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美五代機這關鍵技術學自法國二代機,俄至今沒能力學會

中美五代機這關鍵技術學自法國二代機,俄至今沒能力學會

這二代機的輪胎技術至今引領中美五代機

作為傳統航空工業強國,法國在歷史上多次開創極為關鍵的航空技術,是現代航空技術的引領者之一;他們在巨大爭議中以驚人勇氣完成的突破,相當多時候,即使美國也是心服口服的追隨其後。

比如現在高性能飛機,普遍要使用航空子午線輪胎。現在航空級的子午線輪胎僅有5個國家可以製造——法國、美國、英國、日本,以及中國。沒有蘇聯,沒有俄羅斯。

截止到幾年前為止,中國航空子午胎突破報喜時,俄羅斯仍然未掌握航空子午胎的製造技術;而在近幾年中,筆者也一直沒有看見俄羅斯的相關突破新聞。

航空胎結構

簡單的說,輪胎雖然主要材料是橡膠,但是僅靠橡膠本身的強度,根本無法承受內部的極高壓力——特別是在承載巨大重量以後,高速與地面劇烈摩擦、接受巨大的衝擊和減速制動的情況下。

因此在橡膠中,輪胎一定要加入尼龍、鋼絲等高強度材料作為簾線編製成的網簾,利用它們作為主要的承力結構,提升輪胎的強度。

斜交胎

注意夾角

傳統上,飛機使用的輪胎都是斜交胎;它不同層數之間的的簾線之間是以斜向角度交錯布置的,一般在30-60度之間。在飛機輪胎上,這種設計擁有成熟,而且側向剛性好——高側滑的時候,輪胎不容易變形後從輪轂中脫出;而且下沉量小——這又進一步提高了輪胎的側向穩定性。

子午胎出現以後,它能否應用在飛機上,在當時西方國家出現非常強烈的爭議。子午胎的胎體層,採用了一層或者多層的零角度徑向排列簾線;而胎冠層的簾線層(又稱為帶束層)則全部是周向排列,兩者成90度角——所謂「子午」就是指這一點。

子午胎

注意夾角

子午線的缺陷,主要上面提到的斜交胎的優勢。在飛機動輒300、甚至超過400公里/小時(最大重量起飛)的起降速度上,輪胎本身的不穩定性將會是極其致命的問題。

1981年,航空子午胎首次在法國幻影III戰機上首飛成功。在證明自身安全性完全足以保障戰機起降以後,子午胎巨大的優勢被所有人承認,並被認定為未來高性能航空胎的發展方向。

子午胎的優勢,從最根本層面來說在於兩點:更輕、壽命更長。子午胎的胎體層數比斜交胎要少得多,比如波音747-200的主輪,換子午胎以後減重達到30%。

這個輕薄的特點,再加上它的胎冠變形小,因此起降時、特別是剎車時的熱量要小很多,而散熱要快得多。加上自身的一些結構特性,它用於戰鬥機等高速飛機起降時,可以提升70%的起落次數,而運輸機則可提高40-60%。

殲20輪胎非常先進

隨後美國迅速跟進,F4、F15等戰機很快也推廣採用子午胎,在F35等戰機上,子午胎更是原生設計時就確定下來的不二選擇。在今天,只要能力上足夠的,沒有誰家的主力戰機會棄子午胎而再去選擇斜交胎。

如果想第一時間獲取深度軍事分析文章、向作者提問互動、關注作者又在國內的專著文獻中挖掘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信息,請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候知健」或者「txzzhz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手榴彈爆炸慢鏡頭:真實爆炸過程,完全超乎你想像
預警高新機再遭致命威脅:中國能否治好運八結冰這絕症?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