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慧家庭獲世界最大物聯網標準組織OCF認可 中國尚屬首次
上世紀90年代,尼葛洛龐帝出版《數字化生存》,數字化浪潮席捲了整個人類社會。終端產品的數字化主要表現在從功能到智能到聯網再到互聯互通、形成體系,這其實也就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個階段——物聯網(IoT)。
基於IoT的智慧家庭已成為產業熱點,而中國在全球智慧家庭的競逐中具備了頂端優勢。日前,全球最大的物聯網標準組織OCF為海爾頒發了中國首張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張IoT互聯互通證書,海爾U+智慧家庭生態正式成為OCF全球IoT物聯生態的組成部分,海爾也因此在IoT互聯互通方面獲得了「國際通行證」。
風起雲湧的智慧家庭,如何從「孤島」連成「大陸」?OCF的這張權威證書背後,又究竟需要怎樣的能力與體系支撐?
智能設備「孤島」必須連成「大陸」
IoT對於傳統業態的重塑將比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更為徹底,在「萬物互聯」趨勢下,沒有哪家企業可以巋然不動。互聯網企業、終端廠商等顯得尤為積極,最明顯的體現便是一波接一波的智能產品潮。廠商不僅在升級「萬物」,也試圖創造「萬物」。以「美好生活」的名義,從作為社會基本細胞的家庭入手去構建「智慧家庭」,成了廠商們的重要發展方向。
Statista預計,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793億美元;ABI Research的預測觀點則認為全球智能家居市場2018年就會達到700億美元,2021年更是會突破千億美元。龐大的市場機會,自然會引動巨頭的競逐。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的IoT尚無法做到連接「萬物」,主要原因在於權威性統一標準的缺失,廠商之間各自為戰,設備之間形似孤島,難以構成體系。這種各自為戰,其實是對此前各領域「劃分勢力範圍」傳統的承襲。
對於一些企業而言,衡量成功的標準便是能否獲得壟斷地位。壟斷思維對於IoT業態發展帶來的最大阻礙,在於「拒絕合作」態度的出現和「閉關自守」心態的膨脹,這讓用戶失去了獲得完整體驗的可能。對於智慧家庭而言,沒有完整的體驗,就無所謂「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不妨看一下一個中國居民家庭可能配備的智能設備:美的智慧廚房,京東智能印象,格力語音交互空調,西門子智慧洗衣機,海信智能電視,小米穿戴設備,戴森掃地機器人……由於不具備相互聯通的通用標準,用戶無法低門檻體驗到完整順暢的智能家居。例如,僅下載安裝多個App分別操作相應設備,其過程就已經相當繁瑣。如果將範圍擴展到全球品牌,這種複雜性或成指數級增長。
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導致了設備的多樣性。所謂的「用戶千人千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海量的碎片化需求僅靠少數幾家公司是根本無法滿足的,而需要一大批包括終端、內容、應用、服務等類型的企業來共同努力。只有將智能設備的「孤島」連成「大陸」,科技的溫度與美好才能更好地彰顯。
一些國際組織正在試圖通過標準打通,實現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作為全球物聯網行業最大的標準組織,OCF就致力於推動物聯網產業形成全球框架下的統一產品標準,不斷降低廠商合作的門檻,提升消費者體驗。
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全球IoT標準制定、技術聯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2017年6月,OCF聯盟就通過了海爾U+Bridge互聯互通標準提案,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制定國際IoT標準。
此次海爾拿到OCF授予的中國首張IoT互聯互通證書,是OCF對其推動跨品牌跨品類設備互聯互通努力的肯定,也是對其開放的心態和生態的肯定,更是對其全球化品牌、產品、技術、製造能力的肯定。
在OCF和海爾們的努力下,智能設備從「孤島」連成「大陸」,正從設想變為現實。
海爾智慧家庭的成功方法論
從代表中國制定IoT國際標準,到從數百家會員中脫穎而出,拿下IoT互聯互通「國際通行證」,其原因就在於海爾形成了一套獨有的智慧家庭方法論。
在釘科技看來,海爾拿下IoT互聯互通證書,主要有兩大能力支撐:
一是全球化能力。IoT互聯互通證書是一張「國際通行證」,對持有者的全球化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即便放眼到全球,從品牌覆蓋、全球研發、全球製造、全球銷售、全球採購以及全球服務等多個維度看,海爾的全球化能力也十分突出。
品牌、產品層面,海爾通過全球自主創牌布局,整合形成了包括海爾、卡薩帝、美國GE Appliances、紐西蘭 Fisher&Paykel、日本AQUA、統帥在內的「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海爾系」品牌產品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爾連續9年登頂全球大型家電品牌份額榜首,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諸多單品持續多年全球領跑,產品實力無出其右。
研發、製造方面,海爾在全球布局了10大研發中心,以及N個連接用戶的研發觸角,形成「10+N」研發布局,這讓海爾能夠更好地制定本地化方案,為智慧家庭全球落地提供技術支撐及個性化定製基因。
全面的全球化能力,為海爾推進跨品牌跨品類終端聯通、賦能合作夥伴做了背書。能夠與其他OCF會員產品順暢聯通的海爾產品,可能遍布全球的每一個角落,海爾的研發、製造以及服務,都可以有充分的本地化考量。
二是平台化能力。跨品牌跨品類終端互聯互通的推動者,必然要有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同時也要有以平台力量接入和賦能夥伴的實力。目前,海爾已經搭建了三大平台。
順逛社群交互平台,將用戶納入到交互平台中,用戶可以提出自身對產品的需求,平台持續追蹤用戶使用反饋,依據痛點不斷迭代研發,進行產品升級,實現用戶全流程的終身價值。
具體生產環節,則依託海爾COSMOPlat工業雲平台。該平台將用戶帶入生產製造的第一線,解決了大規模生產與個性化定製的矛盾,同時能幫助其他中小企業「複製」經驗成果。接入COSMOPlat,企業就能減少試錯成本,實現由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的轉型。
物聯網時代,海量的需求將外化為海量的功能細分化的智能設備,這個過程中將貫穿大量碎片化的微創新,順逛社群交互平台和海爾COSMOPlat工業雲平台的價值,除了在於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外,還能引導海爾及其合作夥伴更好地開展科學化、柔性生產。
海爾U+智慧生活平台是全球首個智慧生活開放平台,以統一介面協議為基礎,實現不同品類、不同服務統一接入。在完成自身物聯網平台化轉型同時,海爾U+積極輸出互聯互通標準,助力第三方夥伴轉型。
將抽象的全球化能力和平台化能力進一步具象化,就形成了海爾一站式智慧家庭成套方案——以U+平台為基礎,以物聯網為聯結,以智慧客廳、智慧廚房、智慧浴室等5大空間內的馨廚、魔鏡等「網器」為交互控制中心,將空氣、用水、美食等7大生態圈並聯起來,為全球超2億家庭提供跨場景、全流程的智慧生活體驗。
智慧家庭成套方案的誕生,讓全球智慧家庭產業進入了全新的體系為王時代。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海爾智慧家庭成套方案推出的背後,有一個看不見的「指揮棒」在指引前行,那便是「人單合一」的發展戰略。
「人單合一」是「以用戶為中心」思維的極致升華,對海爾來說,是制定產品、品牌、研發、服務、平台等發展戰略的根本標準。所以,無論是備受OCF推崇的U+智慧生活平台,還是具備全球破局意義的成套智慧家庭解決方案,都體現出海爾將自身的發展與解決全球用戶核心痛點、打造美好生活體驗緊密相連。
全球化、平台化以及人單合一,這些要素緊密連結、相互交融構成了海爾智慧家庭的成功方法論。
狄更斯在《馬丁?矍述偉》中曾寫道,要在別人抬不起頭的情形之下顯出我的英雄本色來。海爾拿下中國首張IoT互聯互通國際證書,其意義不僅僅在於「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更重要的是,在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後,中國有可能真正領跑一個全新的IoT智能物聯時代。(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華為受挫的美國市場,中國家電手機廠商專利儲備如何?
※紅米5 Plus高配版與360手機N6標配版相比,誰才是性價比之王?
TAG: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