遠望,盡顯文人孤傲之氣。此畫筆法古雅。款署「至正九年秋八月(1349年)上浣。吳興唐棣子華制」。左側鈐「焦林」、「不負古人先告人」印。

煙波漁樂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溪山平遠,雲霧瀰漫,在一片寬闊的河口上,漁夫捕魚的情景。有兩艘漁舟行駛於江心,漁夫手持魚網,在河中撒開,擴張成優美的圓弧形,另外兩艘漁舟停駐岸邊,一婦女正在進行炊煮。從漁夫身上穿的蓑衣和受強風吹折的樹葉,可以看出此刻正風雨夾帶,但是漁夫卻沉浸於工作中,臉上露出滿足、安適的表情。

《滕王閣圖》卷 (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唐棣傳世作品有元統二年(1334)作《林蔭聚飲圖》軸藏上海博物館、至元四年(1338)作《霜浦歸漁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圖錄於《中國繪畫史圖錄》上冊;《攜琴遠眺圖》軸現藏四川省博物館;《雪港捕漁圖》軸藏上海博物館;《雲浦駕舟圖》冊頁、《仿郭熙秋山行旅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朔風飄雪圖》

此作為唐棣57歲時作品。從整體風格取向上能推斷出是其風格變化中的一件力作。全副轉纖巧而渾樸,易精微而磊落,自然明潔,平淡天真。畫面構圖也拋開了「李、郭」圈囿,以「近坡遠山夾一水」為基本布局方式。這是受同時代「倪、吳」風格影響的重要展現。畫作用筆秀潤且富於力度,不類其它作品的精巧細弱。唐棣受趙孟鈑跋旖簿炕婊摹笆樾蔥浴保綣頤牆端販縉┩肌泛駝悅項《鵲華秋色圖》作比較,自然能看出藝術格調上的趨同。唐棣雖在心靈上沒能完全走入文人懷抱,但對「書寫性」的認同將他與同時代的文脈拉近了許多。

畫中,近處坡岸,怪石林立,蒼樹挺拔,溪流迴轉其間,與江面氣脈相通。對面高崖嶙峋,主峰聳立。峰間一掛飛瀑傾斜而出,瀑底霧氣迷濛,冥渺幽寂。江水以「之」字形漸遠漸隱於煙林遠岑之中。崖岸幽谷間古木錯落,寒屋攢聚。樹梢「鹿角」與「蟹爪」並用,俊朗多姿。畫中峰巒山石,參以北宋郭熙的捲雲皴,渲染入微,層疊多變。因是描繪雪景,唐棣在渲染天水之餘以焦墨打點於峰巒之上,又用白粉敷點,營造出片片飄雪,意象之美極為巧妙自然。且江面微波,若有風來,更添寒意。一舫暖舟橫于波間,一童於船頭奮力撐篙而行,另二童於船尾力搖櫓舵,船艙內的高士卻於其間雙手抱胸,焚香靜坐,動靜相合處雖朔風飄雪卻一派悠然。

《雪港捕魚圖》 上海博物館藏

從繪畫技法上來觀察,唐棣的藝術傳承了北宋的李成、郭熙風格。宋初畫家李成開創的筆勢堅韌爽利,墨法明潔精微,煙雲變滅,瀟洒清曠的畫風,幾乎風靡了整個北宋。這除了技術上的高度成熟之外,其善於營造的平淡清遠的意境,似乎更適合自晉唐以來士人們「澄懷觀道」的理想追求——而這種追求,幾乎構成了一部中華繪畫史的精神脈絡。其後郭熙蟬蛻而出。宋神宗特別賞識他,20年間,恩寵有加,將宮中所藏漢唐以來的名畫都拿出讓郭熙鑒賞,並一一品第。這也就大開了郭熙的眼界,使他有可能在取法李成的同時,自抒胸臆,而將李成畫風推向巔峰,獨步一時。

我們觀賞唐棣之畫作品也多作林木窠石、峰巒起伏,有高遠、深遠、平遠山川之勝。畫往往以工筆為主,而又有多種變化,運思布局細密精整,法度嚴謹,筆墨豐潤,有雄偉的氣勢。畫面有的取近景布局,有的則取全景構圖,多有林木參天,窠石流泉,寫盡山水之勝,人物刻畫無論點景或是作為畫眼,均細緻刻畫,一絲不苟,樹石筆法遒勁秀潤,皴染細潤、筆法堅定,山石質感極強,這些都是李成、郭熙畫法的特點與精華所在。

仿郭熙秋山行旅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儘管唐棣和歷史上多數文人畫家一樣,是以書畫為餘事。但從他留下的畫作《霜浦歸漁圖》、《林蔭聚飲圖》、《雪港捕漁圖》等來看,唐棣的繪畫深得「李、郭」流派精髓,可列入元代大畫家行列。與唐棣同代的知名畫家中,宗法郭熙而卓有建樹者,還有曹知白和朱德潤,但是,曹學郭熙,偏以枯淡蕭疏;朱學郭熙,則流於簡略草率。唐棣的繪畫也有變格的時期,他晚年曾溯流而上,深入取法唐代董源。元代張羽在《靜居集》中描述:「唐侯本是震川秀,愛畫彷彿董與李。」在其65歲所作的《岸闊帆懸圖》上也有「用北苑法寫王維詩意」的語句。可見唐棣晚年是有意向董源靠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2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繪畫:斑駁的陽光和明亮的女郎
每天古書畫:清 羅漢涉水圖和菩提葉羅漢彩繪

TAG:書畫藝術收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