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人類的科學水平,能不能阻止小行星撞向地球?

以人類的科學水平,能不能阻止小行星撞向地球?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面對外來物體的攻擊,最有力的抵抗武器無疑是核武器;因此,如果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利用核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高溫,可以將小行星粉碎。

1:我們把有核國家的全部核武器算進來,在此需要作很多假設,假如有核國家的核彈平均核燃料為50千克鈾235,美國提供6600枚核彈,俄羅斯提供6300枚核彈,法國提供500枚核彈,我們國家提供450枚,英國提供380枚,印度提供70枚,巴基斯坦提供30枚;這樣總共就有14330枚核彈。

2:假設一顆核彈爆炸產生的能量就是廣島那顆原子彈能量,即525000000000000焦耳能量,並且這14330枚核彈在地球上空的某個位置同時引爆,那麼產生的總能量就是14330乘5.25e^14=7.52e^18焦耳的能量。由於小行星的運行速度千奇百怪,我們就以幾十公里每秒來計算,大概取50乘1000米每秒,小行星沒有發生核反應,所以就取小行星的動能;

3:由於能量不可能完全地用在小行星上,所以就取這14330枚核彈能量的70%,就是7.52e^18x0.7=5.26e^18焦耳能量;根據質量與動能的關係式可得小行星的質量為[(5.26e^18x2)/50000^2]= 4.2e^9千克,再假設小行星的平均密度為4000千克每立方米,那麼得到其不規則體積約為1000000立方米,由球體的體積公式得半徑為63米,所以直徑為126米。

可以看出這個「小行星」的直徑並不是很大,主要是由於他的密度取得很大,運行速度非常快。因此小行星的直徑是不確定的;所以以目前的人類科技阻止直徑為幾百米或者上千米的小行星還是有可能的;當然以上的計算很多都是在理想情況下。

其實我們處理小行星並不是只能發射核能。

第一種方法:亞爾科夫斯基效應。它是指當小行星吸收陽光和釋放熱量時對小行星產生的微小的推動力。準確來說,即是一個旋轉物體由於受在太空中的帶有動量的熱量光子的各向異性放射而產生的力。太陽能的方案還有給小行星裝上一個巨大的太陽帆,利用太陽光的光壓,最終將小行星帶離危險軌道。不過,這個很有難度,因為小行星是不斷翻滾的,太陽帆要想與它連接,並固定上,很有難度。

此效應在直徑10厘米至10公里的天體(流星、隕石和小行星)上較為明顯。這是由俄羅斯的土木工程師伊凡·亞爾科夫斯基發現的。

其實,伴隨處理小行星的還有小行星的探測。隨著大型巡天項目的啟動,近地小行星的觀測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

此外,我們還有很多辦法,就是發射一個飛船去對小行星進行引力的干擾。讓飛船繞小行星轉動,利用這個萬有引力,就能慢慢讓小行星偏移地球的軌道。

不過這個方法可能不太適用於一些大體積的行星,並且我們需要提前觀測並預測小行星的軌跡,提前發射飛船對其進行干擾,這對我們的技術也有很大的限制。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用核彈處理小行星。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行的,首先,如果使用這種方法,那麼對手肯定是大體積的,如果我們使用了核彈,並且擊中,那麼其分裂的更多小行星也會對地球造成威脅,還要再加上輻射的危險。所以我不認為這種暴力的處理方法適用於現實中的小行星處理。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宇宙飛船在宇宙中飛行是直線飛行的嗎?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