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殺妾分肉吃人,張巡卻能千古流芳,只因戳中許多人一思維盲區!

殺妾分肉吃人,張巡卻能千古流芳,只因戳中許多人一思維盲區!

導讀: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有爭議的歷史事件,大家都知道的張巡吃人事件,應該就是比較著名的一例。對於張巡吃人一事,一千多年來世人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張巡此舉太過殘忍,毫無人道。另一方則認為,張巡此舉實屬無奈,在國家利益面前有這樣的行為也是無可厚非……

殺妾分肉吃人,張巡卻能千古流芳,只因戳中許多人一思維盲區!

讓我們拋開這些爭議,還原一下事件的來龍去脈。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7年,安祿山的兒子率領13萬兵馬進攻睢陽,張巡在只有三千兵力和有限糧草的情況下,仍誓死抵守了數月。不過十三萬對三千,我們用腳趾頭想想就會知道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

然而這場仗卻硬是在張巡的領導下,生生打了幾個月,在大大小小的400次戰鬥中,叛軍始終沒有攻下睢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睢陽城內的守軍卻陷入了一個更可怕的困境之中——糧食沒有了。張巡再有天大的能耐,也不能替將士們畫餅充饑。這時候,讓中國人爭論了一千多年的一幕出現了——張巡殺死了自己的愛妾,分給眾將士果腹。一個人不夠,又殺了睢陽城中的老弱婦孺「凡食三萬口」。

殺妾分肉吃人,張巡卻能千古流芳,只因戳中許多人一思維盲區!

這個事件,應該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吃人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一千多年都過去了,人們對於張巡的行為仍然爭論不休。有的人強調的是張巡的無奈和悲壯,在高於一切的國家利益面前,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之下,只能出此下策。而反對張巡的人卻說,殺一無辜而得天下,不為也,何況是殺了三萬手無寸鐵的百姓,這麼做,豈不是殘忍至極?

小編認為,倒張派的人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他們用儒家人性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也確實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但是倒張派最站不住腳的地方在於,他們只是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發出感慨,卻無法回答在那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之下,張巡到底應該怎麼做。

殺妾分肉吃人,張巡卻能千古流芳,只因戳中許多人一思維盲區!

不得不說,這也是當今許多人的一個思維盲點。大家看到事情的表象,然後迫不及待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發起批判。然而事情可能根本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試想一下,假如是你在那種內外交困,彈盡糧絕的情況之下,你會怎麼做?似乎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投降吧,後果就是成為世人唾棄的漢奸。堅守,似乎也不對,結果還不是一樣遭到了後世的千年非議?

殺妾分肉吃人,張巡卻能千古流芳,只因戳中許多人一思維盲區!

張巡最後的結局,也算是很合適,在吃完城中的百姓之後不久,叛軍破城而入,張巡和守城將士全部戰死,無一人逃跑。在張巡戰死以後,唐玄宗感念張巡的大義,追封張巡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他也算是死得恰到好處。

而戰爭中最可憐的,當然還要屬睢陽城中的百姓,張巡進城時,城中百姓有四萬多人,城破離開時,只有四百多人僥倖存活了下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歲月里,又有誰可曾替他們嘆息一聲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個皇帝之間的故事:李世民有沒有寵幸武則天,李治撿了大便宜?
他一生全才,死後都以為要被埋進八寶山,卻不料被埋進小山溝

TAG:小郝話歷史 |