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饒宗頤教授千古:繼往聖絕學,執自家文化復興牛耳

饒宗頤教授千古:繼往聖絕學,執自家文化復興牛耳

IPP評論是鄭永年教授領導的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2月6日凌晨,國學宗師饒宗頤去世,享年105歲。

饒宗頤是當代最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學巨匠,古體、律、絕,無一不精,在很多人文科學領域中,皆有卓越的成就和突出的貢獻,備受海內外同儕和後輩尊崇。錢鍾書說他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他是心目中的大師,金庸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而對於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理事長莫道明來說,饒宗頤先生亦師亦友。饒老先生一直非常關心他的教育事業,並在治學辦學方面對其幫助良多。

在饒老翩然辭世之際,莫道明先生滿懷思念與感恩,寫了一封緬懷之信,願饒先生之風如明月長存,願教育者們前赴後繼,行至高遠。

——編者按

饒宗頤先生千古:

往聖絕學,執自家文化復興牛耳

饒公,我敬愛的導師安詳地離開我們、前往天堂了。

您不像往昔那樣嚴肅、那麼不苟言笑,而是慈祥地含著笑容向我們告別揮手,您好像在天際、好像在窗前對我說:書的封底也剛給你這個修道者寫好了,要記得「自家文化復興」的使命、道續千年!

記得我第一次懷著敬仰的心情接受您的教導是在2015年8月13日,正是您百年壽誕。您滿腹經綸,卻花了三個多小時告訴我兩個彷彿簡單卻又深奧的治學方法:如何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以及如何享受孤獨。

我讀了一輩子的書,也年過半百了,卻仿如那天才上學。您深厚的學識、廣博的學養、深入淺出的方法,帶著攝人的魅力,以最簡單的啟迪震撼著我的心靈。

是的,做學問的方法論和態度決定了學術的高度及知識創新建構。從那時起,您便屈尊熏陶和指導我對中國文化經典的探索。

2016年10月,當我遇到挫折時,您沒有批評責怪任何人、任何事和制度,卻以一個智者的身份、非常平和地告訴我:「這只不過是你得意時走在大路上,有人把你撞醒,不正是寧靜思考、做學問的好時機嗎?」

去年初,當我向您彙報寫作《重新發現》一書的計劃時,您表示讚賞,同時您指出應該有一個更好的書名。您一直記在心裡。

直到我在去年11月呈上書稿,在12月8日子時,您老從卧榻中起來,將此書名定格為《重(zhong)讀》,並題寫了書名。

這個源自《漢書·律曆志》的書名,使書頓增歷史感和厚重感,韻味非同凡響。

您在大批楚簡出土的研究過程中,希冀能給21世紀的中國帶來一場「自家的文藝復興運動以代替上一世紀由西方衝擊而起的新文化運動」。這是對中華文化的復興發出振聾發聵的驟呼!

您似言猶未盡,請您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三天前,您剛剛又為拙作寫了「道續千年」的結束語。

我正仰慕您的健碩、領受您對晚輩的慈悲,今晨驚悉噩耗,久久不能相信你已西去。

天地黯然,青山哀鳴,草木含悲。

您的軀體雖歸於自然,您的靈魂、思想及著作卻是千古的。

莫道明緬懷於2018年2月6日

饒宗頤教授逝世公告

國際著名的人文學者、我國一代國學宗師饒宗頤先生,今天凌晨在香港跑馬地寓所,於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105歲。

饒宗頤先生,字伯濂,又字選堂,號固庵,生於廣東潮州,長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至今有著作約七十餘種,論文九百餘篇。他在歷史、文學、語言文字、宗教、哲學、藝術、中外文化關係等人文科學領域中,皆有卓越的成就和突出的貢獻,備受海內外同儕和後輩尊崇,又是當代最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學巨匠,古體、律、絕,無一不精,尤擅填詞,又騷、賦、駢、散,無一不曉,可謂卓立獨行於當代中國文壇,別樹一幟。他更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在書法、山水、人物畫的創作上,承先啟後,自成一家,晚年更開創「西北宗」山水一派。他在音樂,特別是古琴,也造詣甚深。饒先生可謂文、藝、學三者兼備,堪稱「一身而兼三絕」,在香港以至於當代的中國,實是百年難得一遇學藝雙攜的巨擘。其學術成就之卓然亦為國際漢學界所公認,因此也有漢學大師之稱。

先生編著有《潮州志》《楚辭地理考》《殷代貞卜人物通考》《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詞籍考》《敦煌曲》《新加坡古事記》《敦煌白畫》《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選堂集林·史林》《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語文篇——悉曇學緒論》《甲骨文通檢》《敦煌書法叢刊》《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補資治通鑒史料長編稿系列》《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PP評論 的精彩文章:

鄭永年:西方自由主義正成為虛偽主義
鄭永年:精英墜落與世界秩序的危機

TAG:IPP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