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爭博弈≠戰爭投機

戰爭博弈≠戰爭投機

原標題:戰爭博弈≠戰爭投機


114年前的今天,1904年2月8日,日俄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在一些日本人眼中,是「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足以讓日本整個國家和民族都揚眉吐氣。也許是這一戰的象徵意義太大,對日本民族侵略性的刺激作用太強,以至於「一贏遮百丑」,掩蔽了日方的一系列戰略失誤,導致日本人在勝利面前徹底昏了頭腦,混淆了戰爭博弈性與投機性的基本概念,把失誤奉為不變教條,最終招致了國運發展的全面慘敗。從這個角度看,日俄戰爭堪稱滋生日本軍事失誤的重要節點。


失誤之一,戰術冒險不能長期濫用。自戰國時代以來,日本人就大肆鼓吹軍事冒險,日俄戰爭中,從不宣而戰的開戰方式、日本海軍的「旅順閉塞作戰」戰術,到一系列傷亡巨大的陸上會戰,處處都有日本人狂熱冒險的影子。贏的太過簡單,於是開戰變成了勇氣、蠻幹代替了縝密,日本人把冒險投機的一時僥倖,當成了可以推而廣之的戰爭經驗。其後,就是世人熟知的一連串戰略冒險——發動「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偷襲珍珠港。過度冒險無異於玩火自焚,得逞一時不可能得逞一世,一味地極端冒險,最終招來了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泥足深陷,招來了本土遮天蔽日的大轟炸,招來了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爆炸。

失誤之二,精神作用不宜無限誇大。為了炫耀日俄戰爭的巨大勝利,日本在戰後掀起了一系列「造神運動」,公開出版的《日俄戰史》等圖書都將戰爭勝利的原因歸結為天皇的聖德和將士的忠勇,盛讚日軍精神力量的偉大,大肆宣揚精神教育和鼓吹武士道的必要性。本是傷亡各半的黑溝台會戰,被吹噓為所謂「8000騎兵力破對手11萬大軍」「擊敗世界第一的哥薩克騎兵」的神話。本是彈藥不足導致的白刃戰,竟然被吹捧成無敵戰術。指揮無能的乃木希典,竟被吹噓成日本「軍神」。最要命的是,日本軍部在戰後新修訂的操典中大篇幅強調精神要素,要求士兵具有「忠君愛國」「將生命貢獻給君國,」試圖把精神因素「落實到每個士兵」。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對此評價稱,操典「不顧現實,大肆宣揚攻擊精神,最終只能成為不合理的主觀精神主義,產生極端精神主義」。在這種操典的驅使下,日本人從法英德老師那裡學來的軍事科學皮毛被逐漸輕視,軍國主義成為主導思想。


失誤之三,一時勝利不應狂妄自大。日俄戰爭是日本在理想的時機和條件下,打的一場理想的戰爭。但這場戰爭也暴露出日本國力貧弱,工業和技術底子薄弱,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的問題。日俄戰爭結束時,日本的國力也處於崩潰的邊緣。雖然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但因為沒有賠款,戰爭的費用以及鞏固奪來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費用都需要日本國民來「買單」。此時的日本,本應結好西方、補齊短板。但是,勝利妨礙了日本人對事實的正確認識,反而狂妄自大,急不可耐地把朝鮮變成了日本獨佔殖民地,不僅引發了朝鮮激烈的民族抵抗運動,還引起了美國的強烈戒心,為後來的美日競爭亞洲乃至太平洋戰爭埋下了伏筆,也釋放出了叫囂「舉國體制」「全民決戰」的軍國主義怪獸,使日本走上了對外全面擴張的不歸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兔吃窩邊草」容易?這對軍人夫妻告訴你真相……
銳不可當!鏡頭帶你體驗子彈出膛的緊張時刻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