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是一回事嗎?

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是一回事嗎?

寶寶出生後,就來到一個到處充滿病菌和各種空氣污染的環境中,之所以能夠健康生存,正是因為身體里有一道稱為「免疫力」的強大屏障在發揮著作用。嬰幼兒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極度脆弱、易受病毒攻擊的時期,更容易被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

提高寶寶的免疫力是保障他們健康成長的關鍵。寶寶6個月以前,免疫力主要來自於母親的贈予。6個月-3歲的寶寶免疫力相當脆弱,這段時期尤其需要父母的精心呵護,才能幫助寶寶打造屬於他自己的免疫力。

可以說,寶寶的免疫力好,就可以不生病、少生病,即使生病也能迅速康復;免疫力差的寶寶容易得病,而且得病後也容易轉變為慢性病,從而導致後遺症。沒病不等於真正健康,要想讓寶寶真正強壯起來,只有從提高免疫力開始。

本單元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為主線,以打造屬於寶寶的免疫力為基調,為廣大父母普及關於免疫力的健康理念,為你的寶寶真正關閉疾病之門,開啟健康之鎖,讓你在護佑寶寶健康成長的同時,感受寶寶不生病、少生病、快樂成長的幸福氣息,慢慢你會發現,育兒原來如此簡單。

免疫的分類

爸爸媽媽們談論起寶寶生病的話題,用的頻率最高的辭彙大概是這三個:「免疫力」、「抵抗力」、「自愈力」,不過,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能說清楚它們都代表什麼意思,互相之間的關係嗎?

人體免疫功能的具體執行,要通過兩支奇特的「部隊」實現:一個是非特異性免疫,另一個是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具有一些保護性功能,如皮膚的屏障作用,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淚液、唾液中所含大量溶菌酶的殺菌作用等,它們對一切病原體都起到防禦作用,而不是專門對某一種病原體才起作用,所以把這類免疫叫做非特異性免疫。這是人體免疫功能的「常規部隊」,是天然的基礎防禦系統,即先天免疫,人生來就有,受遺傳控制,可以代代相傳。它對機體的防禦機制包括物理屏障、血液和組織中的吞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以及各種細胞因子,所有這些都參與到有潛在微生物或有害物質的環境中保護機體。

特異性免疫

人體還有一支「特種部隊」,即獲得性免疫,它通常只能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由於它的作用具有專一性,所以被稱為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可以分為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患過天花的人,身體里就產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體,這個人今後就不會再患天花,這種免疫就叫自然免疫。嬰兒在初生下來的6個月內,一般也不會患天花,這是因為嬰兒在胎兒時期從媽媽的血液里獲得了這種抗體的緣故。嬰兒的這種免疫就屬於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通俗地講就是預防接種,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免疫。種痘預防天花,就是這個道理。種痘後的人體內就會產生抗體,大約存留6年左右,因此,嬰兒期種痘(在嬰兒出生後7個月到12個月內)以後,每隔6年,還要種痘1次。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共同組成了人體抵禦疾病的立體防線。

免疫力與抵抗力、自愈力密不可分

寶寶容易生病,在很大程度上與寶寶的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所以當寶寶得了感冒、肺炎等疾病去看醫生時,媽媽常會聽到醫生「加強鍛煉、合理營養以增強抵抗力」的忠告。當寶寶受傷或患某些小病時,醫生也會告誡媽媽,少給寶寶吃藥,盡量依賴寶寶的自愈力恢復健康。

那麼,自愈力與抵抗力、免疫力三者與寶寶的健康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免疫力≠抵抗力

媽媽們一定要明白,「免疫力」並不等於「抵抗力」。

人體免疫系統是一個具有多層次生物自動防禦功能的體系。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護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毒素、癌細胞和其他致病物質的侵襲。

從醫學角度準確地說,「免疫力只能調節和改善,不能增強。」所以,「免疫力」並不能完全等同於「抵抗力」,不能把免疫力同抵抗力混為一談。

媽媽們常有這樣的體會,醫生會用一些抑制免疫的激素,而使患者病情好轉。這說明免疫力具有可調節性,但不能說免疫力具有可增強性。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降低對疾病的易感性,對免疫力而言,「調節」比「增強」更有科學性,免疫力太強也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免疫功能保持一個適度的穩定水平才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

免疫力是人體自愈的關鍵

自愈力是指機體的自然癒合能力,是依靠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自愈力能幫助人體抵抗疾病。有些小病小痛不用吃藥,利用身體的自愈力就會治癒。

例如,寶寶不小心摔傷了頭,額頭流血了但等你發現的時候出血已經止住了,過幾天,傷口結痂,再過幾天,痂脫了,皮膚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一點痕迹都沒有。

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就是因為人體有自愈能力。人體本來就是一個完善的系統,一般情況下,「矛盾」都可以內部解決,萬不得已才需要藉助藥物。

自愈力包括很多因素,免疫力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自愈力還包括排異力、修復力(癒合和再生能力)、內分泌調節力、應激力、協同力等。免疫系統需要與身體的修復系統、排毒系統、神經系統、抗氧化系統、抗壓力的應急系統合作,才能夠完成保衛健康的任務。

增強抵抗力是預防疾病、疾病快速自愈的關鍵

免疫力雖然不能等同於抵抗力,但它在寶寶抵抗疾病的過程中,特別是感染性疾病起著關鍵的作用,它是寶寶身體健康的基本保證。

寶寶免疫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寶寶會不會感染疾病,以及患病後康復的快慢。當疾病侵襲時,免疫力強的寶寶能夠抵抗疾病病原體的侵入而不會被感染,免疫力弱的寶寶則容易被感染、生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免疫力低下是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人時刻都在受到病毒(菌)的侵襲,每天都消耗500~1000毫克的免疫球蛋白,所以自身會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形成一道保護屏障用來隔絕病原體,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而0-3歲的寶寶處於一生中免疫力最低的時期,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這是寶寶多病的直接原因。

因此,免疫力強的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強,他們患病的概率就

比一般的寶寶要低,而免疫力弱的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弱,患病率也相應較高。

如果寶寶的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身體將不能防止多種疾病的入侵。所以說,完整的、強大的免疫系統是寶寶抵抗疾病的強大後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每個父母都因擔心寶寶會輸在起跑點上,而總把焦點放在教育和才藝表現上,如寶寶還在襁褓中時,就給寶寶買各種各樣的玩具、智力開發模型,只關心寶寶的潛能開發和智能發展,卻忽略了寶寶最重要的身心健康。一旦錯過維護寶寶身心健康的關鍵期,即使日後花上好幾倍的功夫,也未必可以讓寶寶完全恢復健康。唯有身心健康的寶寶,唯有帶著強大免疫力的寶寶,才能順利開創美好的未來,成為終點的大贏家。

自愈力包括很多因素,免疫力是其中一個。通常人體得病,機體都能充分應付,如甲型肝炎,大多數人都能不治而愈。在人體正常的機能受到外來病菌的干擾時,免疫

系統就會產生一系列反應,包括吞噬病毒、產生抗體等。最常見的發熱腹瀉等病症是免疫細胞抗擊病毒的反應過程。

所以,人生病,通過治療往往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靠人體自愈力來戰勝疾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免疫力 的精彩文章:

牢記 提高孩子免疫力4大方法!
這個菜很少人知道,它能預防貧血,提高免疫力,還能促進大腦發育,孩子吃最好

TAG: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